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志丹油田长2储层伤害地质因素分析

2016-09-14朱亚林刘进龙陈兰朴张锦姜南李玉玉

石油化工应用 2016年8期
关键词:志丹物性油层

朱亚林,刘进龙,陈兰朴,张锦,姜南,李玉玉

(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2.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志丹油田长2储层伤害地质因素分析

朱亚林1,刘进龙1,陈兰朴2,张锦1,姜南1,李玉玉1

(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2.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通过对志丹油田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填隙物特征、孔隙结构以及地层流体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引起志丹油田长2储层伤害的地质因素。研究认为,酸敏是引起储层伤害的主要地质因素,速敏、水敏也能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建议在开采过程中加入铁离子稳定剂,控制注入水的水质标准,以减弱或者预防储层伤害。

储层伤害;地质因素;志丹油田

油气储层中存在着岩石、水、油气的复杂体系,在打开地层之前,此体系存在着物理、化学、温度、压力等多种状态平衡[1]。但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钻井、完井、修井、生产以及增产一系列的措施。几乎每种工艺都会造成体系平衡状态的改变,向体系中加入流体与固体。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储层伤害,造成储层物性的变化,油井产量降低[2-5]。储层伤害已经引起了广大开发人员的关注[6-9]。但是储层伤害的主要原因还是地质因素。因此通过对志丹油田岩性特征、物性特征、填隙物特征、孔隙结构以及地层流体进行了分析,试图探讨引起志丹油田长2储层伤害的地质因素。

1 油田背景

志丹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10]。鄂尔多斯是一个稳定的克拉通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构造运动影响较弱。因此斜坡是一个东高西低的平缓的单斜,部分地区由于差异压实作用,而产生了一系列的低幅度的鼻状隆起。志丹油田主要含有层系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长3以及长6段,其中长2和长3油层物性相似[11]。

2 长2储层特征

2.1储层岩石学特征

志丹油田长2油层储层为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储集岩性以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粉-细粒长石砂岩及中-细粒长石砂岩。砂岩颗粒分选好,粒级比较均一,以细粒为主,主要粒级占70%~80%,平均粒径0.1mm~0.25mm者居多。

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42%~67%,平均56.9%,石英17%~30%,平均24.8%,岩屑3%~14%,平均6.2%,黑云母平均5.4%。岩屑主要是变质岩岩屑,其次为火成岩及沉积岩岩屑。砂岩含少量重矿物,成分较复杂,既有稳定组分锆石、电气石等,也有稳定性差的榍石、磷灰石、海绿石等。填隙物以自生矿物为主,平均含量6.7%,主要有绿泥石0.5%~8%,平均2.3%,方解石0%~5%,平均1.8%,白云石0%~7.5%,平均1.5%,高岭石0%~3.5%,平均0.5%,水云母0%~1%,平均0.1%,硅质及长石质平均0.5%,还有少量重晶石及黄铁矿(见表1)。

表1 志丹油田岩石矿物成分

长2砂岩中的自生矿物产状。绿泥石为孔隙衬边产状;方解石和铁白云石为孔隙充填产状,在砂岩中呈斑状分布;高岭石及水云母呈不规则的微晶集合体充填在孔隙中;硅质及长石质以加大边产状为主。

圆度为次棱状,颗粒排列具定向性,云母及炭质沿层面富集,杂基含量小于1%,反映了砂岩沉积时低能稳定的沉积环境。

它们具有共同的岩石学特征,即矿物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成岩作用强烈,为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

2.2储层物性与孔隙结构特征

2.2.1物性特征据志丹探区20余口井741个样品的岩心分析资料统计,长2储层的孔隙度最大值为22.2%,最小值为7%,平均值为16.9%。从孔隙度频率分布直方图看出,长2孔隙度近似正态分布,集中分布在14%~21%,孔隙度大于14%的样品占总数的88%。

根据与孔隙度分析对应的741个样品的渗透率分析结果统计,长2储层的渗透率最大值为40.1× 10-3μm2,最小值0.1×10-3μm2,平均值为5.3×10-3μm2。从渗透率频率分布直方图看出,长2渗透率分布的众数值为负偏态,集中分布在(0.5~6)×10-3μm2,占样品总数的62.5%,(6~50)×10-3μm2的样品约占样品总数的30%。因此,志丹油田长2储层属于低渗透致密储层。

2.2.2孔隙类型与结构长2储层的主要孔隙类型有粒间孔、溶孔(长石溶孔为主、其次为岩屑溶孔及碳酸盐溶孔)、晶间孔及少量微裂隙、铸模孔等。依各类孔隙数量的变化,在储层的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的孔隙组合,主要有粒间孔型、溶孔-粒间孔型及复合型等。孔喉组合主要有大孔-粗喉型、小孔-细喉型及小孔-微喉型(大孔:平均孔径大于50 μm,粗喉:平均喉道半径大于1 μm,细喉:平均喉道半径0.5 μm~1 μm,微喉:平均喉道半径小于0.5 μm)。受沉积及成岩作用的控制,各种孔隙结构类型在储层中的分布很不均一,在剖面上及平面上都有较大变化。

2.3储层的孔隙物特征

通过岩石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长2储层中的填隙物主要有黏土矿物、白云石、方解石等。

其中黏土矿物含量一般为2.8%,成因类型主要为自生成因,其中高岭石占18%,呈蠕虫状产出;绿泥石占82%,呈条片状产出。

白云石含量一般为1.5%,粉-细晶结构,呈斑点状产出。

表2 志丹油田原油高压物性分析数据表(寨9-3井)

2.4储层流体性质

2.4.1原油性质本区长2储层地层温度为41.16℃,原油密度0.841 g/cm3~0.846 g/cm3,平均0.844 g/cm3,地面黏度(50℃)6.0 mPa·s~6.8 mPa·s,平均6.4 mPa·s;凝固点6℃~8℃,平均7℃;含腊量6.0%~6.8%,平均6.4%(见表2)。

2.4.2油田水性质长2油层的地层水分析结果表明:地层水总矿化度31 468 mg/L~37 412 mg/L,平均34 440 mg/L,水型为CaCl2型。

3 长2储层伤害的地质因素分析

储层伤害是指从打开储层进行射孔,直至开采的整个过程,由于工艺的因素,造成产能降低,甚至完全不产油的现象。主要原因为两个方面:其一在钻完井及增注过程中加入的流体与地层本身的地流体不配伍,造成乳化、有机垢堵塞以及储层内成分作为固体而沉淀;其二外来加入的固体颗粒会造成储层孔隙的堵塞。因此,储层本身的地质因素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1]。通过对志丹油田长2储层岩性特征、物性特征、流体特征进行分析,潜在的伤害因素主要为以下方面。

3.1敏感性矿物的潜在伤害

3.1.1胶体堵塞本区长2储层中,发育方解石、铁方解石、白云石和绿泥石等酸敏性矿物。其中绿泥石与盐酸反应后,可以生成Fe(OH)3及SiO2等胶凝沉淀。浊沸石与盐酸作用后,可以生成偏硅酸胶状物。但是黏土矿物很容易吸附这种胶状物,进而造成孔喉的缩小,严重的会堵塞。长2储层中酸敏矿物所占填隙物比例较大。因此,由酸敏引起的胶体沉淀是油层伤害的重要潜在因素。

3.1.2微粒运移长2储层中发育了一定数量的分散状态微粒。比如,以杂基产出的达到细粉砂级别的长石以及石英。如果储层内发生紊流、高速流或者波动较剧烈时,他们将在储层内发生迁移或移动,都将会堵塞孔隙。此外,一些酸敏性矿物(如绿泥石)与盐酸反应不完全的残余颗粒,也会使得孔隙堵塞[12]。

3.1.3水敏长2储层中含有少量的伊蒙混层矿物。当他们与水溶液接触时,黏土组分容易吸水造成晶格膨胀,或者形成分散颗粒,使得矿物体积增大同时产生膨胀压力,造成孔喉的缩小直至堵塞。长2储层中黏土矿物含量较少,因此水敏造成的伤害较弱。

3.2孔隙结构的潜在伤害

志丹油田长2储层属于低孔低渗油层,孔喉配置上存在大孔-粗喉型、小孔-细喉型及小孔-微喉型类型。受沉积作用影响,无论剖面还是平面上分布都是不均匀的。在钻井、完井、采油以及后期的增产增注过程中,固体颗粒混入油层中,造成孔隙堵塞;在作业过程中加入的各种钻井液、压裂液若与地层水不配伍也会生成沉淀及水锁反应。

3.3地层流体的潜在伤害

长2储层中的原油是常规黑油,具低密度、低黏度,原油物性较好的特点,也属于陆相原油。在开采过程中,温度降低可以引起石蜡在井筒周边的结垢,形成有机垢堵塞[13]。有机垢堵塞不仅会引起储层的渗透率剧烈下降,还会引起岩石润湿性的反转,造成油井产水量上升,产油量下降。

长2油层水为高矿化度的CaCl2型,其中含有大量的Ca2+。在钻采、开采过程中发生压力与温度的降低,伴生气的逸出或者注入的流体与地层水不配伍,都会造成Ca2+以CaCO3形式沉淀出来。

4 结论

(1)志丹油田长2储层属于低孔低渗、砂岩的成分成熟度低、但是结构成熟度高,成岩作用强烈,填隙物成分复杂,包括绿泥石、方解石、高岭石,酸敏性矿物含量较多;地层水为高矿化度的CaCl2型地层水;原油为常规黑油及陆相原油。

(2)通过对长2储层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引起储层伤害的地质潜在因素主要是酸敏,其次为速敏,水敏。在开采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注入水的速度以及添加剂的成分组成,防止或者减弱储层伤害。

[1]张绍槐,罗平亚,等.保护储集层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吴亮,李雪雁,段小群.陕北韩渠油田长2储层伤害地质因素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0,22(1):81-84.

[3]吴少波,闰庆来,何秋轩.安塞油田长6储层伤害的地质因素分析[J].西北地质,1998,19(2):35-40.

[4]李天太,董悦,张明,等.克依构造带储层伤害因素评价实验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2):42-44.

[5]朱玉双,李庆印,王小孟.马岭油田北三区延10油层注水开发中储层伤害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263-268.

[6]任战利,杨县超,薛军民,等.延长油区注入水水质对储层伤害因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67-671.

[7]孙铭新.东营北带深层砂砾岩体储层伤害机理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11,(6):45-48.

[8]杨涛,杨桦.关于CO2对储层伤害及对策的研究与应用[J].钻采工艺,2014,(5):101-103.

[9]张冬冬.大路沟一区储层伤害及应对措施[J].石油化工应用,2009,28(5):61-63.

[10]何自新.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95-105.

[11]杨克文,庞军刚,李文厚.志丹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 (4):662-668.

[12]王行信,周书欣.砂岩储层粘土矿物与油层保护[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13]樊世忠.钻井完井液与保护油气层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Analysis of geological factors of Chang 2 reservoir injury in Zhidan oilfield

ZHU Yalin1,LIU Jinlong1,CHEN Lanpu2,ZHANG Jin1,JIANG Nan1,LI Yuyu1
(1.Department of Geology,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Shanxi 710069,China;2.College of Energy,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engdu Sichuan 610059,China)

The main geological factors are studied,related to injury of Chang 2 reservior during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based on analysis of lithology,physical properties,porefilling mineral composition,por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fluid.Acid sensitivity are the main factors causes injury of Chang 2 reservior,water sensitivity and velocity is minor factor.So some suggestion are put forward to avoid to injury the reservior,such as control the quality of water,injection of Fe3+stabilizing.

reservoir injury;geological factors;Zhidan oilfield

TE122.22

A

1673-5285(2016)08-0089-04

10.3969/j.issn.1673-5285.2016.08.020

2016-07-01

2016-07-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474052;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项目编号:081802。

朱亚林,男(1990-),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气储层地质学,邮箱:1542661455@qq.com。

猜你喜欢

志丹物性油层
生鲜电商平台“日日鲜”构建研究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左志丹老师点评“全国第十八届《少儿美术》杯年度艺术展评”获奖作品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
七里村油田薄油层测井识别技术研究
尼日尔Agadem区块古近系Sokor1组低阻油层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