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16-09-22池卫东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新丝路(中旬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池卫东(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池卫东(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编者按: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大专教育。最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在校生人数突飞猛进。就在高等院校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其教育效果及学生道德素质状况却出现了很多新的状况,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高等院校在发展进程中予以正视并加以解决。

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与人的发展是双向的互动关系,环境可以被人创设来改变人,而人的发展也对环境具有能动的改造性、选择性和适应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思想品德与环境的双向作用视角出发,本论文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划分为显性教育环境和隐性教育环境,初步界定了隐性教育环境的定义,并粗略对隐性教育环境的组成要素进行解构,在二十一世纪,高等院校校肩负着培养新时代的任务,对大学生的师德培养也成为了重中之重。

马克思主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

一、目前高等院校学生的现状

近年来,高等院校的学生大都是从高中直接升入大专求学。他们年轻,社会经验不多,自尊心强,世界观处于朦胧阶段。这些学生非常珍惜上大学深造的机会,成材意识强,动手能力较强,社会活动能力和参与意识都较强。从总体来看,他们的主流方向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有的问题虽然出现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其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不得不引起重视。这些学生在群体构成上有较为明显的特殊性:(1)从生源上看,大专院校的生源状况十分复杂,有高中的应往届毕业生,有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还有技校等其它中专学校的毕业生。大专学生因来源所致,总体上在文化知识基础,技能水准、道德倾向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突出的不均衡状态。而就个体而言,呈现出文化素质较低,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道德意识倾向不一等程度不同的状态。(2)从价值观念上看,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脆弱,公德意识低下;在校园内时常出现打架斗欧等现象;每每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向极端,因此,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是十分必要的。(3)从心理素质上看,大专生属于专科层次,与本科生相比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由于社会对大专存在偏见,大专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4)从知识层次上看,大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上岗技能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学生除了要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公关协作、法律法规等知识。总的来说,大专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偏低,教学知识较为广泛,同时技能型、经验型知识属于隐性知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综合素质水平,都需要加强大专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1-3]

二、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

1.认识有偏见

一部分人认为,大专院校应该抓好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这些“专业课”,专业技术能力才是学生得到好工作,学校有好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前瞻性、主动性、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课程的课时和,实践课程都不能达到规定要求。

2.“两课”教育形式化

“两课”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在高等院校的“两课”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两课”作为大学课程主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规范的教学大纲和必要的教学课时保证,然而在很多大专院校“两课”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引经据典、说古道今,不举实例去牵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在讲台下无精打采,甚至有看其他类书籍、打瞌睡、课堂气氛单调枯燥乏味沉闷,更有甚者干脆不去,课后也很少有学生自觉看课本、学理论、看原著,学生对“两课”完全缺乏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有:一是投入方面,学校对“两课”教育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两课”教学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投入,没有经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二是“两课”教师施教方面,有些“两课”教师理论功底较浅,知识面窄,备课不充分,讲课方法单一,缺乏政治激情,严重地影响着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4-7]

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马克思曾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因此,要从校园文化入手创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对他们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集体意识和良好行为。应向大专学生宣传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教育、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作用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应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告诉我们的大学生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反对什,坚持自律与他律、“德治”与“法治”的统一。

3.充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专院校可以利用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捉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8-10]

[1]张拥华.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的创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尹国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7年

[3]董世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D].吉林大学,2008年

[4]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刘莉.当代中国大学生道德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高燕.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卫振中.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2,16:65

[10]桂锦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3,22:33

池卫东,男,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法学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