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鼻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效果的体会

2016-09-15徐月红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插管气管气道

王 清 徐月红

210000 江苏省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ICU



人工鼻在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效果的体会

王清徐月红

210000江苏省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ICU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0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为人工鼻湿化,对照组为常规湿化,比较两组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气道湿化程度、吸氧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呼吸道刺激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减少了所消耗的护理时数,提高了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在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氧疗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降低了肺部感染率,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

人工鼻;气管插管;气道湿化

气管插管术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保障呼吸道通畅的吸氧方式。[1]气管插管后,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上形成痰痂,阻塞支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近年来,人工鼻在气管插管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有效保证了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湿化,提高了护理工作量。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HME),是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其温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障气道获得适当、有效的湿化;同时,它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2]。目前,人工鼻以其高效的加温湿化作用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现将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湿化效果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气管插管术患者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8.7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1 实验组 为人工鼻组,将人工鼻一端套在气管插管套管口, 另一端侧孔与吸氧管相连,连接要求牢固紧密、无漏气。调节氧流量至4~5L/min 。

1.1.2 对照组 为常规湿化组,在气管插管口接普通氧气吸入4~5 L/min,用无菌纱布覆盖,纱布表层及时、定量滴入灭菌注射用水湿化,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纱布,以达到稀释痰液、湿化气道的目的。两组护理方法相同,翻身叩背2h/次,灭菌注射用水5ml+氨溴索30mg雾化吸入3次/日,痰液粘稠者可酌情增加雾化吸入次数。有咳嗽反射或肺部有痰鸣音及时吸痰。

1.2 观察指标 比较气道湿化效果(湿化不足、湿化过度),痰液粘稠度,吸氧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痰培养阳性率),呼吸道刺激征,护理时数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在湿化(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吸氧效果,痰液粘稠度,肺部感染发生率,呼吸道刺激征,护理时数的差异比较。见表1、图1

表1 两组情况比较

图1 护理时数的差异比较

实验组在吸痰次数上明显减少了,避免了更换无菌纱布、气道内注入湿化液的护理工作流程,优质了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及护理工作时数,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在湿化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3 讨论

人工鼻作为被动型湿热交换器,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具有适度湿化、有效加温和滤过的功能。人工鼻过滤网可以吸收并保持患者呼出气体的水分和湿度,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作用,对呼吸道无刺激,可使痰液分泌量显著减少,且痰液稀薄易清除,保持气道通畅,保证了氧疗。气管插管病人的气道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难题,一直困扰着医护人员,气管插管会增加肺部感染的机率,因气管插管后上呼吸道的生理功能丧失,(如湿化、阻挡细菌作用)使下呼吸道丧失过多的水分,同时也使分泌物变干燥,不易咳出。长时间气道内湿化不足,极易造成气管内分泌物粘稠形成痰痂,同时导致细菌侵入。多年来,经过研究和总结,气道护理质量已有了很大提高。而人工鼻的应用,减少了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呼吸道刺激症、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护理工作时数,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患者满意率。常规的气道湿化及效果不易把握,致使痰液量相对增多且粘稠不易清除,易发生堵管,影响氧疗效果,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据文献报道,气管插管后气管导管堵管的发生率为14~43%,其堵管原因主要是气道湿化不够,气道粘膜干燥,纤毛运动障碍,痰痂、痰栓形成所致[3]。因此,有效的气道湿化对于气管插管患者至关重要。使用人工鼻吸氧后,可使气管插管形成的开放气道变得相对封闭,患者痰液不易外溢,湿化效果佳,减少了外源性污染及呼吸道刺激征,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从上表可见,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护理体会

(1)操作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国内大多数文献建议人工鼻应每24h更换[4]。若人工鼻污染应随时更换。人工鼻不能重复使用 ,应按照一次性物品进行处置。(2)应保持人工鼻与气管套管紧密连接,防止脱落和漏气。(3)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以免痰液粘附在滤过膜上,堵塞人工鼻,引起气道内压上升,导致患者气道抵抗,应加强气道的管理与监测。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出现异常时,应检查人工鼻是否通畅,及时更换。(4)监测湿化效果:人工鼻内壁可见的水珠越多,证明湿气

产出量越高,湿化效果越好[5]。

5 结论

应用人工鼻湿化后,痰液粘稠度减轻,减少了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氧疗效果,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了护理工作时数,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报道指出,比较常规人工气道管理与人工鼻的护理时数、氧疗效果、肺部感染发生率、所产生的费用等指标,人工鼻的使用其治疗效果与经济支出较传统人工气道护理更具优势,有良好的性价比[6],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最佳湿化器具。

[1]黎雁,袁宝华.人工鼻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0,7(16):123.

[2]叶碟莲,韩月明,赖慧晶.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11(1):66-67.

[3]陈坤月,冼秋霞.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人工鼻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 (32):223-224.

[4]侯亚红,赵岳.气管切开患者人工鼻最佳更换时间探讨[J].护理学报,2010,4(17):52-54.

[5]胡靖青,卢佩霞. 湿热转换器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4):220.

[6]徐辉航.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2013,4 (2):178.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024

2095—9559(2016)04—2348—02

2015-09-28

猜你喜欢

插管气管气道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吸入式气管滴注法的建立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