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治疗小儿湿疹临床观察

2016-09-21姚俊丽高志强

新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耳尖黄汤湿疹

姚俊丽,高志强

1.上海曙光医院宝山分院,上海201900;2.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上海201900

当归六黄汤加减结合耳尖放血治疗小儿湿疹临床观察

姚俊丽1,高志强2

1.上海曙光医院宝山分院,上海201900;2.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上海201900

目的:观察当归六黄汤结合针刺疗法治疗小儿湿疹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湿疹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口服当归六黄汤,外用耳针放血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西替利嗪,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疗程均为1周。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84.38%,对照组81.2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观察组96.88%,对照组75.00%,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六黄汤结合耳尖放血治疗小儿湿疹湿热型临床疗效显著。

小儿湿疹;当归六黄汤;针刺疗法

小儿湿疹属于中医学湿疮、黄水疮、浸淫疮等范畴,好发于额部眉毛、两颊、头皮、耳廓周围等头面部位,以后逐渐蔓延至颈、肩、背、四肢、肛门周围、外阴部位等皮肤皱褶处,甚至可以波及全身。其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倾向渗出,对称分布,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病因较复杂。笔者采用当归六黄汤配合耳针放血治疗小儿湿疹,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2013年12月—2015年3月本院儿科门诊湿疹患儿,共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3~12岁,平均(6.39±2.38)岁;随机数字表将患儿按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指标①西医诊断符合《现代皮肤病学》[1]湿疹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辨证为湿热型。②年龄3~12岁。③能够配合治疗,完成疗程,数据完整者。

1.3 排除标准皮损合并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及其他明显影响疗效评价的皮肤病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已知药物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给予当归六黄汤加减,处方:黄柏6 g,黄芩、黄芪、生地黄、熟地黄、当归、麸炒苍术、僵蚕、焦三仙(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各10 g,黄连3 g,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颗粒剂型,将颗粒药剂温开水冲100 mL,分2次餐前温服用,疗程7天。针刺:用75%酒精常规消毒两侧耳廓皮肤,固定小儿耳廓顶端,持针分别对准耳尖快速刺入约1~2 mm,放血3~5滴,以消毒棉球压迫止血片刻后自愈;采用双耳同时施治,连续7天。

2.2 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174),体重>30 kg:每天1次,每次10 mg;体重≤30 kg:每天1次,每次5 mg,临睡前,口服,连用7天。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尤卓尔)擦抹,每天2次,连用7天。

治疗期间停止使用其他内服或外用药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

3.2 统计学方法运用SSP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临床疗效标准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症状消失。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见减轻或反见恶化。

4.2证候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拟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4.3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84.38%,对照组81.2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42 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2。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观察组96.88%,对照组75.00%,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 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

5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湿疹患者逐年增加,且城市高于农村,工业发达地区上升趋势明显的状况。因湿疹发作时皮损瘙痒难耐,常会使患儿寝食难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并且由于皮损持续存在,影响外观,也会使患儿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身心健康。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形成系胎中蕴毒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而致。胎毒与风湿热邪相和,搏于肌肤则起红斑、丘疹、水疱;热盛肉腐则见糜烂、流脓;风盛则瘙痒不休;热扰神明则烦躁,寐不安。故而小儿湿疹的治疗当以清热、除湿、祛风为主。然而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故而选方用药更当谨慎为之,不易攻伐太过。因现今家长多溺爱,多予膏粱厚味,滋补之品,然小儿脾胃气虚,运化不足,则易生热生湿生瘀,故而清热当以消积热为主,祛湿亦以健脾为本,治风当以养血为先。

当归六黄汤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被誉为“治盗汗之圣药也”,历代医家多用于治疗阴虚火汪盗汗。目前临床多有将当归六黄汤用于皮肤病治疗的研究,如用于瘙痒症、湿疹等[3~5]。纵观全方,方中黄芪益气固表,补肺健脾;黄芩、黄连、黄柏性寒味苦,清上中下三焦之火,湿热摒除;当归、熟地黄性甘温,养血活血,又可防三黄过于苦燥寒凉;生地黄甘苦寒,入心经,凉血养血;本研究结合小儿湿疹湿重、风盛及小儿易食积生热的生理病理特点,在重用三黄清热,加用麸炒苍术燥湿,僵蚕祛风,焦三仙消积,全方驱邪不忘扶正,“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共奏清热燥湿止痒,健脾养血祛风之效。

刺络放血疗法,俗称“刺血法”,古代称为“刺络”,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古老的、独特的治疗方法,一般是指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灵枢·口问》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故当“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治则宜“血实宜决之,苑陈则除之”,血去则经隧通矣,“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表明刺血络法的作用机制在于除恶血、通经脉、调血气,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多用于实证、热证、急证为主的各科疾病,具有消肿止痛,开窍泄热、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等功效。耳尖穴属于经外奇穴,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尖端即为该穴是临床常用耳穴之一。《灵枢·口问》有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辨治纲要》云:“耳尖……偏于凉”。另《耳穴治面病》亦云:“本穴性质属阴,长于清凉消急,故有清热泻火……护正之功”,结合《厘正按摩要术》“耳皮肉属肺”,《内经》“肺主皮毛”之说,在耳尖穴放血有着清热解毒、泻火、抗过敏、消炎、抗感染等功用,临床多用于发热,高血压,目赤肿痛,麦粒肿等,且耳尖放血对多种皮肤病亦有良效,如痤疮、皮肤过敏和湿疹等,特别是在止痒及改善皮肤症状上疗效显著。

现代医学治疗湿疹主要采用口服抗组胺药,配合外用皮质类固醇等,可对症治疗暂时缓解症状,但因常因副作用问题造成患者依从性差而更加使得疾病反复难愈。本研究取当归六黄汤祛邪扶正之功,配合耳针放血清热祛湿解毒,治疗小儿湿疹收到较好的疗效,说明针灸、中药治疗湿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西药,减少患儿家属对用药物副作用的担心,提高患儿依从性。

[1]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97.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5-298.

[3]卢晓燕,甘才斌,张晓宁.当归六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771-772.

[4]常燕萍.当归六黄汤治疗皮肤病举隅[J].新中医,2006,38(11):77-78.

[5]陈国勤,周聪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2):31-32.

(责任编辑:马力)

R758.23

A

0256-7415(2016)08-0197-02

10.13457/j.cnki.jncm.2016.08.085

2016-04-15

姚俊丽(1979-),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儿科疾病的中西医诊治。

猜你喜欢

耳尖黄汤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耳尖穴点刺放血,治病有几多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当归六黄汤 传承七百年
耳尖结合背俞穴针刺放血治疗粉刺肺经风热证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