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党员电教片制片的几点思考

2016-09-12杨仁权

关键词:电教片专题片电教

杨仁权

党员电教片是我党加强党员政治思想宣传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党教片创作既具有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规律性,更具有党员宣传教育的特殊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电视节目形态,党员电教专题片的发展历程、现实状况、未来走向,都一直挑战着电教人的心智,可以说电教片已成为党员电教工作发展的命脉所在。本人通过近些年对党员电教片的积累、沉淀、酝酿、思考,对此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理解。

一、党员电教专题片的解读

(一)电视专题片与党员电教专题片的关系。电视专题片就是运用纪实的手法,对社会生活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给予集中的、深入的展示与报道,它的内容专一,形式多样,表现艺术手段丰富,经常用于表现生活,阐述观点,揭示思想。党员电教片亦属于此类,它是针对党员政治思想教育的纪实性电视节目形态。党员电教片要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群众得实惠,干部受教育”的作用,借助的正是电视节目形象、生动、直观的表现手段。因此,它必须依托电视这一载体,并遵循电视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党员电教专题片与电视纪录片的区别。作为电视专题片的一种表现形态,党员电教片与电视纪录片有着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它们都是取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都是以“真实性”为创作生命,都适用纪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反映生活的方式和侧重点不同——纪录片是用事实说话,“以事信人”;党员电教片多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二是表现生活的手段不同。三是时空处理上的不同。四是结构形态不同。五是思维方式不同。电视纪录片是为了展现生活,党员电教专题片是为了揭示思想与信念。

二、党员电教专题片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当前党员电教专题片的创作理念大都还停留在浅层次的“教化与指导”阶段,高高在上,空话大话一大堆;生拉硬套,真绩假绩一箩筐;片子成了“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等等诸如此类情形比比皆是,不容乐观。具体反映在制片上,存在 “三多三少”:内容上灌输传统政治理论、简单反映先进事迹的多,贴近生活、注重艺术性的少;题材上针对性、时效性差的多,切合党员现实思想实际的少;制作上概念化、模式化、拖拉冗长的多,立意新、技术精、短小精致的少;还有就是重解说,轻画面,“声画两张皮”的现象突出。具体表现:一部分作品由于策划不到位,前期采访不深入,后期制作粗糙,致使一些好的典型没有宣传到位,造成思想深度不够,艺术感染力差,让人看后感觉平平,索然无味。在相当一部分人物电教片中,反映人物时往往大而全,面面俱到,写了工作写家庭,写了家庭写爱人、孩子、老人,就像个流水账,该突出的没突出,人物的思想、形象被繁杂、琐碎的材料淹没冲淡。特别是在一些基层创作的人物电教片中,对事实的叙述较少,空话大话多,既缺乏故事情节,又缺少细节表现,先进人物千篇一律,成为“公式”化的英雄。既无法打动观众,更无法震撼人的心灵,又何谈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呢?

三、党员电教片制作的发展趋向

(一)摒弃“空中楼阁”,强化现实生活的真实性,淡化“教父式”的说教。真实性是构成党员电教片的生命,电教片失去了真实性犹如游离于受众之外的“空中楼阁”“天外之音”,必然会失信于受众,失信于社会,失去作品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党教片在创作手法上应更加注重向揭示事件和人物的思想内涵、阐释表达观点的技巧性转变。制作党员电教片应主动学习借鉴电视纪录片的经验技巧,将思想、观点“遮、隐、掩、藏”在整体的艺术构思里, “融、化、渗、透”在全部的艺术表现中,“寄、植、蕴、含”在诸如素材的选择、镜头的运用、编辑的取舍等整体的把握之上,让受众在观看片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心甘情愿、潜移默化地认同并接受蕴藏在其中的思想和观点,真正达到寓教于事、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寓教于乐之中。

(二)镜头下沉,突出宣传内容的原生态和平民化。党员电教制片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多制作以反映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片,将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的典型事迹和党建成果表现出来,进行交流和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党员。同时,要抓住广大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引导,释疑解惑。要增强现实性,善于总结现实生活中一些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特别要注意宣传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要注意层次性,既坚持对党员进行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注意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突出不同的重点:要注意时效性,及时发现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增强教育效果。

(三)破除旧框框,注重选题的广泛性、典型性。作为电视作品,党员电教专题片要成为“精品”,要达到“好看”“耐看”的要求,题材的选择是电教片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选材、立意与制作这三个出精品的要素中,选材是基础,是电教片成功的关键。因此,在题材选择上要注意拓展广泛性,走出“村支书、优秀共产党员、致富能手”等传统宣传对象的旧框框,敢于在平凡的党员身上寻取新角度、新观念,从不同角度贴紧时代脉搏,抓取牵动人心的“热点”“难点”题材。在摄制中要善于挖掘闪光点,找准切入点,“以小见大”,捕捉其中的困境、矛盾、亮点和希望,贴近党员和群众,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热点”中的希望和真谛,给人们以理性的思考、启发和教育。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方面外,要增强党员电教片的思想性、艺术性、真实性,还要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其他影视作品的成功之处,从故事情节、细节刻画、结构方式、表现手法上下功夫。只有这样,党员电教专题片才能不断走向成熟,在现代传媒多样化的竞争中博得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电教片专题片电教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提高党员电教片艺术性的策略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增强党员电教片群众需求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