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通讯社

2016-09-10万京华

百年潮 2016年1期
关键词:通讯社哈尔滨中国共产党

万京华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到大革命时期,为了宣传党的主张,动员民众参加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创办了一批新闻媒体,其中除报纸、期刊等外,也包括通讯社。早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前,党的一些早期革命者就曾通过创办通讯社开展革命活动,如毛泽东1919年12月在北京创办平民通讯社,配合他和何叔衡等领导的湖南各界人民驱除军阀张敬尧运动,撰写文章,发表通电,编发消息。通过驱张宣传,平民通讯社声名大震,最终张敬尧被逐出湖南。由中共党组织领导建立的通讯社最早成立于1920年夏,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共产国际代表团曾合办中俄通讯社,后来中共党组织又先后创办人民通讯社、劳动通讯社、国民通讯社等,这些通讯社的稿件多为油印后供给当地报纸或邮寄给国内外媒体,对于扩大革命舆论宣传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创建的通讯社

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积极筹备建党,共产国际也派代表来华,了解中国革命发展情况和能否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1920年春,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外国处派出全权代表维经斯基(化名吴廷康)来华,与维经斯基同来的还有他的翻译杨明斋。

杨明斋是山东平度县人,1901年辗转到海参崴做工谋生,1908年以后在西伯利亚地区边做工边读书,积极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并被推选为华工代表。十月革命前加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入党后,他先后从事秘密工作和华工动员等工作,后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0年被派回当时日本人占领的海参崴,以华侨负责人的公开身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20年3月,参加以维经斯基为代表的共产国际工作组到中国活动。

在维经斯基的指导下,1920年7月间在上海设立了中俄通讯社(当时报载消息称中俄通信社),具体业务由杨明斋负责,地址设于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渔阳里6号。渔阳里6号是以杨明斋的名义租下的,中共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后,杨明斋成为上海发起组的重要成员之一,并参与了党的一些理论宣传和教学、工会等工作。通讯社的工作也由中共上海发起组和俄共(布)代表团共同领导,渔阳里6号也是杨明斋任校长的外国语学社的所在地,外国语学社也是中共上海发起组与俄共(布)代表团联合创办的,主要是准备输送革命青年出国留学,培养革命干部。这里还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所在地。青年团书记俞秀松任外国语学社秘书,学社的部分青年学生承担了中俄通讯社的缮写、油印、收发等工作。

中俄通讯社的主要任务是向共产国际和苏俄发送通讯稿,报道中国革命消息;同时,向中国国内人民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真实情况。早期中共党员邵力子时任上海《民国日报》经理及副刊《觉悟》的编辑,所以《民国日报》的《世界要闻》专栏刊登了中俄通讯社的大量通讯稿。1920年7月2日,《民国日报》刊载了《远东俄国合作社情况》,这是中俄通讯社最早见报的稿件。之后又先后刊发《劳农俄国之新制度》《俄国劳动合作小史》《劳农俄国之新教育制度》《列宁与托洛次基事略》《劳农俄国底重要人物》等,向国内读者介绍俄国革命和社会制度。

1920年10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第8卷第2号也曾发表中俄通讯社的稿件《关于苏维埃俄罗斯的一个报告》。《新青年》上还先后刊登了杨明斋翻译的有关苏俄的文章。当时中国各地报纸关于世界新闻的报道,多来自于西方通讯社,它们对于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抱敌视态度,中俄通讯社有关苏俄的报道,对于人们客观了解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真实情况、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1年4月,杨明斋返回俄国,从此脱离了中俄通讯社的工作。中俄通讯社在上海《民国日报》登出的最后一篇稿件是1921年5月4日的《俄国贸易之过去与现在》,截至于此它在该报总计发表新闻稿和电讯稿近70篇。

从1920年11月底开始至1925年8月,上海《民国日报》等报刊上还曾出现华俄通讯(信)社或上海华俄通讯(信)社的稿件。

中俄通讯社和华俄通讯社都有共产国际的背景,是苏俄在中国开展活动的一部分。所不同的是中俄通讯社是在中共党组织领导和支持下创办并开展工作的,其负责人杨明斋同时也是中共上海发起组成员,中俄通讯社的工作实际上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事业发展的一部分,所以新闻史上一直把中俄通讯社称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通讯社。而继之而起的华俄通讯社,则完全由苏俄所办,与中共无直接关系。

这一时期,由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新闻通讯社,还有陈潭秋在武汉创建的湖北人民通讯社。

关于陈潭秋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的时间目前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其创立时间为1921年春,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其创立时间是1920年底,另外也有史料称1919年陈潭秋武昌高师毕业后便创办了人民通讯社,以记者身份,走街串巷,深入工人住宅区,进行社会调查和新闻报道。在一些史料和回忆文章中,偶见有关湖北人民通讯社工作的内容,大多是只言片语,语焉不详,但从中可以看出它与中共武汉早期党组织的活动有密切联系。该社由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主要发布有关工运、学运的消息及评论,其发行的通讯稿初为手抄,后油印,共一二十份,除供给武汉及湖北各报外,还邮寄至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各大报纸,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先后参加湖北人民通讯社采访和编辑业务的概有陈荫林、刘子通、包惠僧、王平章等。1921年夏经陈潭秋推荐吴德峰接任湖北人民通讯社社长。该社1922年5月被湖北督军萧耀南以“言论过激”为由查封。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领导创建的通讯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非常重视报刊宣传工作,曾把出版杂志、日报、周报等内容写入党的一大决议之中。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创办了一批机关报刊和群众性报刊,初步形成了党的新闻宣传网,新闻通讯社事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1922年9月,广东共产党组织创办了爱群通讯社,创办人包括冯菊坡、阮啸仙、刘尔崧、周其鉴、冯师贞等,社址设在惠福路(今解放中路)玉华坊,这里也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所在地。冯菊坡、阮啸仙、刘尔崧等都曾是进步青年学生,在校期间就积极组织和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成为广东共产党组织的骨干成员,冯菊坡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分部主任。他们以通讯社记者的身份,经常深入工厂、学校、农村和群众团体中“采访新闻”,进行革命宣传,秘密发展青年团员,动员广大青年起来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曾以通讯社名义出版发行《共产主义ABC》等油印小册子,扩大马列主义在青年中的传播。他们还编辑出版《爱群报》《星期报》《新学生》等报刊,宣传革命思想,指导工人、学生运动。

1923年中国共产党北京党组织创办了劳动通讯社,它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机关刊物《工人周刊》编委会附属的一个宣传机构。劳动通讯社另设有编委会,成员先后有高君宇、王有德、韩麟符、于方舟、缪伯英、杨明斋、李梅羹、吴容沧、黄日葵等。发稿负责人刘铭勋。该社在全国各地聘有特约记者和通讯员,其中有阮啸仙、王英谐、李凤池、高步安、金太、许兴凯、孟冰等。主要报道各地工人运动的情况,反映工人群众的生活和斗争。稿件为手写油印,除供给《工人周刊》选用外,还向北京《晨报》、上海《申报》等全国大报发稿。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逐渐成为国内外革命工作的联络枢纽和实际斗争中宣传、组织、募集罢工基金的中心机关。当时“各国工会与职工国际经常派人来远东活动时必来北京访问,与北方书记部双方交换政治情报、革命书刊,并由劳动通讯社发布有关新闻稿”。劳动通讯社后期与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及新闻编译社关系密切,在业务上得到邵飘萍的指导,是北京有影响的通讯社。1926年4月,邵飘萍被奉系军阀杀害后,该社也被迫停止了活动。

1923年9月16日,中国共产党人在黑龙江创办的第一家通讯社——哈尔滨通讯(信)社成立,地址在哈尔滨道里区中国十四道街(今西十四道街)52号。社长由哈尔滨《晨光报》社长韩迭声担任,中共北京区委派到哈尔滨从事秘密建党工作的共产党人陈为人(陈涛)、李震瀛(骆森)分任编辑主任、新闻主任,《东三省商报》总编辑吴春雷任丛刊主任,后来参加通讯社工作的还有中共党员彭守朴、张昭德等。哈尔滨通讯社在成立公告中说:“我们想应付一切事情,解决一切问题,自然要先明白一切事情及问题的真相。”“满洲即东三省,位当日俄之冲,为远东问题的焦点的地方。声等对于此地国际上的纠葛的解决,工业商业农业的调查,民治的提倡,各地文化的输入,日俄消息及风俗的介绍,社会问题的讨论,欲尽我们一分子的任务。所以,我们在哈尔滨成立哈尔滨通讯社。”同时发布的《哈尔滨通讯社简章》中称:“本社以宣传消息,介绍文化,拥护舆论,编纂各项统计调查为宗旨。”“除按日发新闻稿外,每星期赠送一次有系统的记载,每月赠送关于社会问题之译著数次,如有紧要问题发生时,特发号外”。哈尔滨的订户,“除星期例假外,按日专人送递。每月收现大洋十元。外埠照加邮费,个人订阅者则减轻”。在《哈尔滨通讯社职员办事细则》中要求,“每日晚5时以前发稿,各人须于3时以前将新闻材料交给编辑主任陈涛”,“稿件的好歹,由编辑主任负责”,“新闻的好歹真假,由新闻主任负责”。哈尔滨通讯社的创办还得到哈尔滨无线电台总代理台长刘瀚的帮助,与东北三省无线电台哈尔滨分台合作,利用现代通讯设备收发新闻稿,大大提高了稿件的时效,这在当时国内各报界是少有的。陈为人、李震瀛将电台收到的日、俄、英新闻稿译成中文,编辑后传送到本埠的报刊、电台使用,他们还以通讯社记者身份积极开展革命活动,深入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中采访,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和劳动群众,扩大反帝反封建的宣传和影响。哈尔滨通讯社还在国内外各地聘请特约通讯员和社员,以广泛搜集新闻,吸引了广大青年和知识分子。哈尔滨通讯社既是中共在哈尔滨的宣传阵地,也是在当地开展党的组织工作的基地,中共三届一次中央执委会文件中对哈尔滨通讯社的工作情况有记载。该社于1924年2月28日停办。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高潮中领导创建的通讯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重视在各地组织、发动、领导工人运动,工人阶级日益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政治力量。1925年爆发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对于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五卅运动期间,为加强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与此同时,还创办了国民通讯社。

国民通讯社于1925年6月1日在上海成立,其编辑部与通讯处均同《热血日报》在一起,社址位于上海虹口中州路德康里。参与《热血日报》编辑工作的何味辛(何公超)最初曾负责国民通讯社工作,但不久他调到上海总工会担任宣传工作,中共即从浙江杭州调来邵季昂任国民通讯社社长。

国民通讯社的主要任务是编发各类稿件,供全国报纸以及外国报刊采用,它协同《热血日报》一起积极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团结教育人民,揭露帝国主义的阴谋与反动舆论。

国民通讯社创办后不久曾在上海《民国日报》与《申报》等报刊登招聘全国各地通讯员的启事,称:“本社现添聘北京、广州、天津、汉口、重庆、福州、九江、南京、杭州、郑州、开封、哈尔滨、奉天、安庆、济南、青岛等处访员。薪金通信订定,特别从丰。应聘者须先投稿三次,本社认为合格时,当回书接洽。”

五卅惨案中,邵季昂被捕,国民通讯社工作暂由宋云彬代管,邵季昂出狱后继续主持工作。五卅惨案发生后,国民通讯社记者曾访问前来中国考察事实真相的全俄职业联合会代表团,向各报发出《俄工会代表对国民社记者之谈话》的报道,称:“俄国工会为赤色职工国际之会员,与中国工会同属于一国际组织,对于中国工人之生活状况、劳动条件,及其职工组织,尤其注意”,全俄总工会认为“此次发生之事件,异常重大,有世界的历史的意义”。国民通讯社的报道有力地打破了外国报刊对五卅惨案的歪曲宣传和恶意攻击,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热血日报》仅出版24期,即在1925年6月创刊当月被当局强行查封而被迫停刊。《热血日报》停刊后,国民通讯社仍坚持对外宣传工作,直至1926年9月被上海淞沪警察厅查封,邵季昂及其他工作人员被捕,该社才被迫暂停活动。

1927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此时,国民通讯社恢复活动,何味辛任社长。国民通讯社恢复活动后,参加发起组织上海通讯社记者公会,何味辛被选为执行委员。该社积极报道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消息,中共中央为加强该社的力量,将原上海党组织领导的市民通讯社并入。国民通讯社成为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主要对外宣传机构,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传递工人斗争的真实情况,扩大了武装起义的影响。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该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由于1920年7月创办的中俄通讯社是由俄共(布)代表团和中共上海发起组共同领导的,所以也有学者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共在上海最早创办的通讯社是国民通讯社。

这一时期由中共领导创建的通讯社,还有1926年9月创办于湖北武汉的人民通讯社,它与建党前夕由中共武汉早期党组织创建的人民通讯社恰好名称相同。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大多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国民革命的影响很快从中国的南部扩大到中部和北京,形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在国共合作的情况下,很多以国民党名义出版的报刊实质上主要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主持。北伐军光复武汉和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后,武汉成为国内舆论中心,各种革命报刊和通讯社应运而生。人民通讯社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宣传部名义创办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宣传革命形势,报道北伐革命军的胜利消息和武汉国民政府、国民党党部及当地工运、农运等有关新闻。社长邵季昂,编辑主任邓瘦秋,记者帅元钟、张家驹等。1926年11月,汉口《民国日报》创刊,担任总编辑的是中共湖北地方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宛希俨,他经常指导人民通讯社的活动,当时在汉口《民国日报》上曾刊载很多署名“人民社”的消息。1927年3月,人民通讯社曾与汉口《民国日报》等共同发起组织武汉新闻记者联合会,宛希俨等3人被选为主席,宛希俨、邵季昂、邓瘦秋等9人被选为执行委员。3月22日,《民国日报》刊登了人民通讯社发出的消息《武汉新闻记者联合会成立大会盛况》,详细报道了3月20日武汉新闻记者联合会成立大会的情形。同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人民通讯社停止活动。

与人民通讯社同时期创建于武汉的还有血光通讯社,它创办于1926年12月,隶属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初期领导权掌握在中国共产党人手中。中共早期党员钱介盘(钱亦石)曾兼任该社社长。其名称取“革命烈士之血,必将夺取革命的胜利,它将黑暗的世界改造成光明的世界”之意。该社起初每日发稿60份,1927年初增加到200份。1927年宁汉合流以后,经过改组继续发稿,完全成为国民党的新闻机构,刊有反共消息。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夕到大革命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领导的通讯社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武汉、广州、哈尔滨等大中城市,总体数量不多,各自存在时间也都不长,规模和影响有限。由于斗争环境的复杂多变,这些通讯社当时的隶属关系各不相同,除国民通讯社、爱群通讯社、劳动通讯社等,还有与共产国际代表团合办、以国民党地方党部或以私人名义创办的情况,但实质上都是由中国共产党人主要负责,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限于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中共早期通讯社的组织机构和业务建设大多比较简单,工作人员不仅人数少,而且多为兼职,发稿数量不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宣传机构,通讯社不仅通过向报纸发稿宣传革命形势、工农运动等,而且还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展革命活动提供场所和身份掩护。此外,他们一般都与革命报刊或进步报刊保持密切的联系,如中俄通讯社与上海《民国日报》,劳动通讯社与北京《工人周刊》,国民通讯社与《热血日报》,人民通讯社与武汉《民国日报》等。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和残酷迫害下,中共领导的新闻事业(包括通讯社)几乎损失殆尽,或被查封、改组,或被迫停刊、停止活动,有些则由公开转入秘密,继续进行革命斗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编辑 姚建萍)

(作者是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新闻理论与

新闻史研究室副主任,高级编辑)

猜你喜欢

通讯社哈尔滨中国共产党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速度不是一切:国外新闻通讯社如何使用用户指标?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侦探通讯社
侦探通讯社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