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统筹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专访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潘勇

2016-09-22罗红霞向燕妮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6年4期
关键词:社科社会科学哲学

文/本刊记者 罗红霞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统筹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专访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潘勇

文/本刊记者 罗红霞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认清使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习总书记的讲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极大地鼓舞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全国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这标志着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代。

为此,本刊记者就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重庆市社科联对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举措等问题对重庆市社科联潘勇副主席进行了专访。

本刊记者:请潘主席给我们谈一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何重大意义?

潘勇: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时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社科联应组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深入贯彻。

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具有导向作用。与自然科学不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归根结底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学问,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就是重视人本身。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怎么形容都不过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光荣而重要的使命和责任。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刊记者:重庆市委、市政府是如何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

潘勇:重庆直辖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2009年6月17日,市委三届五次全会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对繁荣发展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全面部署;2012年3月,制定了《重庆市“十二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规划纲要》;2016年5月25日,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了我市的贯彻意见。

本刊记者:重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如何?

潘勇: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实力和科研水平位居西部前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情况是衡量各省市社科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尺。直辖以来,我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稳步增长,从1997年的8项上升到2016年的180项、国家资助经费4160万元,立项数在西部12省区市中稳居第二。2015年,全市社科研究成果总数为11973件,其中著作类成果近1000件。具体来看:

一是科研机构比较齐全。全市有高校89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9所,内设社科教学研究所(室、中心)200余个;市属社科研究院(馆、室)8个,其中重庆社科院联办或内设研究分院(所、中心)20余个;市级党校干校3所,内设教学研究室(所)25个;各级党政部门内设研究机构100余个,其中重庆市教科院内设研究所5个,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内设研究所(室)8个;

二是重点学科实力较强。全市有人文社科重点学科国家级5个、省部级56个;现有社会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6个。全市社会科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7个;

三是科研队伍比较强大。全市现有社科研究人员约2万名,其中正高职称1700人左右,副高职称5000人左右。其中黄希庭、李昌麒等17名专家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力;

四是有一批有影响的社科期刊。全市共有社科类期刊130余种,学术类期刊近30种,其中:中文核心期刊《改革》《现代法学》《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探索》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本刊记者:重庆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有哪些思路与举措?

潘勇:一是增加社科事业经费投入。在市宣传文化基金中,市级社科规划项目经费投入,由“十二五”的每年1000万元增加到“十三五”的每年2000万元,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持续增长机制;

二是加强研究基地、普及基地建设。理顺和规范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管理体制,加大经费投入,突出成果导向,提升研究实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落实《重庆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按照规范化、阵地化、制度化原则,抓好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浓厚的人文素养基础;

三是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领域研究。推动心理学、法学、管理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保持国家一流;推动民族问题研究、语言学、党史党建等特色学科加快发展;推动文、史、哲及其他学科创新性发展。加强对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统战文化等重庆地域特色文化的研究;

四是加强社科大数据库建设。通过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图书文献、研究成果、研究机构等信息化建设,积极打造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大数据库,夯实我市社科事业发展信息化基础;

五是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重点平台,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建设和研究工程,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建设力度,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深入发展;

六是加强区县社科联组织建设。落实群团改革精神,切实抓好区县社科联组织建设;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经费、有能力开展工作的原则,抓好已经建立而又不完善的区县社科联建设;

七是建设社科创新中心。按照“盘活存量、整合资源”的思路,建设社科创新中心,开展智库服务、学术交流、宣传普及、成果转化等工作,推动我市社科事业繁荣发展。

本刊记者:社科理论界为重庆市的发展贡献了哪些真知灼见?

潘勇:远见卓识的社会科学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具有很大的重要性。长期以来,全市社科理论战线的“五路大军”(即高校、党校、社科院、党政研究部门、民办研究机构)等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攻关,推出了“理顺直辖市管理体制”、“一圈两翼”、“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之路”、“智慧城市建设”“对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法治重庆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创新城市”等重要成果,为重庆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

市社科联作为市委、市政府联系全市社科界的桥梁和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引导社科理论工作者开展学术研究,鼓励专家学者把研究成果进行应用转化,打造《重庆社科智库成果要报》,集专家之力,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近年来,《重庆社科智库成果要报》围绕五大功能区域建设、网络金融、社会养老、分级诊疗、社会治理、危化品管理、环境司法、创新驱动、农村水利等热点难点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建议,得到市领导126人次批示。其中《精准放权,助推五大功能区域特色发展》《关于互联网金融企业重新登记注册的对策建议》《重庆农村闲置学校资源利用对策建议》等得到孙政才书记、黄奇帆市长的重视,为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互联网金融管理和教育供给侧改革等相关工作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

本刊记者:如何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潘勇: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立足点放在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

二是坚持成果导向。要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积极推动社科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作用;

三是坚持价值导向。要始终坚持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根本价值导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两个巩固”、“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科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刊记者:如何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潘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市直辖以来,我市哲学社会科学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深入,基础理论研究稳步推进,应用对策研究扎实开展,涌现出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推出了一批产生广泛影响的优秀成果,为促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建国以来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最好的时期。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势头相比,与重庆直辖市的地位作用相比,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哲学社会科学重要的战略地位还没有受到普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理论研究和教材及学科建设基础相对薄弱,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特别是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研究亟待加强,社科研究单位的整体研究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阵地和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经费投入需要进一步增加。我们一定要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不断推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一是统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立法。习总书记讲:“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我们要力推,在由自然科学立法领域中均纳入社会科学,真正实现同等对待;

二是建立科学的社会科学评价体系。以质量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机制;以能力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统一评定标准,放开聘用标准;人才和成果评定不能由科研单位或机构评定,应由业务主管单位进行人才和成果进行评定;

三是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经费投入。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经费投入,改变重庆社会科学长期以来以小博大的局面,以400万的年度社会科学项目投入去争取4000多万国家社科基金支持。明确规定市财政“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哲学社会科学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

四是进一步推动基层社科联建设。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服务社会,更好解决“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的突出问题;

五是建立重庆社会科学创新中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五路大军,我们要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的要求,落实群团工作“有场所”的精神,加强市级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重庆社会科学创新中心。让重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场所、有平台发挥“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的作用;

六是打造以质量为导向的一流地方智库。打造以质量为导向一流地方智库,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在五个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当好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

潘勇副主席接受本刊记者罗红霞采访

猜你喜欢

社科社会科学哲学
社科成果展示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人文社科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