APP下载

情有“读”钟,情在读中

2016-09-22郭晓茹

考试周刊 2016年65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低年级

郭晓茹

摘 要: 语文教学呼唤朗读。但有时,课堂往往不尽如人意。作者结合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认为可从指导示范、提倡自然、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课堂情有“读”钟,情在读中。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朗读教学 朗读形式

语文教学呼唤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有时,课堂不免出现了学生虽齐读、声响,却心不在焉、有口无心;摇头晃脑,实则面无表情;甚至拉长声音,屡屡唱读……朗读,未闻琅琅之声,反陷徒有其表的尴尬境地。笔者将结合低年级的朗读教学,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见解。

一、指导示范,润物无声、花开有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的“学习用”是初步尝试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强调的是老师的指导、示范,重视学习朗读的过程。低年级孩子大都生活经验浅,对词句的理解尚处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阶段,再加上停顿不当、破词破句,于是唱读一现,美感全失。若是师者未曾重视,久而久之,自成习惯,则势与“书声琅琅”渐行渐远。因此,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者,由于教师的范读声音更真切,更具立体感,可以将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即时、直接地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从教师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了一些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正如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静待花开。

比如我在执教一年级下册《咕咚》一课时,通过表情、动作、语气引导学生读出兔子的恐惧、狐狸的慌张、小动物们的慌乱和不知所措;通过赏析狮子的语言:“你们跑什么呀?”示范读出狮子不理解的语气,让孩子们体会它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再范读:“咕咚?咕咚是什么呀?”孩子们在模仿中感受狮子的沉着冷静;直至“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孩子们已能自行通过理解把狮子的话读得稍缓、稍重,并从中体悟狮子的勇敢、聪明。教师的指导、示范于无痕中内化,转而外显为“学习用”,此情此景,花开有声。

二、提倡自然,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要提倡自然。那么,何为自然呢?就是还原人物话语里的情态,入乎文,入乎心,入乎情;就是娓娓道来,不拿腔拿调,不矫情做作。朗读,就是要像说话一样自然而然。

再以一年级下册的《快乐的小青蛙》为例。“一头大象听见井里传出的歌声,觉得很奇怪,就走过去问:‘是谁在井里唱歌呀?”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图文结合,由形象的卡通表情走进“奇怪”一词,引发类似生活经验的情感共鸣,皱着眉头、歪着脑袋的身体语言自然生成,惊奇、疑问的语气水到渠成。“是我,小青蛙!大象伯伯,快救我出去吧!”似一块石头轻荡涟漪,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发出声声诉求,急切、真实;场景再换,大象问:“你掉进井里,怎么不哭,还有心思唱歌呢?”孩子们立马变声大象伯伯,疑惑的表情依旧,语气中多了点思考的意味;“我唱歌是因为我相信,朋友们听到我的歌声,一定会来救我的。”稚嫩的童声充满自信,“要是遇到一点儿困难就哭鼻子,多没出息呀!”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具有说服力。正如每人都喜欢美好事物一般,“你真是个又聪明又勇敢的小家伙!”一抹微笑浅挂嘴角,赞扬的语气从孩子们的口中真诚、自然地缓缓表达。

这样,在“形”与“情”的交互作用下,孩子们走进课文情境,区分语气,把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发于外,形于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三、多种形式,异彩纷呈,读占鳌头

徐世荣先生对讲解和朗读的理解真是独到而深刻。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可见,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字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发挥语言感染力,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更应占鳌头。要让孩子充分地读,有所感悟地读,离不开变化多样、趣味横生的各种朗读形式。

(一)角色朗读,趣自来。

在孩子们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他们特别喜欢走进文中的童话世界,扮演其中一个角色。强烈的“角色意识”使得他们产生丰富的情感,不自觉地进入文本角色,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如在朗读《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便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谁想来试试?”一语出,课堂气氛顿时异常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于是,“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大青蛙”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然于纸上,读的同学一丝不苟,语气恰当,其他同学侧耳倾听,在心中暗暗模仿读得好的。往往在这样有趣的角色朗读过程中,学生便把课文读通了读懂了,语言训练和情感内容就落到了实处。

(二)比赛朗读,提高中。

赛读是朗读的又一形式。恰当运用赛读能点亮学生的情感之灯,燃起他们的思维之炬,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赛读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更要读得有感情、不做作。孩子们在赛读中总能收获自信,了解不足,期待更好的表现。

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阳台上的小鸟》时,“啊,可怜的小鸟!它肯定是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一生读毕,好几只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有点小意见……”环顾四周,顺势说:“我们就来比比看谁读得好!”好胜的因子起了作用,孩子们的小手举得一只比一只高,谁都想来比比。生一读完,孩子们评价漏了一个“了”字;生二读完,那边又说没有读出感叹的语气;生三接着,依然不尽如人意,没有读出“我”对小鸟的关爱;生四汲取经验,自信满满,却在中间读破词了,一片可惜之声;生五总算扭转乾坤,收获由衷的掌声。本来只是个人赛读,受热烈氛围的影响,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全班同学在主动参与中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朗读水平。

(三)配乐朗读,积淀成。

美国诗人朗肥罗说:“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配乐作为对语言的一种渲染,是反映作品情意与表达内容的载体。它可以把音乐与声音更好地融合一体,根据音乐的节奏、旋律,呈现出作品的美感。教师事先可准备好与朗读作品基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古诗《登鹳雀楼》时,选用古筝曲《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旋律典雅,韵味隽永,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带进诗的意境中,和着音乐的节奏进行朗读,入情入境,在朗读中不断品味诗文的韵致,甚至自觉成诵,既积累语言,又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水平。因此,配乐朗读可在语文教学中适当使用,当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说:“朗读的时候,对于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深刻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余应元说:“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活。我们要致力于朗读教学,让学生的心灵与语言对话,让课堂情有“读”钟,情在读中。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163-164.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小学低年级
如何开展小学低年级英语的活动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