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2016-09-10王桂华

中学物理·初中 2016年1期
关键词:所学习题概念

王桂华

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教学方式方法也逐渐转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认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结合教学具体内容采取有效对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物理概念教学

1.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思维动力

物理概念学习时,为更好引入对相关内容的学习中,要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认识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例如,“能量”这一概念学习时,如果只是简单的说“一个物体能做功,这个物体就有能”,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如果引入爬山、吹气球、除尘器吸除尘等现象,让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密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思维动力,就可以提高物理概念的学习效率.

1.2引入教学实验,提升思想认识

为了让概念学习变得直观形象,任课老师要尽量设置典型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弄清物理概念的本质特征,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整个实验过程中任课老师要加强指导与观察,让学生更为有效地发掘问题,勤于思考,提高分析、综合、类比思维能力,将实验现象上升为物理概念,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1.3应用思维方法,上升理性思维

学生获取材料后要进行综合、比较、归纳和分析,利用科学思维找出共性和本质属性,形成概念.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文字表达定义,明确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学习摩擦、惯性、密度等概念时,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入手,列举典型事例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对这些材料加工和分析,在深化对感性材料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提高学习效率.

1.4注重学以致用,巩固所学内容

要善于应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生活遇到的问题.这样既能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知识应用技能提高.例如,“惯性”相关内容学习完成后,有学生会提问: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上,坐在车厢里的人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下落后会落回原来的抛出点吗?针对这样的问题,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理解,甚至引起争论,调动学生讨论的热情.而探讨和争论的过程也是抽象概念与具体问题结合的过程,有利于巩固、活化所学概念,并应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技能.

2物理规律教学

2.1创设情境,培养形象思维

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而应该对物理现象有感性的认识,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任课老师要不失时机的为学生创设情境,演示实验现象,让学生更为有效地[HJ1.6mm]探究和思考.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不断思考、归纳、整理、分析和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例如,学习“焦耳定律”时,为了让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可引导学生陈述并分析电熨斗、电暖器使用时所发生的现象.利用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让学生对焦耳定律有更为形象直观的了解,逐步提高学生探究意识和形象思维能力.

2.2注重探究,培养综合思维

注重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探究,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了解,培养归纳、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重视实验的应用,对物理规律进行有效探究.例如,利用控制变量方式探究物理规律.学习欧姆定律时,可通过控制电流、电压、电阻三个变量对该定律的学习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学习蒸发快慢、光的反射定律时,可由生活经验或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光的反射定律可以对大量实验数据归纳和总结,然后得出结论.还可以先从具体实例或实验结果得出定性结论,再通过实验得出定量结论.如液体压强研究过程中,先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其跟深度、密度有关,然后进一步研究得出二者呈正比例的定量关系.

2.3应用规律,培养推理思维

当学生通过探究得出规律之后,要及时对所学内容巩固和活化,让学生掌握其来龙去脉,达到真正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并能熟练应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让学生从已知物理现象或理论出发,对某种现象进行归纳和推理,进一步探寻函数之间的关系,或者得出新结论,对物理现象和规律有更為深入的认识.同时还要善于利用物理现象或规律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推理、判断等方式,提高物理知识的应用技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3物理实验教学

3.1应用演示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开展演示实验的同时,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更为关键的是重视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从所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中的问题,然后逐渐把握规律,对实验现象有本质认识,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应用“奶瓶吞鸡蛋”、“开水下面的小鱼”等新奇实验,将学生引入新课学习活动之中,加深对实验现象的了解,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纵深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2应用探究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概念、规律的了解和探究,要把握其中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任课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给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论证,把握来龙去脉,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4物理习题教学

习题能检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物

理知识应用技能,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因而要重视习题的练习和教学工作,注重对习题的拓展和应用,落实新课改和新理念,赋予习题以新功能和新要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重视情境化问题练习,强调问题情境的真实性,利用与社会、经济、文化等联系紧密的材料开展练习,增进这些材料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尝试评价性问题的应用,有效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就某一问题或某一任务完成情况,为学生呈现多种不同解答方法,让学生进行评价,选择最优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注重实践性问题的应用,关注习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提高综合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根据家用电器功率估算一个月的用电量,并与实际用电量对比分析,然后提出节能对策.”这种习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利于活跃[JP3]学生思维,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教学中应该重视该方法的应用.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该提高思想认识,综合采取有效对策,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有效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猜你喜欢

所学习题概念
非所学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非所学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