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军阀企业到人民兵工

2016-09-22

轻兵器 2016年18期
关键词:东三省冲锋枪奉天

张迪

北安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外景

博物馆中收藏展示的枪械生产线

第一阶段:自开办至“九一八”事变前

东三省兵工厂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9年开工的奉天机器局,然而得到发展壮大则是得益于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

东三省兵工厂大门

张作霖,人称“张大帅”。张作霖于1916年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后在原沈阳造币厂内开办了小规模的奉天军械厂,此后张作霖为了进一步扩大势力,对奉天军械厂进行了另选址扩大,并于1922年更名为东三省兵工厂。

13年式步枪机匣顶部特写,注意拉机柄为椭球形

东三省兵工厂的创建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

此后多年内,兵工厂多次扩充,并从德国购买了大批机器,同时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到1928年,东三省兵工厂设有枪厂、枪弹厂、炮厂、炮弹厂等多个分厂,有各类机器设备8000多台,员工21000多人,发展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自开办至“九一八”事变前的这个时期中,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枪械主要以仿造外国枪械为主,这其中主要有13年式7.92mm步枪、17年式6.5mm轻机枪和13年式7.92mm重机枪。其中枪械名称中的13年式和17年式指的是民国纪元,即民国13年(1924年)和民国17年(1928年)。

13年式7.92mm步枪主要仿自捷克的毛瑟M98/22 7.92mm步枪,但是其与原型枪区别很明显。原厂捷克毛瑟M98/22 7.92mm步枪以及中国中正式7.92mm步枪的拉机柄均为圆球形,而13年式7.92mm步枪的拉机柄为椭球形。此外,13年式7.92mm步枪的机匣上有两个泄压孔,具有浓浓的日式风格。

13年式步枪又被称为辽造98式步枪、韩氏79式步枪和韩麟春造步枪。之所以会叫韩氏以及韩麟春步枪是因为在1923年韩麟春任东三省兵工厂总办,一直有传言说13年式步枪的防尘盖是韩麟春设计的。

而所谓的17年式6.5mm轻机枪则是仿制日本大正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13年式7.92mm重机枪则是仿制日本三年式6.5mm重机枪。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现有资料显示,东三省兵工厂在1931年试制成了10发容弹量半自动步枪,并造出了样枪,但是由于“九一八事变”,试制工作被迫停止。根据这一史实再结合其他资料,基本可以确定这种10发半自动步枪就是当年东三省兵工厂仿制的捷克ZH29半自动步枪。捷克ZH29半自动步枪是由捷克布尔诺兵工厂在1920年代末期设计生产的,产量大概在数千支左右,而当时的东北军从捷克购买了500多支ZH29半自动步枪。

1924年,东三省兵工厂以捷克的毛瑟M98/22 7.92mm步枪为基础,仿制而成13年式步枪

日本大正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如图)。1928年,东三省兵工厂据此枪仿制而成17年式轻机枪

第二阶段:沦陷日占据阶段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的铁路,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此后日军占领了东三省兵工厂,将许多设备运回日本,并将东三省兵工厂更名为关东军野战兵器厂。

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改为奉天造兵所株式会社。此后,为了满足侵略战争需要,日本侵略者将从其他地方掠夺的机器设备运至造兵所,此时的奉天造兵所已经成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武器生产基地之一。

捷克ZH29半自动步枪(如图)。东三省兵工厂曾于1931年试制该枪,但由于“九一八事变”,试制工作被迫停止

奉天造兵所期间生产的主要枪支有:三八式6.5mm步枪、九九式7.7mm步枪、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九六式6.5mm轻机枪、九六式7.7mm轻机枪和九二式7.7mm重机枪。在这期间,奉天造兵所的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且产品按照日本标准生产,质量较高。

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13年式7.92mm重机枪铭文

奉天造兵所生产的日式刺刀

第三阶段:兵工厂归属国民党军队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奉天造兵所先是被苏联红军接收,并运走了工厂中比较优良的设备2400余台。奉天造兵所后来又被八路军接收。八路军撤出后,国民党军队于1946年3月接收奉天造兵所。工厂于1946年7月正式开工并于同年11月更名为国民党兵工署第90兵工厂,由陈修和担任总厂长,下辖7个制造所,其中造枪的分厂称为兵工署90兵工厂第一制造所。

奉天造兵所生产的三八式6.5mm步枪

奉天造兵所制造的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枪上制有铭文“康6.8”,表明这是康德(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年号)6年(1939年)8月生产的

在这一阶段中,90兵工厂主要生产的是7.92mm步枪,此外,由于日本投降,国民党军队从日本侵略者手中缴获了大量轻武器,并交由国内多家兵工厂进行口径改造,其中步枪改造主要由21兵工厂和90兵工厂负责,因此这个时期90兵工厂将不少三八式步枪、九九式步枪、九二式重机枪都改成了7.92mm口径。

在仿制枪械方面,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为:根据日本九七式狙击步枪仿制了“临时式”狙击步枪;根据美国M3A1冲锋枪仿制而成三六式冲锋枪;利用收购日本九九式轻机枪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并参照捷克式7.92mm轻机枪的相关设计与技术,研制出了新型轻机枪,并投入小批量生产。

90兵工厂根据美国M3A1冲锋枪仿制而成的三六式冲锋枪

此外,在这一时期,90兵工厂还发展了枪管镀铬工艺,提高了枪管的寿命和射击精度。

第四阶段:人民军工发展壮大阶段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90兵工厂被解放军接收,并更名为东北军区军工部沈阳兵工总厂。此后,沈阳兵工厂改称为五一兵工厂,其造枪分厂改称为五一兵工厂第一制造所。

90兵工厂生产的三六式冲锋枪铭文特写

三六式冲锋枪,由铭文推断应为解放后的产品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鸭绿江畔。由于当时的沈阳有被轰炸的可能性,为了保证兵工厂能够稳定地生产,当时的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兵工局决定五一兵工厂第一制造所(枪厂)由沈阳北迁至黑龙江北安,并改名为北安冲锋枪厂(第二厂名为国营庆华工具厂)。1951年1月,工厂完成大部分车间的安装并进行了试生产。1951年3月1日,北安冲锋枪厂正式更改厂名为三二工厂,后又更名为国营第626厂。

90兵工厂根据日本九七式狙击步枪仿制而成的“临时式”狙击步枪

“临时式”狙击步枪铭文特写

“临时式”狙击步枪(左)与日本九七式狙击步枪(右)机匣对比

国营626厂建国初期生产的美国M2卡宾枪

国营626厂建国初期生产的50式冲锋枪

在这一时期,国营626厂成为当时中国赫赫有名的军工企业,共研制或者仿制了近50多种枪械,建国初期我军装备使用的制式步兵武器有近1/2是626厂生产的。这些军用枪械主要有:美国M2卡宾枪、51式手枪、54式手枪、59式手枪、50式冲锋枪、54式冲锋枪、56式冲锋枪、56-1式冲锋枪、56-2式冲锋枪、56C式冲锋枪、64式微声冲锋枪、67式微声手枪等。

早在1950年初,兵工厂便成功仿制了美式M2卡宾枪,此后又紧接着试制了苏式PPSh41冲锋枪,称为50式冲锋枪,并将原型枪的弹鼓改为35发弧形弹匣。1951年3月,50式冲锋枪正式生产定型,转入批量生产并送往朝鲜战场。

国营626厂厂徽

626厂根据苏式PPS43冲锋枪实物测绘仿制而成的“仿43式”冲锋枪

“仿43式”冲锋枪枪托向上折叠状态

“仿43式”冲锋枪铭文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使用的国产制式武器大都由626厂生产,626厂全体职工本着“以我们的汗水减少战士的流血”的朴实心愿投入工作,仅在1951年6月~1953年12月两年半的时间里便生产了近36万支50式冲锋枪,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志愿军曾专门写信感谢626厂,在信中称:“感谢工人老大哥,我们用你们造的冲锋枪打败了美国鬼子。”

626厂在生产50式冲锋枪的同时还开始根据实物测绘仿制了苏式PPS43冲锋枪,仿制而成的冲锋枪称仿43式。1953年以后,626厂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经过技术改进以后,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从1954年4月开始,626厂根据苏联提供的图纸,结合实物继续仿制PPS43冲锋枪,同年完成生产定型,命名为54式冲锋枪。

50式冲锋枪铭文特写

沈阳兵工厂改过口径的三年式重机枪铭文特写

56-1式冲锋枪,采用向下折叠金属枪托

56-1式冲锋枪枪托向下折叠状态

626厂仿制而成的56式冲锋枪,该枪为采用铣削机匣的早期版本

国内一些高校至今还在使用626厂生产的56式冲锋枪进行新生军训,图中该枪为后期的冲压机匣版本

以解放军总参谋长徐向前为首的中国军事代表团于1951年访问苏联,并从苏联引进了包括AK47步枪在内的多种轻武器。其中AK47步枪被我国仿制而成,称为1956年式7.62mm冲锋枪(实为突击步枪)。当时626厂便是56式冲锋枪的一个生产厂,626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生产产品便是该冲锋枪,而且至今仍有许多高校在军训射击训练时使用626厂生产的56式冲锋枪。

在50式冲锋枪、56式冲锋枪等枪械的仿制过程中,枪械专家赵瑞之起到不小的作用。赵瑞之从重庆兵工大学造兵系兵器制造专业毕业后,来到当时的沈阳90兵工厂。沈阳解放后,五一兵工厂开始仿制PPSh41冲锋枪,赵瑞之即担任仿制组副组长。当时研制人员手里没有图纸资料,赵瑞之便组织技术人员对枪械实物进行测绘,并自行确定公差、材料等参数,仅仅用时半年便试制出了样枪,经过试验后投入小批量生产。毛泽东主席于1950年2月访问苏联回国途中视察五一兵工厂,并于当年10月亲自命名五一兵工厂仿制的苏式冲锋枪为50式冲锋枪。

56-2式冲锋枪,采用向右折叠枪托

56-2式冲锋枪枪托向右折叠状态

工厂北迁至北安后,赵瑞之又担任技术科长。当时为了支援志愿军,东北兵工局要求工厂尽快复产,于是赵瑞之又带领技术人员重新绘制图纸,改善加工工艺,仅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50式冲锋枪便成功复产,运往朝鲜战场。

在仿制56式冲锋枪的过程中,赵瑞之也始终是仿制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并担任仿制工作小组组长。1960年代中期赵瑞之曾到阿尔巴尼亚进行援建工作,在那里接触到了采用冲压机匣的AKM自动步枪,回国后便将56式冲锋枪的机匣加工工艺从铣削改为冲压。

1991年,626厂在56式冲锋枪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QBZ56C冲锋枪,主要装备山地、高原和丛林环境作战的部队,以及供空降兵、装甲兵等特殊兵种使用,但是并未大量装备

626厂研制的国内第一款微声冲锋枪——64式微声冲锋枪

五一兵工厂根据苏联TT30/33手枪仿制而成的51式手枪

626厂继续仿制TT33手枪,并根据抗美援朝战场上反馈的信息进行改进,于1954年成功定型了54式手枪

1964年,626厂根据部队需要,又在56式冲锋枪的基础上改进设计56-1式7.62mm冲锋枪。56-1式冲锋枪采用向下折叠金属枪托,适合机械化部队和空降兵使用。此后工厂又生产了56-2式冲锋枪,其配用右侧折叠枪托,这种设计要比56-1式冲锋枪的向下折叠金属枪托刚度好、稳定性好,射击精度高。

1988年,针对部队对短小轻便武器的需求,工厂开始以56式冲锋枪为基础开始研制,新枪于1991年正式批准定型,被命名为QBZ56C式冲锋枪。56C冲锋枪主要装备山地、高原和丛林环境作战的部队,以及供空降兵、装甲兵等特殊兵种使用,但是并未大量装备。

在1958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代自行设计枪械的研制工作。当时在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武器专业教员、学员的参与下,626厂研制成功了“三无”(无声、无烟、无焰)冲锋枪,该冲锋枪最终定型为64年式微声冲锋枪。

手枪方面,早在1951年初,626厂(当时还是五一兵工厂)便通过从苏联引进设备和工具,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成功仿制了苏联TT30/33手枪和其所用的手枪弹,分别定型为1951年式7.62mm手枪和1951年式7.62mm手枪弹。1951年式手枪是我国自行生产制造的第一种手枪,送到抗美援朝战场后装备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但该枪在使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953年,我国从苏联引进图纸及技术资料,聘请了苏联专家继续仿制TT33手枪,并根据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反馈回来的信息对其进行改进,于1954年定型了1954年式7.62mm手枪。

除了军用枪械以外,626厂还积极制造发展民用枪械。早在1950年代,626厂便生产了运动手枪参加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运动会。1974年,工厂根据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要用中国自己生产的运动枪和弹参加第七届亚运会”的指示,开始自行研制庆华牌5.6mm标准运动手枪。经过70多个日夜奋斗,626厂完成了研制任务。在第七届亚运会上,我国射击运动员李亚敏使用626厂生产的运动手枪打破了世界纪录。

据统计,626厂先后研制或仿制了48种枪械,并且是56式冲锋枪和54式手枪的国家第一底图厂,工厂研制的64式微声冲锋枪和67式微声手枪更是填补了国内微声特种枪械的空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626厂是中国轻武器行业的一颗巨星。

然而,因为种种原因,626厂于2005年破产重组,一代巨星就此陨落。令人感到欣慰的是,2012年末,在原626厂厂址上,北安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建成。该博物馆除了馆藏枪械之外,还收藏展示有626厂原54式手枪和56式冲锋枪的两条生产线,让人重温工厂辉煌的历史。

编辑/刘兰芳

猜你喜欢

东三省冲锋枪奉天
丛林冲锋枪
当手枪遇上冲锋枪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影像志
冲锋枪创世篇
奉天设计师沙龙
东三省原煤产量持续下降
冲锋枪当自强
东三省投资环境讨论
东三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