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疗效评价

2016-09-15朱容容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经颅供血基底

刘 健 朱容容

266300 山东省 胶州阜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疗效评价

刘健朱容容

266300山东省 胶州阜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疗效评价。方法对80例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患者在治疗开始及治疗1个月、2个月时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对比治疗效果与超声检测结果。结果(1)治疗1个月时,症状改善组53例,症状无改善组27例,症状改善组治疗前后Vm、P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无改善组治疗前后Vm、P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个月时,症状改善组增至68例,症状无改善组12例,症状改善组治疗前后Vm、PI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无改善组治疗前后Vm、PI对比,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疗效评估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疗效评价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Vertebral - 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VBI)多发于中、老年人,眩晕是其主要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其最常见病因[1]。经颅多普勒技术(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研究颅内大血管中血流动力学的一门技术。1982年在挪威率先应用于临床,1988年引进国内[2]。TCD因其经济、快速、无创伤、无辐射、可反复操作等优点,在VBI诊断及疗效评价中已广泛应用。笔者从事超声工作多年,现总结TCD对VBI疗效评价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VBI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患者年龄在49~62岁之间,平均年龄52.3±3.1岁,80例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1988年游国雄制定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标准”[3];(2)不伴有其它疾病或外伤,如癫痫、占位、脑出血等可能对椎-基底动脉供血造成影响的因素;(3)依从性好,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忌烟酒,劳逸适度;(2)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日一次口服;尼莫地平片 20mg,日一次口服;(3)静点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银杏达莫10ml,一日1次,d1~d15;d31~d45;(4)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不影响本研究前提下,酌加降压、扩冠、营养心肌以及降糖药物。1.4 疗效标准 参照《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眩晕症状评分。治疗 2周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1)显效:眩晕等症状消失,对正常工作及生活无影响;(2)有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感,基本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3)无效:眩晕和头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注:症状改善=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样本数(百分率)表示,统计学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采用t检验,其中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均采用SPSS18.0分析结果,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

2 研究方法

所有80例患者经确诊、纳入研究后单独做TCD1次,系统治疗1个月后复查TCD1次,治疗2个月后再次复查TCD1次,记录患者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流速以及相应的搏动指数(PI),记录结果并统计数据。

3 结果

治疗1个月、2个月结果对比,分别见表1、表2

表1 治疗1个月结果对比

症状改善组中,治疗前后Vm、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无改善组中,治疗前后Vm、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2个月结果对比

症状改善组中,治疗前后Vm、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无改善组中,治疗前后Vm、P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VBI病理基础是椎基底动脉硬化,在此基础上因血管痉挛或微血栓形成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速度下降,这也说明,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导致其各种症状的直接原因。因此,椎-基底动脉流速及搏动指数,有助于反映其缺血情况。

众所周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金标准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etion angiograPhy ,DSA)但因其有创性,当临床诊断治疗需要时再选择。即使经DSA诊断为VBI,DSA也不能作为疗效评价工具而重复使用。TCD因其无创、经济实惠,常被用于VBI疗效评价。本研究中,症状改善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流速及搏动指数是存在差异的,同时,流速及搏动指数不存在差异时,症状也无明显改善。因此,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疗效评估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1]任今鹏,孙晓江,赵玉武.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7):1150-1151.

[2]杨波.简明经颅多普勒超声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4,257.

[3]游国雄,贾启德,施有坤,等.轻微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14-16.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009

2095—9559(2016)04—2331—01

2015-10-21

猜你喜欢

经颅供血基底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辣语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向量方法——基底建模法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回回药方失荅剌知丸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疗效观察
磁共振显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缺血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