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顽主苏洵的育儿经

2016-09-12

方圆 2016年16期
关键词:三苏苏洵文坛

就如一些不做努力的父亲的心理,在他们眼里,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品学兼优,乖巧可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宋代有个逆天的父子组合,把当时的文坛搅了个天翻地覆,也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这个牛掰的父子组合叫“三苏”——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其实,苏洵这哥们年轻时也是个不靠谱的玩主,从小就觉得自己聪明无比,自我感觉良好,读书不大认真,喜欢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他爹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快到三十岁的时候,苏洵才开始醒悟,发愤读书,但考试都落榜了,到了三十七岁考试还是落榜,于是他决心不再参加科举考试。直到四十八岁那年,得到当朝政坛文坛大咖欧阳修的极力推荐,他才慢慢有了名气。

鉴于自己的反面教训,苏洵对两个儿子很早就进行了精心培养。

苏氏兄弟幼年时期,苏洵就开始认真教他们识字读书了。但苏轼、苏辙两个小屁孩玩性相当大,并不是自幼就爱学习。苏洵经常教育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这样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收效甚微。

为了让熊孩子们爱上读书,苏洵耍上了“心计”。他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诱其入门。每当孩子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他们能看得见的一个角落里看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围过来时,他又将所读之书“藏”起来。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他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便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他们也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从而驶入了成才的正轨。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洵一向不大赞成闭门读死书,他希望儿子也能像自己一样,游历天下,增加阅历。因此,当俩儿子成年后,他便亲自带他们出川游览,拜访名师大家,增广见闻,开阔眼界。

当地牛人都被他们学习了个遍。由于水平太高,实在再没有人能够当他们的老师。

听说成都有个牛人叫张方平,非常爱惜人才,一时名闻天下,苏洵就领了两个儿子,跋山涉水,赶到成都去拜见此人,想让他举荐。

张方平也真够意思,认真地读了父子三人的文章,赞叹不绝。大意是你们这种牛人,推荐给一般的牛人不行,必须举荐给当今文坛大咖,才不会委屈你们。

张方平所说的大咖便是当朝政坛大咖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也是个珍惜人才的热心人,看了父子三人的文章,不禁拍案叫绝:“笔挺韩(愈)筋,墨凝柳(宗元)骨,后来文章当属此三人矣!”

随后,欧阳修又带着“三苏”去见了当时的宰相。宰相看了他们的文章,也大为赞赏。

从此以后,“三苏”的才名逐渐传遍天下。

最近,朋友圈里有一句话广为流传: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和走过的路。

如果仔细观察分析,你会发现,孩子的谈吐与气质,藏着父母对他的爱,藏着父母对他做过的事。比如,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多半有一个喜欢读书且鼓励孩子读书的父母。一个喜欢运动的孩子,多半有一个喜欢运动并带着孩子一起运动的父母。一个温和礼貌的孩子,多半有一个文明谦和注重家教的父母。

但现实中,有许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却不认真思考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就如一些不做努力的父亲的心理,在他们眼里,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品学兼优,乖巧可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在羡慕的同时,作为家长,你是否想过,“别人家的父母”是怎么做的?

猜你喜欢

三苏苏洵文坛
苏洵发愤读书
关于“三苏”家风家训的几点探究
“三苏”文化融入高校质量文化的思考——以四川工商学院为例
“三苏”基因根植工商 传统文化润泽校园——四川工商学院打造“五位一体”“三苏”特色校园文化
论苏洵的史学成就
苏老泉大器晚成
Abstracts of Papers in This Iss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