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用人失察的“伯乐”乐不起来

2016-09-10茅家梁

检察风云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主子伯乐贪官

茅家梁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古时候的钱塘江江边有石堤,堤外植了十多行大木柱,人们称之为“滉柱”,这“滉柱”当时确实顶住过许多惊涛骇浪。

北宋宝元、康定年间,有人献议取用“滉柱”,大概是因为它们“久经考验”“能得良材数十万”,杭州府大帅坐而论道,认为“可以”,于是从水中取出这些旧木头,结果却发觉:早已腐烂不能再用了。

文中的“有人”,自以为是,把“滉柱”当做“良材”,移用到现代的“选拔干部”来说,显然有点类似“用人失察”的嫌疑。

看着这些貌似“坚韧”的良材,“不拔”则已,一出水,“皆朽败不可用”,大家都非常扫兴,除了走了眼的“伯乐”还要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来。

“用人失察”,是严重影响国家政治生态的一个毒瘤。几年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提出“十严禁”“五一律”,剑指“用人失察”,旨在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意见》的出台,将使“用人失察”的“伯乐”乐不起来,使“用人失察”的追责更有可操作性。

诸葛亮曾经感叹:“夫人之性最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在“用人”这个问题上,没有经常的监督检查,即使具有专业眼光的“伯乐”也可能会“失察”。组织部门的“察”,尤其要广泛调查,是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试问,官场上的贪官有几个不是“先廉后贪”的?其堕落轨迹差不多都是——第一年清,第二年半清,第三年浊。“伯乐”倘若指望靠“出色的第一印象”,一劳永逸,来完成所有的“考察”,恰恰会中了贪官的圈套。

“用人失察”的“伯乐”,从来都应该是有所担当的,而不是做出这样的反应——“这是他个人的问题”,迅速撇清自己,更不应该老是嘀咕——“包找媳妇,还能包生儿子?”对这样的“用人失察”的“伯乐”,是不能讲客气的。

古代对于“用人失察”的“伯乐”,处罚是很严厉的。譬如清朝顺治年间,担任过江宁巡按御史的刘宗韩,因曾“违例推荐”后来被证明是“奇贪异酷之人”的江南按察史卢慎言,而被追究,判责四十板,抄没家产,流放宁古塔。对于“用人失察”的“伯乐”的处罚,是不该惊讶的,“伯乐”瞎来来而不挨板子,普通民众就要受好多茬的罪。

看现代,在《意见》出台之前,在有些地方,“伯乐”乱作为。有的官员本来在下面的岗位上已经腐败透顶,当地群众对他们早已怨声载道,但后来居然被“用人失察”的“伯乐”提拔重用,群众的举报不绝于耳,“伯乐”却置若罔闻。在这当中,违规提拔贪官的“伯乐”,绝对不是“走眼”,他们的“用人失察”是心怀鬼胎的“市恩立威”。

这也反映出了一些人对于权力的态度。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去?在“用人”故意这样“观”那样“察”的“伯乐”看来,那是比剜心割肺更难受的事。有句改造过的戏语叫“宁与家奴,不予外姓”,为什么呢?因为“家奴”听话,知道孝敬主子,知道就是在万人之上,也是在“主子”之下。

选人、用人,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要求必须严格。《意见》形成的“倒逼”,让用人失察的“伯乐”乐不起来,这仅仅是他们刚刚开始体味到的尴尬。最近党中央提出的《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更是高屋建瓴,让正直善良的人们振奋,让“黄牛肩胛”不知所措,这才是形成“风清气正”的动力。

图:付业兴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主子伯乐贪官
“猫主子”的日常
千里马无须伯乐证明
冠图PnoCm的两种度结合重构数
伯乐之子按图索骥
献给猫主子的秋の珍味
伯乐传道
2016贪官墙
类星图的2种度结合重构数*1
特赦,对贪官说不!
最美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