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教育的诗和远方

2016-09-20萧冰

群众 2016年9期
关键词:陈楠大宁盲人

萧冰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

又一个教师节来临,又一圈年轮生成。日复一日,当时间从一遍遍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中溜走,当教育理想被现实的琐碎挤压;当辛勤付出得不到认可,当肩上责任成倍增加……教师,在如今这个纷繁芜杂的时代,靠什么来支撑自己对职业的坚守?

那就是信仰、情怀。

世界很大,教师却始终站立在三尺讲台,四季耕耘。社会变迁,教师仍手捧书本翻来覆去,看学生来来往往。

在江苏,正有着这样一批批忠诚教育、忘我奉献的人民教师,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大爱师魂,用爱为学生成长铺路。

这是一支有着80余万专业教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队伍,他们构筑了江苏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石。

对于他们来说,诗和远方从不是空谈,而是每一天脚踏实地的工作——教书育人。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几位教师的动人故事,感受他们的精神追求。

若为人师 享受教学

“教育是师生间的一场幸福体验。”

“学生是自然,教师是因然,结合在一起就是必然。”

“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有益的工作,我全力支持。”

说这话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院院长施大宁。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长期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主持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和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物理与艺术”,为公众展现科学与艺术的魅力,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成果奖结果对于我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20多年里,我做到了始终如一地认真去做一件事,就是上好我的大学物理课。”在其主持的《拓展内涵融合创新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系列课程体系》项目荣获2014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之后,施大宁又说了这样一句话。

他是坚守净土的教书者。对于教书,施大宁不仅热爱,而且尊重。“作为教师,上好课是本份;作为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理所当然!”他认为“若为人师,享受教学”,教书作为教师首要职责,是一种境界。教师就像艺术家一样,并非简单职业,而是一种学术成就,一种精神追求。多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基础课教学第一线,踏踏实实工作,把培养学生放在第一位,把为祖国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目标。

他是改革之路的拓荒者。“教育必须具有前瞻性,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中获益,产生教学效果。”这是施大宁在持续20年的教学研究和积累后的心得。1997年,一次偶然机会,他在国外看到了有的大学开设有文理结合的课程,一直具有艺术情怀的他萌生了开设科学与艺术相互交融的素质教育特色课程的想法。面对有人认为的“异想天开”,他大胆开拓,艰辛摸索,终于在2005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物理与艺术》讲义,并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2006年起全国已有30余所高校相继开设“物理与艺术”和“文化物理”课程。

孟子说人生有三乐,其中之一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施大宁正是自觉选择了为学生圆梦、为国家筑梦,并以此为人生大乐的人。

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当许多人想方设法从农村调往城区工作时,有一位城里的老师却三番五次地向领导申请:让我留在农村。她,就是陈楠,泰州的一位美术老师。

十年前,她是靖江市城西小学的美术骨干教师,成绩显著:执教的公开课先后两次被编入“苏教版”和“人教版”的美术教师用书;在全国的美术课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然而她内心深处,总有说不出的遗憾——经常下乡听课的她,却从没有听过一节高质量的美术课。

“农村的孩子也需要美,也需要艺术的熏陶,我要为农村的孩子做些事情。”带着这样的信念,2007年,她主动报名下乡走进西来镇土桥小学支教,让乡村的孩子感受到艺术的美。因为孩子企盼的目光,还有内心的那份不舍,两年支教结束后,陈楠毅然放弃了城里优越的教学条件,主动调进了这所条件简陋的农村小学,成为靖江市首位支教后主动扎根农村任教的教师。

她是美的传播者。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遍田间村落、江边港口去写生、创作;几年的时间,把一个极为普通的乡村小学打造成了一个美术特色学校,一个美的王国。

在农村十载,陈楠走过的路10余万公里,带过的徒弟数以百计。她把在城市上小学的孩子也转到乡下读书,老人带到乡下。她说:“家里有一个孩子需要我,乡下却有一群孩子需要我!”

在她的影响下,好几位老师也从城市调往农村,为实现教育公平做贡献。如今,她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只是感觉“值得”,就去做了。在这个物质欲望相对强烈的时代里,还有这样为了他人、为了社会而不顾自我、不顾小家的人,实在弥足珍贵。义无反顾地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播种,一路收获,陈楠的心坦然、敞亮,无怨无悔。她期待着这片肥沃的田野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拥有更美丽的诗和远方……

用音乐播撒爱与光明

有句话说,教师,就是要带人到有光的地方。

对于教育生活在黑暗中的孩子的人来说,这句话无疑更适合。因为,他们除了双目失明所带来的困难之外,还有许多明眼人无法感受的精神上的困惑。

南京市盲人学校盲人教师李梦吾,就是一位用音乐播撒爱与光明的使者。

因为先天性青光眼,李梦吾一出生就失去了光明。1983年,已经在街道工厂工作的李梦吾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南京艺术学院的声乐教师顾雪珍,开始了正规的声乐学习。1987年她考取吉林艺术学院音乐专业,和其他15名残疾人一起成为我国第一代声乐专业大专学生,1990年毕业后回到南京市盲人学校当了一名音乐教师。

“你们听到了什么啊?”老师问。

“水!”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对,这首钢琴曲的名字就叫《喷泉》。水有很多声音,比如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老师一边说,一边弹着钢琴。

这就是李梦吾上的一节普通音乐课。虽然老师和学生彼此看不到对方,但他们用音乐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我和盲校的学生有着共同的命运,但我们都不会放弃。我要教孩子们用歌声来唱出美好的世界。”转眼间,26年过去了,李梦吾在那些喜爱音乐的双目失明或弱视孩子心中播种光明。在她的努力下,南京盲校成立了夜莺合唱团,让很多对声乐怀揣梦想的孩子有了展示的平台。

然而,李梦吾并不仅仅关注着南京盲校的这些孩子们,她更是心系整个中国的盲人这一特殊的群体。她一直积极参与为盲人朋友服务的志愿活动,并和朋友们一起组建了金陵盲人网,热心为全国各地热爱计算机的盲人朋友做计算机方面的答疑和帮助。她要把一个黑暗中的歌者对生命的执著这种最强音传向更远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最想看到的是父母、老师和孩子们,其次就是这个美丽的世界。”李梦吾坚持把夜莺般动听的歌声唱下去,把乐观与自信带给了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是黑暗中的领路人,她一路播撒的爱与光明,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

责任编辑:张 宁

猜你喜欢

陈楠大宁盲人
这你都不知道
这你都不知道
这就是我的家
清明
随声附和的盲人
自首的盲人
针对隐私信息的定价模型的思考
针对隐私信息的定价模型的思考
盲人节
中国女篮:陈楠重披战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