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巧若拙

2016-09-14李蓬

小说月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庙汲水庙里

李蓬

在同一座山上有两座小庙,两座小庙相隔约莫两里之遥。每座庙里都住着一个和尚,分别叫着宝相和大通。宝相与大通年龄相仿,又是好朋友,时常在一起品茶弈棋。便有世人劝他们搬到一块儿住,两个和尚只是笑笑,照常各住各的,只是偶尔聚在一起。

尽管他们是朋友,宝相和大通做事风格迥异。宝相喜欢事必躬耕,而大通喜欢用巧。比如山上缺水,最初两人都是去山下挑水。宝相觉得这事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大通嫌累,就在山上掘井,还劝宝相也掘一口井,那样可以一劳永逸。宝相笑笑:“我这样很好啊。”甚至还反劝大通不要掘井,就随他一道下山取水。

世人便笑宝相目光短浅,便连大通也觉得宝相是在偷懒。井成之后,他不想让宝相坐享其成,没有提议让宝相来自己的井中汲水。宝相也没有要在大通井中担水的意思,照常下山取水——要知道下山挑水是爬坡上坎,且路途相对大通庙里要远许多。

两人照样是朋友,照样在一起谈经论道。世人看不过去了,就说大通不够朋友,既然有井,反正井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如就让宝相来井里汲水!世人是和尚的施主,和尚若是被施主看白,后果很严重。迫不得已,大通就劝宝相来井里汲水。

宝相很执拗,坚决要下山挑水。大通也很固执,又知道不让宝相汲水的后果,执意要他来井里挑水。两人相持不下,大通便想出一个法子,挑一担水送到宝相的庙里。宝相念了一声佛号,用大通挑来的水浇了庙前的松树。

这可惹恼了大通,他大声质问:“我的水有毒吗?”

宝相回答很干脆:“有毒。”

大通说:“我喝了怎么没事?”

宝相说:“你已经中毒了,只是不知而已,要想解毒,只有跟着我下山挑水。”

如此一闹,世人都知道了宝相的不可理喻,也就原谅了大通。大通为了表示自己的清醒,决定不与不可理喻的宝相来往。可是宝相没事照样来大通的庙里拜访他,这让大通有些哭笑不得,再说大通也需要一个可以谈经论道的同道中人,自然不愿当真断绝与大通的友谊。

世人知道了挑水事件的真相,就觉得宝相没有道行,到他庙里布施的人自然也就少了。大通劝宝相“识时务者为俊杰”,宝相说“出家人置一切于身外”。不久,宝相迫于生计,开始在庙后开辟了一块土地,种些农作物维持生计。大通摇摇头,心想宝相修行修迂了。

那以后,大通的庙里香火旺盛。大通扩大了庙宇,还广招了徒弟,成了远近有小名气的住持。大通便时常与其他庙宇里的僧人交流——而那口井,也成为他的得意之作,可以够全庙宇的僧人使用。尽管如此,他也没有忘记给他带来荣耀的宝相——心想若非当年宝相执意挑水,香火也不至于转入自己庙中。

宝相的小庙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后来还是山下的善人看在大通的面上,才勉为其难地帮他做了修缮。

时光飞逝,大通与宝相都渐渐老了。两人的友情并没有因为贫富悬殊而冲淡,也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消退,他们照常在一起品茶下棋。只是宝相到大通的庙里的时间多,大通已老得无法到宝相的庙里去了。

有一次,宝相又来到大通的庙里。大通的大弟子对大通嘀咕说:“宝相师叔蹭茶来了。”

大通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呵斥大弟子:“咄,你懂得什么?我名虽大通,实际一窍不通,宝相才是真正带有慧根宝相。”

大弟子有些不解,回头见师父半闭着眼睛,在努嘴示意他将宝相引进来。宝相于是随着大通的大弟子走进了大通的卧榻处,大通强自睁开双眼,微笑着说:“你来了。”

宝相回答:“我来了。”

大通半天没再说话。他的大弟子慌忙上前去扶师父,但大通的手臂已经软软地垂了下来,脑袋也耷拉在了肩上——大通圆寂了。众弟子闻讯后,一齐走来,放声大哭。

宝相合十说:“阿弥陀佛,僧友若能随我吃苦劳作,少些机巧,也不至于早去拜谒佛祖。”

众弟子便回头去看宝相,只见宝相面色红润——好一个身体健康的老和尚!

猜你喜欢

小庙汲水庙里
“鲲龙”AG600M圆满完成投汲水重大试验
美丽的给予
猫闹鸟
祈祷
汲水的人
草莽皇帝朱元璋
“小庙”就别请“大和尚”
“小庙”就别请“大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