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虫胶囊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2016-09-21张绍芬潘卓文李从谊夏鸿慧覃晓东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06040

新中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光凝糖化视网膜

张绍芬,潘卓文,李从谊,夏鸿慧,覃晓东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06040

张绍芬,潘卓文,李从谊,夏鸿慧,覃晓东
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06040

目的:观察大黄虫胶囊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糖尿病降糖治疗,对照组给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大黄虫胶囊治疗。2组连续6月。观察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视力、眼底照相及眼底血管造影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常规降糖治疗后血糖控制明显好转;2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治疗后血糖控制水平大致相当。治疗后视力总有效率治疗组57.1%,对照组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视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佳。2组治疗后眼底彩色照相及造影均有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89.3%,对照组7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眼底改善较对照组更佳。结论:大黄虫胶囊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单纯激光光凝治疗效果更明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黄虫胶囊;激光光凝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常见和严重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后天性致盲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中,大约有20%~40%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8%有严重视力丧失。200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对中国大城市24496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症进行的回顾性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并发眼病者占35.7%,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随病程和年龄的增长而上升[1]。由此可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的损害,降低了生活质量,同时也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社会负担。本院采用大黄虫胶囊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8月本院内分泌科及眼科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的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11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56眼,男13例24眼,女17例32眼;年龄50~78岁,平均(63.67±7.18)岁;糖尿病病程3~13年,平均(7.00±2.51)年;其中Ⅲ期35眼,Ⅳ期21眼。对照组30例54眼,男16例29眼,女14例25眼;年龄63~78岁,平均(64.90±6.10)岁;糖尿病病程2~13年,平均(7.03±2.68)年;其中Ⅲ期32眼,Ⅳ期22眼。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①同意参加本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②年龄30~80周岁,性别不限,依从性良好的患者;③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并经眼科眼底照相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2]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有白内障、青光眼、严重眼底出血等影响疗效及观察指标的其他眼科疾病患者;②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影响药物代谢患者;③排除合并肿瘤、血液或其他系统严重或进行性疾病者;④排除特征人群(孕妇、哺乳期或近期有生育计划者、精神病、病情危笃或疾病晚期);⑤排除研究前1周或研究中需口服或静脉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及抗凝药物患者;⑥酗酒或有其他嗜好不宜做药物试验观察者;⑦排除大黄虫胶囊药物过敏患者;⑧不能坚持服药治疗的患者。⑨研究者认为不宜参加本临床观察的患者。

1.4 剔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者或符合排除标准中任一项者;②虽符合纳入标准而纳入后未用药或行激光光凝治疗,或无任何复诊记录者;③观察期间用药、治疗、复诊不符合方案规定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予常规糖尿病饮食治疗,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控制血糖,采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组均以6月为1疗程,6月后统计疗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压、眼底彩色照相、FFA、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2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①视力变化评价标准:显效:视力较治疗前提高4行或以上(包括4行);有效:视力较治疗前提高≥2行;无效:视力提高小于2行或下降2行以内(不包括2行)。恶化:视力下降≥2行。视力低于0.1者,则以视力增减0.02为标准判定视力提高或下降,否则为无变化。②DR眼底变化评价标准:显效:末次复诊时原有视网膜水肿消退,出血渗出吸收,微血管瘤数目消失或明显减少,FFA显示无灌注区明显减少或消失,原有新生血管消退或缩小,无新的新生血管出现;有效:视网膜病变均有所减轻,仅见残存的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或复发的小块出血斑;FFA显示无灌注区有所减少或有未退净的新生血管;无效:微血管瘤数目和出血渗出明显增多,发生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或黄斑水肿加重,FFA显示无灌注区无减少或增多,新生血管膜增生。

4.22 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比较见表1。2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均偏高,提示血糖控制情况欠佳,2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所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常规降糖治疗后血糖控制明显好转;2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治疗后血糖控制水平大致相当。

表12 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表12 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治疗组309.317±1.5067.133±0.6148.4080.000对照组309.050±1.6236.840±0.6227.0630.000 t值0.6601.762 P值0.5120.089

4.32 组临床视力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后视力总有效率治疗组57.1%,对照组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视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佳。

表22 组临床视力疗效比较例

4.42 组治疗后眼底彩色照相及造影疗效比较见表3。2组治疗后眼底彩色照相及造影均有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89.3%,对照组7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眼底改善较对照组更佳。

4.52 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2组治疗后均未发现不良反应事件出现。

表32 组治疗后眼底彩色照相及造影疗效比较例

5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进展的后果是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现代临床研究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是长期高血糖症导致氧化酶损伤,微血栓形成,细胞黏附分子活化,细胞因子活化,继之,缺氧调节的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多种因子相互作用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在DR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激光和手术,需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相应的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是眼底病变由轻向重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如能延缓甚至阻断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对保存患者的视力,提高生活质量极其重要。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的患者,一般主张眼科激光光凝治疗,但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作为一种破坏性的治疗手段,对视网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术后可出现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下降[5],如何减轻激光光凝治疗对视网膜功能的损害,帮助患者提高及维持其视功能,是内分泌科及眼科专科医师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医学认为,DR基本病机演变为气阴两虚-肝肾亏虚-阴阳两虚的转化特点及瘀、郁、痰三个重要因素[6],其论治多有活血化瘀通络之法。本院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的患者,其眼底照相中的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等病变以及患者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等表现,与古籍中所记载“内有干血,两目黯黑”相一致,因肝藏血,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血干则不能荣养其目,故两目黯黑,临床中使用大黄虫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得一定的效果。大黄虫胶囊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大黄虫丸,本研究中采用胶囊制剂,乃为避免蜜丸对血糖的影响,大黄虫丸为我国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原文为:“五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全方由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芍药、干地黄、干漆、虻虫、水蛭、蛴螬、虫组成,其方义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而仍以地黄、芍药、甘草和养其虚,为治疗虚劳干血证的要方,具有活血化瘀散结、缓中补虚的功效。按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所制订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标准》[6]中,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肝肾亏虚、目络失养型;阴阳两虚、血瘀痰凝型”3型,从分型中可以看出,所有证型均具有“虚、瘀”两大特点,与大黄虫丸所主之虚劳干血证相一致,同时,DR作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一种,主要存在微循环障碍,一般的活血化瘀药物其效力往往难以达于病所,此时,大黄虫丸组方中的种种虫类药更有利于药力的发挥,此即“蓄血者,死阴之属,真气运行而不入者也,故草木不能独治其邪,必以灵动嗜血之虫为之向导”之意。本临床研究中,使用大黄虫胶囊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和眼底检查结果均较前有良好的改善,而且与单纯激光光凝治疗相比疗效更好,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的治疗中,在激光光凝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大黄虫胶囊,较单纯激光光凝治疗,对视力的改善及眼底病灶的好转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探索推广。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6.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1):851-865.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12-316.

[4]张小玲.邱曙东.陈艳炯,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5,5(6):1239-1241.

[5]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14.

[6]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标准[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7):632-637.

(责任编辑:马力)

R587.2

A

0256-7415(2016)08-0109-03

10.13457/j.cnki.jncm.2016.08.046

2016-04-06

广东省中医药局课题(20142162)

张绍芬(1971-),男,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的诊治。

猜你喜欢

光凝糖化视网膜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采用雷珠单抗和光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体会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视网膜浅脱离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