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疗效观察

2016-09-21孟繁举魏春龙丁丽霞

新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阑尾炎疗程发生率

孟繁举,魏春龙,丁丽霞

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甘肃张掖734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疗效观察

孟繁举,魏春龙,丁丽霞

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甘肃张掖734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均治疗7天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观察比较2组患者病理生理参数、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规律肠鸣音出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4.5%,对照组为9.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阑尾炎性包块;中西医结合疗法;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阑尾炎性包块是阑尾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其在阑尾炎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6.0%[1]。因其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如何治疗成为临床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临床对其主要采用保守治疗措施,但是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阑尾炎性包块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阑尾炎性包块患者共124例,均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经B超、CT检查确诊存在阑尾炎性包块,中医辨证为湿热瘀滞型,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既往严重胃肠道疾病史、合并心脏病、肝脏、肾脏等重大器官严重疾病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2例。观察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21~73岁,平均(39.7±4.89)岁;包块直径2~8 cm,平均(5.42±0.63)cm。对照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19~72岁,平均(38.9±5.08)岁;包块直径2~9 cm,平均(5.39±0.74)cm。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静脉滴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西安天一秦昆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每次0.5 g,每天1次;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每次1.0 g,每天1次。治疗7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中药方治疗。基本方:蒲公英、延胡索各20 g,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15 g,金银花、大黄、黄连、丹参、赤芍、当归、川芎各9g,三七、茯苓、泽泻、甘草各6g。每天1剂,水煎取汁600 mL,分早、中、晚服用。连续治疗7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生理参数,包括: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规律肠鸣音出现时间、住院时间等。②评价2组临床治疗效果。③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3.2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或者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局部无疼痛感;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局部仍有轻微疼痛感;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4.22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2%,对照组为7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58,P<0.05)。

表1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32 组临床病理生理参数比较见表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规律肠鸣音出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 组临床病理生理参数比较(±s)

表22 组临床病理生理参数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62 62首次肛门排气时间(h)44.1±6.92 33.8±5.71①首次排便时间(h)83.4±12.56 72.5±10.28①规律肠鸣音出现时间(h)35.8±4.71 24.2±3.09①住院时间(d)13.5±1.63 8.6±1.27①

4.42 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口干1例,头晕倦怠3例,静脉炎1例,恶心呕吐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5%。对照组口干2例,头晕倦怠1例,静脉炎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3,P=0.583)。

5 讨论

阑尾炎性包块多发于阑尾炎患者患病后3天左右,为炎症反应导致。现代医学主要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奥硝唑等药物进行抗炎治疗,缓解患者疼痛等症状,进而发挥治疗作用,但是单纯的西药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且患者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2~3]。

中医学认为,阑尾炎性包块属于肠痈范畴,其病机多为外邪或者内伤导致气机不畅,湿浊内蕴日久化热,凝结成肠痈;同时,湿热之邪导致各脏腑功能失调,增加治疗难度。因本病发病机制多与心、脾、肾的寒热虚实、气血阴阳有关,因此,临床治疗上应从湿、热、毒、虚等方面入手,应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消肿止痛为主[4~5]。故此,笔者临床选用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中药组方治疗。方中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延胡索、三七化瘀止痛;大黄、黄连清热燥湿解毒;丹参、赤芍、当归、川芎活血化瘀;茯苓、泽泻健脾利湿。全方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活血解毒、散结止痛之效,针对本病湿、热、瘀、毒之病机,收效甚佳。此外,现代药物试验证实,方中多种药物具有抗菌消炎、止痛等作用,与西药合用,从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治疗作用[6~7]。

本研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临床病理生理参数显著短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提示联合用药安全性也较好。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阑尾炎性包块的病因病机等,临床可将其分为气湿热证、血瘀证、水湿证等多种证型,各证型治法不同。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为湿热型,对于其它证型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临床上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多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增加结论的可靠性。

[1]高原,孔棣.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阑尾炎性包块[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0):315-316.

[2]刘厚生,徐本文.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0):303-304.

[3]龙崑.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0):56.

[4]张洪兴,汤玉松.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9):3983-3984.

[5]朱祥惠,王芳,王静,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180例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4):34.

[6]刘华清,王天麟.蒲公英水溶性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4,37(6):989-991.

[7]宋冬冬.金银花药材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0):42-46.

(责任编辑:冯天保)

R656.8

A

0256-7415(2016)08-0116-02

10.13457/j.cnki.jncm.2016.08.049

2016-04-14

孟繁举(1968-),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普外科、肛肠科。

猜你喜欢

阑尾炎疗程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皮纹横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疗效探讨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