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枝繁叶茂

2016-09-21王功清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东盟国家留学生

□ 文/本刊记者 王功清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枝繁叶茂

□ 文/本刊记者 王功清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期间举办第二届中国—东盟青少年文化交流节。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是促进不同国家间相互了解和增进友谊的重要途径。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融,在人与人的沟通与交往中,共同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交流合作之路,并取得了斐然的成果。

教育交流是先导

伴随中国与东盟各国高层频繁往来,人文交流在双方外交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其中教育交流合作更是发挥了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为加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自2008年开始,中国教育部、外交部、贵州省政府在贵阳市联合举办了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既为中国学习借鉴东盟各国高等教育先进经验提供了一个契机,也为东盟各国高等教育界的朋友们近距离观察、认识中国和中国高等教育打开了一扇窗户,成功搭建并夯实了首个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平台。

八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合作步入了“快车道”:中国与东盟国家分别签署了一系列政府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协议或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为双方教育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做出了战略性规划;国内外学校及单位共签订务实性合作协议(备忘录)400余份。为了继续扩大开放办学,第二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中国—东盟双方就“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达成共识,即2020年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目前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达12万人,东盟到中国达7万人,基本实现了这一计划;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期间,举办首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为深化中国—东盟多边教育交流合作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和智力基础……

随着中国与东盟教育领域交流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中国和东盟各国青少年希望学习和了解对方国家的语言、文化和历史,由此形成了强劲的“东盟热”和“中国热”。近年来,中方先后举办“东盟青年领袖代表团”、“东盟青年干部研修班”和“东盟中学生夏令营”等项目;分别在中国北京、广东、广西、贵州等地成功举办“中国—东盟青年营”;邀请了近千名东盟学生到中国参加“中国—东盟青少年夏令营”和“汉语桥—东盟学生夏令营”。

广西,作为中国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和桥头堡,与东盟的教育合作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

据相关统计,广西当下留学生人数约5万名,其中东盟留学生多达4万人,占80%左右。为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广西特设“广西东盟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广西目前已成东盟国家留学生出国留学的首选地之一,成为全国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

为促进与东盟的教育合作,广西还定期组织高校到东盟国家举办国际教育展;与教育部联合举办“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成立“东盟教育培训基地”,包括“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东盟卫生人才培训基地”等9个各级各类面向东盟的人才培训中心或基地。

文化产业是支柱

在艺术表演方面,近年来也有不少中国文艺团体,比如北京歌舞团、新疆丝绸之路艺术团和北京剧团等相继访问东盟国家;在影视方面,不仅早期有电视剧《还珠格格》占据一些东盟国家的电视荧屏,近期,中国热播的《甄嬛传》也被译为本土语言引进越南等国;在新闻出版方面,2007年首届“中国—东盟新闻部长级会议”在印尼雅加达举行,标志着中国与东盟新闻合作机制的确立……中国—东盟在以现场表演、电视广播、电影、书籍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节庆会展、语言教育培训、旅游、体育等方面合作日益频繁,文化交流领域不断扩大。中国—东盟之间也签署了一系列促文化合作的协议,中国—东盟文化产业合作方兴未艾,相关贸易合作正向多元化扩展。

2005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将文化确定为重点合作领域,并确立了双方文化合作的框架。2007年,中国文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立项推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和《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设计了2007年至2020年间中国与东盟10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指导思想、重点项目、多种模式和推进步骤,以此作为中国政府推动与东盟国家文化合作的基本纲领和战略框架。

2012年,首届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在新加坡举行,规划了双方文化合作的方向。2014年4月,第二届中国—东盟文化部长会议签署《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8)》,将合作拓展至文化产业、文化遗迹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更广领域,标志着双方文化交流合作进入全方位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逐渐显现。

2013年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方倡议将2014年定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从2014年4月开始,围绕“同享文化,共创未来”的主题,中国和东盟国家合作举办了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电影周、书画展、南洋文化节、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等100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涵盖演出、展览、人员培训与交流、新闻、影视、出版、体育、旅游、宗教、青年交流等各个领域。双方还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欢乐春节”、庆祝中国与马来西亚建交40周年等元素,举办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双方人文交流,增进了民间了解与友谊,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全方位人文交流的特点。

合作平台是媒介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年,25年来,双方打造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环境保护中心、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系列合作平台,密切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夯实了双边友好基础,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2011年中国与东盟十国政府共同成立了唯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自成立以来,中国—东盟中心就开展了一系列促进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活动。

具体来说,在教育方面,中国—东盟中心积极落实“双十万学生交流计划”,支持东盟在华留学生活动,深度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搭建中国—东南亚教育科研网络、中国—东盟汉语言教育培训基地、工科大学联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等。2016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中国—东盟中心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譬如举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标识征集活动,举办第三届北京东盟留学生运动会,邀请马来西亚驻华大使赴高校演讲,推动青少年交流,举办“中国—东盟学生日”等等,架起了中国—东盟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的桥梁。

在文化领域,中国—东盟中心积极推动双向交流,展示中国和东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比如,在老挝举办中国魔术杂技讲座和表演,大力支持在中国和缅甸举办民间优秀艺术作品交流展和佛教艺术展,在中国和泰国成功举行中泰文化旅游友好车队行。还积极支持和协办第10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中外丝路城市美食文化交流——扬州活动周、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巩固了民众之间的友谊。

在旅游领域,中国—东盟中心同东盟秘书处合作,设计印制了大量中文版东盟国家旅游宣传材料;围绕“发现新东盟”主题,与中国主流旅游媒体一起,开展赴老挝采风活动,开拓自驾、公路和邮轮旅游等;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不断地探索与东盟合作的新形式,为双方的人文交流与沟通搭建平台。

经过中国—东盟双方的精心培育,中国—东盟这棵友谊之树已经枝繁叶茂,并结出累累硕果。在双方已有的“黄金十年”合作基础上,相信在“钻石十年”阶段,中国与东盟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日趋热络,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

联系编辑:979430845@qq.com

(本栏目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外宣办支持)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东盟国家留学生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