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湾区生态文明新模式
——在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大鹏策会上的主题演讲

2016-09-14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

中国生态文明 2016年2期
关键词:海岸带湾区海洋

□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 孙书贤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湾区生态文明新模式
——在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大鹏策会上的主题演讲

□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 孙书贤

深化对海洋生态文明的认识

海洋生态文明的核心命题在于“形成并维护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与海洋的平衡有序之间的和谐统一。我们认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下列属性:其思想基础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基本方针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根本途径是推动海洋开发活动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根本目标是建设“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美丽海洋,让人民群众都能享受优美、和谐、富饶的海洋。

此外,海洋是特殊的地理单元和生态系统,决定了其四个独特的特征:一是陆海压力叠加化,海洋不仅承接了近岸和近海的开发压力,还接纳了入海河流携带的流域污染,导致流域、海岸带和海洋的开发压力在海洋交织叠加;二是资源环境一体化,海洋的资源和环境在空间上高度重合,使得海洋的资源环境管理多元复杂,更需实施整体综合管理;三是环境问题累积化,海洋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难以转移到其他生态系统,只能在海洋内部不断累积传递,给环境带来长期影响;四是治理修复整体化,海洋的流动性和整体性使得海洋环境问题更需要从整体上考虑,统筹协调难度很大。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十八大以来,国家海洋局和沿海各地政府按照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开展了大量工作:

一是加强示范引导。2013年,国家海洋局启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先后批准建立深圳大鹏新区等24个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沿海各地政府都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围绕各自资源禀赋,按照示范区建设规划,调整海洋产业布局、加强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强化海洋文化宣传等,从区域协同的角度来谋划和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推进制度建设。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先后落地生根,包括:在渤海率先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在福建、天津、浙江开展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试点;健全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印发《海洋生态损害国家损失索赔办法》;研究建立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制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完成了20个县级区域试点。

三是强化陆海联动。以实现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为目标,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根上治理,积极推动沿海地方省市实施陆海联防联控。辽宁实施“河长制”,通过流域和入海断面考核将入海河流污染控制减排责任分解到流域内市县。山东建立渤海生态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海洋环保工作。浙江明确由海洋部门牵头负责全省岸线及周边区域的保护与管理,理顺了海岸带这一海陆统筹关键区域的管理职责。福建、广西均对沿海地级市实施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

四是开展整治修复。近几年实施生态整治修复项目230余个。河北坚持海陆统筹、河海联动,多措并举推动北戴河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山东出台胶州湾保护条例,按照河海兼治的原则协同推进胶州湾和大沽河流域综合治理。浙江下重拳整治海湾污染,实施了杭州湾、乐清湾和象山港三大海湾综合整治。

关于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优良的生态环境,优美的景观特色,是国际一流湾区经济体的普遍特征和魅力所在,也是湾区经济的内在支撑力和核心竞争力。

我们认为,推进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海洋这个湾区城市的最基本特征,坚持海陆联动,将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始终,积极探索海洋产业和生态环境相协调、海洋与陆地相统筹的发展道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坚持海陆联动,明确绿色、循环、低碳的产业发展策略。确立海陆联动、以海域生态环境容量确定城市规模的发展思路,控制沿岸区域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引导确立低损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开发模式,以陆域的科学发展降低对近海海域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快产业生态化升级改造,从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角度制定城市产业“负面清单”,确立产业引进门槛,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业态转变,分步骤生态化改造传统工业园区,提升传统产业的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和环境清洁度。对于低附加值行业制定标准实施逐步淘汰、有序转移。

坚持统筹协调,全面优化湾区生态布局。划定海洋生态红线,统筹海陆空间利用,促进海域、陆域生态功能对接。引进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国际领先理念,划定湾区城市海岸带管理范围,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形成充分协调、集体决策、分工实施的基本机制,重点加强海岸带地区的规划国土管理、生态环境整治与保护、重大工程管理、海洋灾害预防预警与应急管理等,全面提升海洋资源利用与管理水平。

坚持联防联治,实施海陆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按照湾区不同开发特点、生态环境现状等情况,将山、水、林、田、湖、海作为系统整体共同推进。在污染治理方面,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系统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在治理体制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全面加快改善水环境质量。在生态修复方面,依托湾区自然生态本底,以跨界合作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完善山-河-湖-海生态网络,构建联系山体、城市、绿地和交通网络的生态轴线。

坚持协调联动,理顺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坚持生态系统的整体论观点,打破区域界限,统筹海洋与陆地保护,把海洋环境保护与陆源污染防治结合起来,促进流域、沿海陆域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建立健全海陆统筹的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促进海洋环境保护与流域污染防治有效衔接,形成山顶到海洋、天上到地下的全方位监管模式。

深圳是我国首个经济特区,始终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一直秉承“敢为天下先”的先行先试精神。我们衷心希望深圳市在新一轮发展中,以创建国际一流的湾区城市为契机,砥砺前行,奋勇争先,打造具有“深圳质量”的生态文明,为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闯出一条新路!

猜你喜欢

海岸带湾区海洋
基于陆海统筹的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以宁波市为例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我国海岸带城市化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动态特征——以东海海岸带城市为例
海岸带弹性初探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ZY-3影像在我国海岸带区域的定位精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