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本停不下来!

2016-09-10

中学生天地(B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癖好盒子

“同学,你该吃药了!”

可能是别人的提醒才让你发现,自己已经沉浸在某些事物中不可自拔了:也许是某件物品、也许是某款游戏,它们也许有形,也许无形。而你自己,有时候也知道没必要甚至应该戒掉它们,但就是无论如何都停不下来……

中枪的小伙伴请举手!(小编我默默地伸出了爪子……)

或许我们都中了一种叫“××控”的“毒”,一起来分享你的故事和感受吧!

@苳昱卓:高二的时候曾经沉迷于手机,下载了不少小游戏,每天写作业前都想着先玩一会儿再写,结果赢了还想玩,输了又不甘心,于是赢了玩,输了玩,有时一个午休或是晚自习就这么混过去了。发展到后来,上课也偷着玩,成绩下降得特别快,于是决定:必须悬崖勒马戒游戏!刚开始根本克制不住,反复几次,终于心一横删掉了所有的游戏,写作业之前关掉手机,让同桌帮我把手机藏起来。大概一个月左右,我终于摆脱了手机的干扰,高二结束之前成绩恢复到原来的名次,并略有提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痴迷的无非就是些消方块、赛车、射击甚至是贪吃蛇一类的小游戏。其实手机这些外物终究只是个工具,我们要学会做工具的主人,而不是由它支配。

@心理老师张月燕:

有些人会有那么一两样爱好,或者对某些东西比较执著,我们会说他是“xx控”——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叫法,听起来很随意很网络,但是细究起来不仅形象妥帖,而且确实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释这种“根本停不下来”的状况。

“控”是取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情结”本身是一个心理学术语,通俗讲,就是你几乎不能意识到它存在的原因,却一直存在于你生活中的、具有强烈个人情绪色彩的一个结点。一般来讲,你愿意某样东西控制你的爱好,或者说你在某样东西上存在心理情结,是因为潜意识里这样东西能给你带来基本的安全和放松的体验。譬如说喜欢抱着玩具熊睡觉,喜欢买各种漂亮的文具等。而这种体验开始于什么时候,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了。

心理学上还有另外一种理论,也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人的大脑里存在一个奖赏系统,激活这个奖赏系统,身体就会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神经递质,它们被称为“快乐激素”。在它们的激发下,我们的身心会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有助于排遣压力和不快。而奖赏系统是可以通过自我的反复刺激来激活的,譬如说玩电子游戏会让你兴奋,就意味着你的奖赏系统被激活,会忍不住想继续刺激。反复多次之后,你的奖赏系统就会对此类行为格外敏感,所以你会“停不下来”啦!

@祝晓卉:手写信件,现在看来是极其稀有的事物吧。那种纸质的,有着蓝色、黑色墨水甚至是用铅笔随手写就的信件,现在大抵是收不到了,但那却是我的“精神依赖”。它们大多在深夜的台灯下或者某节无聊透顶的课中完成,内容也无非是些校园生活或者碎碎念:周末一起去逛街吧、月考成绩为什么总是赶在回家前出来、我们以后一起开个小店吧……总是抑制不住地写,还为此专门买了漂亮的本子和笔,对它们比对考卷还认真。我将它们收在蓝印花布的手袋里,已有厚厚一沓,不常翻看,只是放着便觉内心安定。或许我恋的不是物,而是旧。那些被时光冲淡的心跳脉搏,不知通过这些旧物还找不找得回,补不补得上?若得一个“能”字,我相信每个人都愿成为小小的恋物控吧。

@无名小僧:告诉你们一个解决恋物控的方法,三个字:看钱包(空的)。

@起司尼:咳咳,一个征途是星辰大海的人,是不会对任何东西上瘾的。

@裘柳丹:本人处女座,重度强迫症,盒子控的狂热少女。从小就对盒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喜欢把各式各样的盒子堆起来,从百分百的整洁度中获得满足感。甜蜜的糖盒、文艺的明信片盒、古色古香的月饼盒、酷酷的小铁盒等,我都来者不拒。常常买椟还珠,但我还是“买并快乐”着。后来搬家搬宿舍,再累再麻烦也没有丢下我的任何一只漂亮盒子。抱着它们才觉得好像心都放进盒子里去了,变得容量大,内容充实,幸福感满满。

@阿尔伯特的钟:我有一个女同学,1.7米的个头,膀大腰圆,男生看了都要让三分——然而一回到寝室马上变少女,抱着一只叫“贵妃”的毛绒玩具熊不撒手,嘴里还“宝宝乖,妈妈给你洗澡澡……”把我们雷倒无数次。说她这么大人了幼稚不幼稚啊,但她说“贵妃”抱着暖和,小秘密也可以放心地跟它分享,多好。毛绒玩具也许是满足了她对关爱的需求吧,虽然它没有生命,却能提供一种无声的支持。

大神说说

作者介绍:捣乱喵,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爱好电影和发呆,希望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

想抢先一步知晓最新话题吗?愿意参与讨论,或者做“记者”收集讨论吗?请登录锐角网·锐心事频道“成长能有几多愁”圈子,小编期待小伙伴们的加入!

癖好时代

马伯庸写过一篇随笔,叫作《咖啡店里的游牧民族》,第一句话就是:“我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在家里根本写不进东西,必须得去外头。”他的“外头”,指的是不太安静却有氛围的咖啡馆。

我也大抵如此,无论是看书也好,写文章也好,似乎不坐在弥漫着咖啡气息或有交谈声的场所,手边不放一杯热饮或一些甜食,就没法投入。我的一些朋友很不理解:难道看书写字,不应该是在静得连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的图书馆吗?此外,对我喜欢一个人看电影的爱好,也会有朋友表示惊奇:看电影这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活动,难道不应该结个伴一起去吗?

在我看来,还真是“不应该”。

每个人都有一些独特的爱好,正是这些迥异于他人的习惯或偏好,使我们不会泯然于众人,而是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有位朋友曾经特地来问我,她喜欢半夜看恐怖片,之后就会惊恐数日,身边稍有点声响就心惊胆战,但就是忍不住要看,这样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这话听上去,完全就是“臭豆腐真的好臭但是我很爱吃根本停不下来”的节奏。其实我们心中隐隐地都有一根准绳,那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的一种隐约的规则感,也许没有法律那么明确,却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当我们因为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特别偏爱某样事物时,这条准绳就会浮现出来,对我们的行为进行扫描。如果偏离太远,我们就会觉得焦虑,没来由地就会自省起来。

我特别喜欢抱抱枕时会担心,我是不是太没安全感呀?

我特别喜欢玩手机时会担心,我是不是已经成瘾了呀?

我特别喜欢网购时会担心,我是不是太败家了呀?

我特别喜欢看恐怖片时会担心,我是不是挺变态的呀?

正因为我们内心有这样的自省机制,我们才能平衡自我喜好与人际交往之间的冲突。作为一个社会人,处在各类人际关系之中,谁也不能真的随心所欲。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既将自己的喜好最大化,又遵守一定的规则,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是一种人生智慧,需要长期的磨炼。

这种人生智慧的核心,大约就是对“度”的把握吧。当你发现自己的爱好已成为习惯,渐入癖好的范畴时,也可以试着评估一下,这种癖好有没有越过“度”的界限。

第一,你的癖好是否让人不舒服甚至伤害到别人。癖好的种类数不胜数,有一条重要的原则是,不违反法律法规及社会道德,像偷窥癖、偷窃癖之类的,绝不可取;也有些癖好,虽不违法,却让人受不了。比如我听说过的一个女孩,特别喜欢布娃娃,收藏了许多许多,有一次她把一个布娃娃带到学校玩,被同学无意中损坏了,尽管那位同学一再道歉并愿意赔偿,她仍然气得大哭,甚至要打那位同学,谁也劝不住,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慢慢地同学们也就疏远她了。像这样因为自己的癖好而严重影响人际关系的情况,就值得当事人反思了。

第二,你的癖好的维持成本有没有高到离谱的地步。维持成本,指的是时间、精力与金钱。比如你爱玩电脑游戏,一天24小时,你也就在空闲时玩上一两个小时,那不会是问题,但如果除了吃喝拉撒这样的基本生理需求,其他时间全部花在上面,那恐怕就不正常了。再比如,你特别喜欢买新衣服,每个月你花在购买上的费用已经远远超过了你的支付能力,明明还不上钱却还想借钱去买,那可能就快到“离谱”的程度了。

第三,你的癖好是否会让你觉得没有它就活不下去。想象一下,天天离不开手机的你,如果手机消失了,你是会难受一阵就平静下来,还是会坐立不安觉得生无可恋?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测试方法。

当你的癖好符合以上任意一条,并且这种状态已经持续3~6个月,你的工作或生活已经受到严重影响,那么,你就该为自己亮起红灯,寻求专业帮助了。

其实,有点癖好也并非坏事,明末文学家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虽然这句话代表了当时社会大环境下特有的处世态度,却也恰到好处地点出,癖好的背后是有“深情”在支撑的。有点小癖好也算是人之常情,只要你能够控制它,使它成为生活的点缀,那么,就尽情地享受癖好带给你的快乐吧。

猜你喜欢

癖好盒子
盒子更漂亮
古物收藏于鲁迅是何等“癖好”
寻找神秘盒子
集萌社
神秘的盒子
肉盒子
盒子
空白
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