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践行者的理想与个性

2016-09-10查英

决策 2016年1期
关键词:刘波海绵建设

查英

2015年冬,雾霾围城。

12月的一个晴天,在河北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的办公室里,久违的阳光打在李春元的新书《霾之殇》上,让“霾”字格外刺眼,一本书为他的这一年画上了一个句号。

从廊坊往北的五十公里外,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区委书记王继军正在中央党校学习,这也是他2015年里的一次特殊的集中学习。

再往南几千公里,湖南常德市环卫处宣教中心主任刘波,在为海绵城市研究院项目计划而奋笔疾书。

在新旧交替之间,《决策》杂志“2015全国十大地方决策新锐人物”榜单揭开面纱,李春元、王继军和刘波等十人同登榜单。

他们是谁?为什么是他们?

在改革举措纷纷涌来时,一群人怀揣理想,兼具个性,在各自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成为改革时代的践行者。本文选取三名榜单入选者,以观察新锐者们的行与思。

李春元:不做沉默的大多数

听李春元说话,像是在听评书。作为环保干部,他写的治霾小说《霾来了》、《霾之殇》比评书里的故事更接近真实。一见面,李春元便说:“你太幸运了,像今天这样好的天气,整个12月份廊坊都没出现几个。”

2015年的冬天,华北地区被雾霾罩得格外严实。距离北京天安门直线距离40公里的廊坊,在治霾上“事关重大”。

分管大气污染防治与宣教工作的李春元,每当雾霾围城车辆限行时,他的手机就要被打爆,“离北京越近治霾压力越大,大气污染防治多被要求参照北京超低排放标准。”每遇雾霾天气,李春元的心情就轻松不起来。

2015年被称为“改革落地”之年,在环保领域,也不例外。新《环保法》正式实施,让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长了牙齿的环保法”。而针对治污不力启动约谈机制,也被称力度空前。据统计,2015年有20多名地方主政者因环保问题被约谈,其中临沂在全国掀起一场关停企业的治污风暴也让舆论哗然。此外,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将实行“省级以下环保垂直管理”改革。

曾有人调侃,环保系统的改变属于“给了枪没给炮”,而在李春元看来,环境保护更在于行动,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共同行动。被李春元看重的“行动”其实也是任何一项其它改革取得实效的关键。

在廊坊土生土长的李春元,并不是科班出身的环保干部。2008年底,李春元从部队转业到环保局工作。刚到环保局工作的李春元分管法规科,他接到的第一单任务是:120多个环保处罚单落实不了。

李春元回忆,“在过去,就不要说给谁判刑或者把违法排污者抓起来了,就是120多个罚单也落实不了。那时候我刚从部队转业来,敢干,又是‘生人’,这些企业也跟我没什么关系,局长就把这件事交给我了。”

领导的初衷是想让李春元将这些处理不了的事情理一理,想想招。没想到,李春元一年内便把120多个处罚抹平了。“不是120多个处罚的钱都收起来了,有的企业破产就走了,还有些半死不活的企业,只有一部分接受处罚交了罚金。”

在转业后的7年时间里,李春元切身感受到环保工作的艰辛。但不管怎样艰辛,李春元展现出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环保干部形象,“用良心尽责,不敢说做到淋漓尽致,但从良心上要没有退步,没有消极,没有渎职。”

“面对雾霾与污染,多数地方环保局长都拒绝采访,拒绝发声,为什么你没有拒绝?”面对记者这样的提问,李春元直言:“群众知道真相的不多,不知道真相的不少。我特别希望公众了解和理解环保、参与环保,并消除他们对环保工作的误解。治霾工作期待法规的保障与秩序,作为环保宣教人员,需要引导政府与公众用健康的心态治霾而不是制霾。”

李春元没有选择做沉默的大多数。除了上街发环保宣传单、写环保评论,他又琢磨起写环保小说。2014年,李春元的小说《霾来了》获得出版。原本以为卖不出去的小说,突然间火了,并被作家出版社再版。2015年,李春元又创作了《霾之殇》,截至2015年12月1日,在小说出版20天后,《霾之殇》已先后两次加印,销售出3万册。李春元说,他还将续写“雾霾三部曲”第三部。

前两部小说火了之后,有人点赞也有人吐槽。点赞的人认为李春元以小说的形式,说出了别人不敢说不愿说的环保现实。吐槽的则说,“环保局长不去治霾,写小说是吃饱了撑的。”对于用业余时间写小说的李春元来说,“充满正能量的事情不怕被人曲解。”

李春元写治霾小说的事上了崔永元的节目,也被白岩松在新闻节目里点评,更重要的,得到了当地领导的肯定以及同事们的支持。李春元曾转述廊坊主要领导的话说:“善意的批评也是对政府和官员的帮助。”

刘波:十年执着海绵城

2015年,刘波一直在路上。

这一年,国家从战略层面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住建部、水利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明确了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名单。作为中国海绵城市先行倡导者与早期工程实践者,刘波受邀参与了各种培训交流会议,为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实现海绵城市的技术方法、途径而奔走。

“源波居士A”是刘波的微博账户,这个账户时常有更新,大部分内容也都是关于“水”话题。刘波的本职工作是湖南常德市环卫处宣教中心主任,作为一名普通科级干部,刘波身上还贴有另外几个标签:海绵城市倡导者、反城乡硬化运动发起人、常德市政府欧盟亚洲环境支持项目联络办公室协调员。

与这些标签相对应的是刘波做的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是,2004年刘波参与向欧盟申报城市水资源环境对话项目,申报一举成功,项目于2006年3月落户常德。据说这是100个项目中唯一通过的一个。此后,作为该国际性项目协调人,在与德国汉诺威市和荷兰乌特勒支市交流过程中,刘波筹办和组织了3次国际研讨会,4次中欧专家能力培训,赴欧洲10次,听了300多场报告,看了上千个PPT。

第二件事是,2011年3月,刘波受九三学社中央邀请,参与撰写了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297号提案《科学利用与管理城市水资源的对策建议》,遏制城市无限制硬化趋势。该提案获得水利部的重视与回复。

第三件事最终让刘波声名远播。2012年5月4日,刘波一次性寄出80封挂号信,收信人是长江、黄河、珠江等中国七大流域干流沿线80座城市的市长,信函内容是《致中国流域城市市长的一封信》。在信里,刘波以“一个公民的名义”,建议减少城市硬化面积,希望能得到市长们的正面回复。

“十年一觉海绵城”,曾经的轰动之举已嵌入刘波的“海绵之路”。而从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来看,怎样开启这项具体改革的推行呢?刘波说出了他的思考:“一要理念先行,二要具备政策法律保障以及可落地的操作手段,三要有科研、人才与产业准备。这其中,各工作部门及地方党政领导人的思想观念与认识水平起关键作用,需要他们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超前的战略胆识、浓郁的家国情怀以及科学的生态理念。”

在刘波眼里,只有让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以及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成为领导人的主观自觉,才有可能在社会发展与社会管理上取得长足进步。这种看似理想的图景,在刘波的世界里却奉为座右铭。

刘波曾经说,他的下一个梦想是成立一个海绵城市研究院。如今,中国生态海绵城市研究院的项目计划书已经起草完成,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受种种客观因素限制,寻找伙伴较艰难,但刘波告诉记者“这一方向不会改变”,他还将为海绵城市的建设长期倡导,“将为此付出毕生的精力”。这种执着终究让刘波与海绵城市一起成名,并伴随始终。

王继军:致力于“社会进步”

“平桥区这几年就是奔着建设一个好的社会来谋划工作的,我给它定义为社会进步体系建设。”一次报告会上,区委书记王继军说了这样一句话。

如何建设一个好的社会?这是王继军经常思考的问题。“建设美好社会”可以说是王继军的“桃花源计”,而现实中为奔此目标,王继军在平桥区已经初步完成“六大社会进步体系建设”,其中包括农村的医疗、文化、教育、金融,新型农村建设等多维度的设计与改革。

“郝堂·茶人家”发展项目,便是新农村模型体系建设的载体,在这一载体的建设过程中,尽显王继军的理想与个性。

平桥区郝堂村是全国最美乡村示范村。该村在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最美乡村之前,与其它许多乡村一样:脏、乱、差。几千人、上千户的村庄众口难调,美好乡村怎么建才能让大家都满意?

建设郝堂村,王继军有一套自己的施政理念与方法。

在郝堂村建设之前,王继军对老百姓的想法事先进行了摸底,对村子的定位做到了心中有数,明确“四不四改”原则:不砍树、不填塘、不挖山、不扒房,改水、改厕、改厨、改房。在四不基础上,让村民用上自来水、水冲厕所和沼气厨房,并在现有住宅基础上扩建住房面积。这几条原则保证了乡村的基本面貌与文化积累。

在全国各地农村,社区建设铺天盖地,模仿城市集中居住上楼的建设模式并不少见,而在郝堂村,王继军并未如此设计。“对于广大农村来说,社区建设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在农村生产方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改变了他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比方说让老百姓上楼,居住条件好像改善了,但是他们的生活成本增加了。农具没地放,稻谷没处晒,养个鸡养个鸭种点菜变得不方便,这些与农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可以降低农民的生活成本。”在王继军的施政理念里,不能仅仅图整洁、漂亮,就超越农民的生产方式来改造他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郝堂村改造过程中,王继军采取“三尊重”方法: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积累、尊重群众意愿。

王继军分析说:“自然环境是乡村最珍贵的财富,这是上天留给老百姓的,也是村庄聚落自然选择的结果,改造村庄首先要尊重环境顺应环境;第二要尊重村庄的积累,这个村庄可以说是千百年自然形成的,盲目拆掉村庄就把文化拆掉了,邻里关系也就没有了。第三要尊重农民,农民不接受政策一定有他的难处。”王继军还提到,当领导的意见与专家的意见不一致时,尊重专家的意见;当专家的意见与群众的意见不一致时,尊重群众的意见;当群众的意见与个别农户的意见不一致时,以个别农户为主。

在美好乡村改造试验中,王继军始终明白什么是政府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作为政府,应该把政策上该做的事情做到位,政府不会去大包大揽老百姓自己的事情,让老百姓自己去建设村庄,他才会爱护这个家园,才会感到自豪;只有体现出农民的主体性,村庄才会有生命力。”家园建好了,农村的一切都升值了。村民出门打工的少,子女回乡读书的多,到郝堂村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

郝堂村乡村建设试验的成功,只是王继军施政哲学的一个缩影。平桥区官网上,挂出了2015年平桥区十件实事明细,其中教育、农村建设、医疗、就业、社保仍是表中关键词。这些尽显发展之本的关键词,也是一位主政者在改革时代“承上启下”的着力点。

一次讲话中,王继军针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几点认识:“对人要心宽如海,做处事最公的干部。对物要心平如镜,做德行最高的干部。对己要心洁如玉,做口碑最好的干部。”这是王继军对干部的忠告,也显示出他自我修炼的境界。

从治理雾霾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倡导海绵城市,这群体制内的人之所以脱颖而出,在时代浪潮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与他们心怀公益理想、顺应发展规律,并充分发挥个人行动力紧密相关。而就是这些原本日常的“常识”性规律与方法,却是推动改革落地的真正方法。

猜你喜欢

刘波海绵建设
刘波作品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晚霞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海绵是植物吗?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