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精度磁法测量在定远小庙山地区的应用

2016-09-20邓经永

现代矿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磁法小庙山地区

江 新 邓经永

(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



高精度磁法测量在定远小庙山地区的应用

江新邓经永

(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

小庙山地区地处中朝准地台和扬子准地台之衔接部位,郯庐深大断裂带南段东缘,属扬子准地台张八岭台拱。区内历经了多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使得该区岩性复杂,岩石破碎,构造发育。区内局部重力、磁力高异常,基本可反映出地质标志中的局部构造、碳酸盐地层及侵入岩体的空间展布形态;重力梯级带和线状局部磁异常带可反映出不同级次与时空关系的断裂构造。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内高精度磁法测量成果,讨论了区内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重磁场是寻找矽卡岩型(接触交代型)铜金矿的重要标志;②在重力、磁力高异常对应的地段,与其外围由重磁场所反映的断裂构造带及断裂交汇为寻找热液脉型铜金矿的主要部位。

高精度磁法测量地球物理特征磁异常特征找矿标志

1 区域地质背景

1.1地层

小庙山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张八岭群施集组和北将军组一套浅变质的火山岩系。由碎屑沉积变质岩及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的细碧角斑岩系构成了张八岭台拱的褶皱基底,分布于区内东部。区内西部沿沟洼地零星出露白垩系紫红色砂砾岩和第四系残坡积物。 施集组(Pt2ZS)分布于区内东部、岱山岩体东侧,主要岩性为变质石英角斑岩,变质角斑凝灰岩,变质晶屑凝灰岩,另外还有浅变质粉砂岩,千枚岩、片岩等副变质岩作为夹层分布于变质火山岩中。北将军组(Pt2Zb)分布于区内东南部,岱山—草庙王一带为一套砂质、砂泥质夹碳酸盐的滨海陆屑建造,主要岩性为千枚岩、变质砂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夹大理岩、结晶灰岩,厚度未揭穿[1-4]。

1.2构造

小庙山地区位于北将军背斜西翼,层间褶皱相当发育。区内出露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分为 NW、NNE向2组。NW向断裂形成较早,区域上呈近等距产出,倾向SW,倾角较陡。NNE向断裂由于郯庐深大断裂带从区内西部通过,受郯庐断裂带多次活动的影响,区内断裂构造呈大致平行的成束出现的低序次压扭性断裂构造,表现为近SN向呈舒缓波状的挤压破碎带,在倾向上也为陡倾的波状产出。该2组断裂均具有多次活动的特点,在交汇部位相互切割、相互错断,总体构造格架以郯庐断裂为主,呈 NNE向展布。区内主要有2条NNE走向的断裂构造:①F1断层,为一推测的隐伏断层,该断层区内长 4 000 m,走向21°;②F2断层,位于工作区内北东部,是一推测的隐伏构造,长870 m,走向8°~10°,倾向SE,倾角78°。

1.3岩浆岩

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发育于郯庐断裂带东侧,管店—岱山—章广一带,呈NNE向,长条状分布。长达 36 km,东西宽 1~5 km,总面积140 km2,与张八岭群呈侵入接触,白垩系地层与其呈沉积接触。其岩性自北向南主要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构成了区域内主要的中—酸性岩体。区内岩浆活动晚期脉岩发育,主要有煌斑岩,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和花岗岩,其走向多为NNE、NE、NW向,少数呈EW向。

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1区域重磁场特征

小庙山处于张八岭重、磁异常区,该异常区以重磁高背景、多个局部异常叠加为主要特征。区内布格重力场具有区域性的相对重力高特征,是张八岭构造带的整体反映。位于高背景西侧为一较密的NNE向分布的重力梯度带,为郯庐断裂带的反映,异常总体呈NE向分布,但被多组NW向构造切割,使得异常走向上不连续并呈块状分布,且自北东向南西,异常呈多段高低相间出现的格局,从而揭示了区内NNE向、NW向2组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区内磁场展布特征相对较单一,总体为高磁场区,其分布由南西至北东有缩小的趋势,沿郯庐断裂带东侧,一条NNE向高磁异常带十分明显,且场值由北至南逐渐降低,其分布与重力梯度带相吻合,分析认为由主要与郯庐断裂带有关的磁性侵入岩体引起。管店—岱山岩体呈 NNE向带状展布,其热液活动频繁,具有长期性、多期性和继承性等特点,岩体内金矿化十分普遍,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矿源。 管店—岱山岩体与中元古界张八岭群的一套绿片岩相变质岩系形成了较漫长的侵入接触带。在该接触带外侧,发育有与郯庐断裂大致平行的次级压扭性断裂构造,为矿液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导矿通道和容矿空间,为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对金矿形成起到了主导作用。

2.2物性特征

区内岩(矿)石物性参数见表1。

表1 岩石物性参数

3 磁异常特征

区内地磁△T异常主要有5处,编号分别为C-01#(料沟圩异常)、C-02#,C-03#(小庙山异常),C-04#、C-05#(南封异常),见图1。

图1 定远县小庙地区地磁△T异常分布(单位:nT)

(1)C-01#异常。位于区内西南部料沟圩地区,异常未完全圈闭,从已圈闭的异常来看,近似椭圆状,极大值约250 nT,出现在料沟圩东北约700 m处,异常走向NNW,长约1 100 m,化极后,中心北移约100 m。该异常推测由燕山晚期二长花岗岩引起。

(2)C-02#异常。位于区内中部的苏庄东北部七里井南部地区,从已圈闭的异常来看,近似椭圆状,正北走向,南北长约2 000 m,东西长约1 500 m,极大值约300 nT,化极后,异常北移约150 m。该异常推测由燕山晚期二长花岗岩引起。

(3)C-03#异常。位于区内中部小庙山,从已圈闭的异常来看,异常形态为串珠状,异常走向NNE,长约1 600 m,极大值约700 nT,化极后,异常北移约200 m。该异常位于隐伏断层之上,有煌斑岩脉侵入,含铜矿脉,该异常推测为小庙山金矿引起的磁异常,为控矿构造异常。

(4)C-04#异常。位于孤山黄西南部约500 m处,异常未完全圈闭,已圈定的部分异常呈近长条带状,极大值约325 nT,走向NNE,化极后,异常北移约100 m,形态略有变化。该异常推测为小庙山金矿引起的磁异常,为控矿构造异常。

(5)C-05#异常。位于南封南部,异常未完全圈闭,已圈定的部分近似串珠状,极大值约550 nT,走向NNE,南北长约2 300 m,东西长约1 200 m,化极后,异常北移约200 m,形态略有变化。该异常位于查区隐伏断层之上,有花岗岩脉、煌斑岩脉、闪长岩脉、石英岩脉侵入,含铜矿脉,该磁异常推测为小庙山金矿引起的磁异常,为控矿构造异常。

4 结 语

结合小庙山地区高精度磁法测量成果,对区内磁异常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区内磁异常区与构造及矿体的吻合度较高,表明高精度磁法测量成果对于区内找矿勘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黄德志,戴塔根,孔华,等.安徽张八岭构造带小庙山金矿容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1):69-75.

[2]曹洋,牛漫兰,谢成龙,等.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北段晚中生代岩体的成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15-420.

[3]朱光,牛漫兰,刘国生,等.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J].地质学报,2005(3):303-316.

[4]黄德志,戴塔根,孔华,等.安徽张八岭构造带小庙山金矿容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1):69-74.

2016-05-23)

江新(1986—),女,助理工程师,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九华山路21号。

猜你喜欢

磁法小庙山地区
安徽省东至县柴山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评价
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在西藏察隅县那阿钨多金属矿床深部找矿中的应用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辉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柴北缘阿木尼克山地区斑岩系Cu、Mo-Pb、Zn、Ag-Au成矿模型初步研究
举人村
——灵水
小庙
煤田火区勘探中自然电位法和磁法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EH4及磁法对个旧铅锌矿区隐伏构造分析研究
论磁法在我国矿产预测中应用
腊尔山地区苗族“巴岱”仪式音乐个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