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理走向深入,无理机械重复

2016-09-20梁求玉

考试周刊 2016年72期
关键词:斜线条形竖式

梁求玉

我有幸听了罗鸣亮老师《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的讲座,真是醍醐灌顶,原来数学教材还要这么看,数学课还要这么上。是呀,四则混合运算为什么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先通分再加减?一年12个月中为什么不把所有的单数月都规定为大月,而是7前单来8后双?在我们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为什么是四舍,为什么是五入……这一切的为什么,我们可曾让孩子明白后面的道理?在数学课上,非常重视方法的演绎与讲解,往往忽略了方法背后的道理,这样非常容易导致机械重复的无理训练,而数学思考难以走向深入。

一、数形结合更有理

在我们眼里,上述的那些“为什么”很容易熟视无睹,因为书本上就是这么写的,老师的老师也是这么教的,大家也是这么做的。例如,教学《除法竖式》时,学生是否会质疑:“为什么加、减、乘的竖式格式是一样的,只是符号不一样,而除法竖式的格式却完全不同?”

有位教师就非常机智地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通过实物摆一摆,理解了除法算式中每一部分的算理。先出示“把15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如图1,这诠释了算式①的道理,图2把原来的15通过平均分成了3个5,相加得15,原来大圈里的15呢?分完了,所以是0,诠释了算式②的道理。在摆一摆的操作活动中,不但掌握了算法,更明白了算法后面的道理,只有这样列竖式,才能清楚地展现思考过程,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明理的过程中,有效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费赖登塔尔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这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

二、意义理解明道理

《乘法分配律》教学是运算定律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很多老师都费尽心思,创设了各种情境,用了各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a×b+a×c=a×(b+c)。比如有人用我爱爸爸,我爱妈妈,连起来说是我爱爸爸和妈妈;有的教师用握手创设情境,家里来了一位客人,男主人和客人握手,女主人也和客人握手,让学生说说客人和谁握了手,等等,可谓花样百出。但在学习一段时间后,随着情境的退去,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又生疏了,只能通过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得以巩固。在学生通过题海熟能生巧时,是否让学生明白:“为什么a×b+a×c可以变形为a×(b+c)?”而有一位教师在执教这课时,非常智慧地让学生分别用口算和竖式计算36×5的结果,比较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再用竖式计算一下28×16,并说说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通过这样的设计,唤起学生的旧知,进行正迁移,其实早在前面的学习中,就隐性利用了乘法分配律,只是自己没有感觉。再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理解,如65×49+35×49,是求65个49与35个49的和,可以看成是(65+35)个49,所以65×49+35×49=(65+35)×49。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算法背后的算理,那么就不要用“题海”进行“轰炸式”的巩固与记忆,让计算也变得可爱起来。

在数学教学时,从“形式”开始,学生就容易出现“形式”上的理解。为此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概念、经验与数学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与区别,自然实现由“生活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运动。

三、允许延迟讲道理

数学课真的需要讲道理,但有的道理还真急不得。请允许迟到的明理。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条形统计》的第一课时,收集了各种天气的天数后,有的学生用统计表整理,有的学生用象形图整理,然后启发学生,是否还有不同方法可以整理呢?这时只给学生提供格子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在生活中,有部分的学生虽然有见过条形统计图,但没有认真留意它的结构,因此,有的学生数据标错,有的学生没有写项目,有的学生图形不够美观,等等,这些“失误”“不完整”通过小组交流,再通过全班的展示、交流和汇报,逐步完善,达成一致,形成如图a。教学流程基本按照原先的预设顺利完成。这时有一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涂黑或划斜线都很麻烦,我还是觉得打钩更快,如图b。”

当时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表示的?”学生齐答:“涂阴影。”“是的,一般情况下,条形统计图都是涂阴影或用斜线表示柱条的高度。请你把它改正过来吧!”这位打钩的学生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打钩,只是机械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很不服气地把它改成了斜线表示。这是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第一课时,只学到1格代表1,因此,学生很难体会,在格子里打“√”或画“○”的局限性。如果允许学生保留他的意见,保护他可贵“生成资源”,到第二课时,学习了“以1当多”后,再让学生讨论上节课预留的问题:“现在你们觉得打‘√好呢,还是阴影好?”这时学生自然就能感悟出,当1格表示的数量不是1,而是更多时,不能科学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就会心服口服地用阴影或斜线方法表示。因此,当本节课的知识不利于学生明白道理时,请允许延时说理,既保护了学生提出不同看法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自我反思和修正中学习了数学,感受了数学思考带来的快乐。

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新鲜和神秘一定是充满了好奇,在心灵深处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教师一定要保护好这份好奇心,不要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机械重复的,从而失去探索未知的兴趣。如果让学生明白了数学课中诸多的“为什么”,那么不但会促进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数学思想往往也蕴含其中。应让他们为数学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撼,从而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猜你喜欢

斜线条形竖式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条形铁皮自动折边机构设计
立体几何问题的传统解法剖析(不用向量的方法)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某沿海电厂全封闭条形煤场和圆形煤场的技术和经济性比较
无痛胃镜下取出巨大条形异物1例
疯狂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