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武帝管理选拔人才的办法

2016-09-13敖堃

领导文萃 2016年15期
关键词:公孙弘卫青霍去病

敖堃

汉武帝深谙海纳百川、广招人才的道理,为招揽人才,他曾下求贤令。然而,汉武帝更注重制度建设,通过制度来选拔人才、任用人才、控制人才。

最初是贤良对策制度。建元元年十月,汉武帝下诏,要全国举荐“直言敢谏之士”百人,并一一召见,亲自策问“古今治乱之由,长治久安之道”。董仲舒、公孙弘、严助、朱买臣、主父偃等都是通过这种渠道得以施展他们的才华,而汉武帝文治的主要成就也是靠这些人才得以实现的,可以说,武帝能够多方建树功业,起点和依靠就是对这些人才能的有效发挥。

汉武帝另一个创举就是荐举制。他鼓励大家向朝廷推荐人才,经过试用,如果发现某人推荐的人是真正的德才兼备,则推荐人和被推荐人同受奖赏;如果某人推荐的人犯了过错,则推荐人与被推荐人同受处罚。

除此之外,汉武帝还建立了人才培养体系。董仲舒首先提出建立学校培养人才再加以训练,“兴太学以养士”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汉武帝的大力支持,并交由公孙弘着手具体落实。汉武帝亲自制定了“博士弟子”制度,开始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博士职能由顾问转化为以教授为主。后“太学”建立,那些“博士弟子”就是“太学生”。举荐孝廉、贤良方正也是在这个时期成为定制。

在人才管理上,汉武帝善于平衡术,在提拔人才和冷落人才之间达到平衡。丞相田蚡和窦婴的明争暗斗事,窦婴和田蚡代表着两代外戚,为了平衡其间利益,汉武帝就将他俩同时任命,窦婴做丞相,田蚡做太尉。丞相跟太尉,在西汉初年,都属于三公之一的重要官职。这样,窦婴所代表的窦氏集团与田蚡所代表的王太后集团之间就达到了制衡,同时在决策中,也能达到相互制约。

在军队中,更是如此。卫青“奇袭高阙”“二出定襄”,大破匈奴于漠北,成为威名华夏的常胜将军,被封为长平侯、大将军。然而,汉武帝并没有将所有军权集于卫青一身,而是迅速提拔了霍去病这位年轻将领,并于元狩四年设置大司马位,由霍去病与卫青共同担当。

汉武帝用人,任人惟贤、不拘一格、不问出身。同时,汉武帝也能做到知人善任、量材使用。如司马相如只是以擅长辞赋写作而得到武帝宠信,东方朔喜欢幽默嘲讽,武帝虽喜欢他们,却始终没让他们处理国家政务。不像后来的有些皇帝,让亲信宦官或宠臣处理军机大事。

在军事人才的选拔方面,汉武帝将注意力集中在影响被考察者今后军功战绩的关键能力和关键素质上,不论籍贯、门第、出身、职业、年龄以及与朝廷的私人关系,都会得到选拔重用。卫青,原为一介奴仆,姐姐被召入宫,特别是做了皇后以后,身份才逐渐显赫起来,平时一向谨慎低调,表现平庸。汉武帝通过长达数年的观察、了解,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卫青出色的个人潜能:思路敏捷、心胸开阔、讲求规则、志向远大。于是,他决定对卫青予以破格提拔,终于打造出享誉中外的一代名将。霍去病从小侍从汉武帝,十八岁时就随军出征并屡建奇功。汉武帝非常欣赏其积极进取、不蹈常规、勇猛果敢、无惧艰险的作风,并未因其年轻气盛和其他一些明显的缺点就放弃对他的栽培和使用。

由于卫青、霍去病等卓越军事人才的相继涌现,汉王朝逐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一流军事人才团队,在与匈奴的反复斗争中屡屡获胜并最终完全制服了对手。

除此之外,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倪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则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用的一些将军是越人、匈奴人。而金日磾(mì dī)这样一位匈奴的俘虏、在宫中养马的奴隶,竟然与霍光、上官桀一起被选拔为托孤的重臣。

汉武帝的用人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一朝,人才济济。班固就惊叹地说:“汉之得人,于此为盛!”

(摘自《决策》)

猜你喜欢

公孙弘卫青霍去病
公孙弘的进退智慧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退让的智慧
退让的智慧
霍去病被摸得锃亮
卫青胸中的冰与火
西汉抗击匈奴的青年统帅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