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的江苏外贸转型

2016-09-10张二震戴翔

唯实 2016年1期
关键词:外贸要素江苏

张二震 戴翔

一、江苏要素成本上升的基本态势

江苏对外贸易发展依托的传统低成本要素优势逐步丧失,要素成本上升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基本态势。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从劳动力成本变化趋势看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规定,劳动力成本不仅包括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工资、所得、薪金,还包括雇主所承担的如工人招聘费用、实物发放、职工住房成本、社会保障、技术培训乃至雇佣员工发生的税收成本等物质及非物质形式的费用支出。因而,在实践中,对劳动成本的准确度量是个难题。尽管如此,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平均工资变化能大体反映劳动力成本的变化态势。统计资料显示,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从1978年的288元上升到2013年的24776元;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从1978年的513元上升到2012年的51279元。与此同时,近年来,伴随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并由此对劳动力产生越来越多的需求,江苏面临的“用工荒”和“招工难”等问题必将日益突出,也必将进一步推动工资的快速上涨。由此可以得出的基本判断是,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述的必然阶段。

2.从土地使用成本角度看

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江苏“人多地少”的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江苏人均耕地面积已经从2000年的1.03下降到2013年的0.88亩。作为江苏开放型经济最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由于工业发展占地等需要,人均耕地面积更是越来越少,土地投入的成本将会越来越“高”。据估算,实际利用外资每1亿美元大约需投入600亩(0.4平方公里)土地。目前,江苏每年实际利用外资在300亿美元,至少需要投入土地15万亩(100平方公里)。而与外资企业相比,内资企业的工业用地集约化水平更低,同样的投资可能需要的土地投入会更多。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土地要素投入的制约将会越来越明显。

3.从资源、能源供给和生态环境制约角度看

随着江苏成为国际制造业的生产基地,能源和原材料需求大幅增加,由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数据显示,就煤炭、焦炭以及原油三种主要的能源消耗而言,2005年,江苏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煤炭消耗量为16490.6万吨,2012年则增加到28289.84万吨;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焦炭消耗量为1562.66万吨,2012年则增加到3169.66万吨;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原油消耗量为2250.86万吨,2012年则增加到2942.17万吨。而与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相伴随的是,污染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由此导致的环境成本也将日益提高。

以上分析表明,无论是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角度看,还是从土地使用成本角度看,抑或是从资源、能源供给和生态环境制约角度看,江苏的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已经成为基本态势,或者说,将是江苏新一轮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江苏外贸既面临着亟待转型的挑战,也面临着转型的机遇。

二、要素成本上升对江苏外贸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要素成本上升对江苏外贸产生了一定冲击,突出表现在贸易发展增速方面。自1985年以来,直到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江苏对外贸易总额增速基本上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2003年的进出口总额增速最高,达到61.68%。本轮全球金融危机后,尤其是最近两年,危机冲击的后续影响,加之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使得江苏外贸增速显著下降:2012年和2013年进出口总额增速仅为1.54%和0.5%,其中,2012年和2013年出口贸易额的增速分别为5.09%和0.09%。毋庸置疑,要素成本上升对江苏外贸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对企业外向发展带来成本压力。诚然,要素成本的上升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说明对外贸易的发展成果能够更多地惠及人民大众,对国民福利水平提升具有显著的贡献。但是,从企业层面看,如果企业生产率水平得不到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包括劳动力成本等在内的要素价格持续上升,无疑会降低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竞争能力。江苏企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主要还是以低端环节和阶段为主,所能创造的附加值和利润水平还比较有限。因此,要素成本的上升会使得原本利润并不丰厚的出口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挤压,甚至面临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困难。

对产业发展和配置的不利影响。全球价值链是当前国际分工的主导模式,江苏外贸快速发展正是全面和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结果和表现。全球价值链分工和贸易的本质则是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和产品生产的全球“碎片化”布局,而不同产业或产品的生产环节和阶段究竟分布和配置到哪个国家和地区,则显然取决于其比较优势所决定的成本。从总体看,由于江苏外贸出口产品中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即便是一些高端出口产品,我们专业化的也主要是其低端环节和阶段),这些产业的发展对要素成本变化更为“敏感”。如果产业升级赶不上要素成本上升的变化,则“浮萍经济”的风险就会发生,从而使得产业尚未“高级化”便呈现了“空洞化”。伴随着各种生产要素成本的逐步上升以及传统低成本优势的弱化,近期,跨国公司部分新产品的投资设厂出现“西进南下”的发展势头,即向中国中西部转移以及向东南亚和南亚转移,这不能不引起江苏的警惕。

对要素成本导向型外资吸引力下降。江苏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典型的“外资嵌入型”特征。江苏利用外资连续十年全国第一,累计利用外资超过全国的1/4。虽然近年来江苏的贸易主体更加内生化,但外资企业仍将具有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2013年,江苏出口额为3288.5亿美元,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1942.2亿美元,占比仍高达约59.1%。由此可见,外资的大量利用对于推动江苏外贸发展具有巨大贡献。然而,众所周知,在吸引外资的众多因素中,要素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具有重要影响。这突出表现在要素成本上升会大大降低外资,尤其是要素成本导向型外资来江苏投资的意愿,也会导致部分已经在江苏投资的外企,即存量外资,向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近年来,江苏利用外资增速呈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上述影响的存在。

对江苏经济整体发展构成挑战。开放型经济一直是江苏的“牛鼻子”经济,而作为开放型经济重要内容之一的外贸发展,显然对于江苏经济增长具有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意义。实际上,在当前以价值链分工为主导的全球新型国际分工体系下,外贸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即从传统的为实现商品价值而进行的跨境流动,转向为确保“全球生产”而进行的跨境流动。江苏外贸的快速发展,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抓住了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的结果。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要素成本上升对江苏外贸产生的冲击,实质上就是对江苏融入国际分工产生了冲击,对江苏参与全球价值链带来了挑战,对江苏通过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全球生产要素带来了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着江苏开放型经济引领下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

当然,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作用下,出口企业会通过采取新技术、提高生产率等方式,抵消要素成本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制度经济学理论研究认为,某种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会诱致此类生产要素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反倒是低要素成本会使得企业失去创新动力。从上述意义看,面临要素成本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倒逼机制作用的发挥又会为江苏外贸转型发展带来机遇,那就是“倒逼”出口企业转型升级。

要素成本上升的收入效应机制为江苏外贸转型带来机遇。要素成本的上升,从企业层面看是一种成本负担,但从要素收益的角度看,则意味着要素所有者收入水平的提升。而要素收入水平的提升会相应地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水平和需求层次,从而引领着企业乃至产业的转型升级。实际上,针对需求对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所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Zweimuller和Brunner(2005)的研究早进行了精辟论述:对于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空间经济体来说,通过巨大市场需求容量和需求层次提升所内含的对创新动力引致功能的发挥,内在地培育出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能力。因此,要素成本上升的另一面,即收入水平的提高,会通过需求规模的扩大和需求层次的提升,内生地带动出口企业乃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资源再配置机制为江苏外贸转型带来机遇。面临要素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无论企业层面还是产业层面,无非存在三种可能的选择:一是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创新优势,化解要素成本上升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进行区位转移,将已经失去成本优势的产业或产品生产迁移至更具要素成本优势的国家和地区;三是选择退出市场。就第一种选择而言,很大程度上即为前文所述的倒逼效应。就后两种选择看,无论是迁移还是企业退出市场,实质上都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带来了资源再配置效应。选择退出市场的企业,无疑是低效率的企业,而低效率的企业退出市场所释放出来的生产资源,无疑会流向其他具有更高效率的产业,这是一种资源再配置效应;企业和产业迁移,无疑为新企业和新产业的发展腾挪发展空间,同样也是资源重新配置的表现。实践中的“腾笼换鸟”就是典型表现。

三、江苏外贸转型发展的对策思路

针对要素成本上升带来的挑战,江苏外贸转型发展的具体应对策措施是,增创新的竞争优势以消除要素成本上升产生的不利影响。

合理控制要素价格尤其是工资价格上升,为企业转型升级争取时间。由于江苏外贸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包括工资在内的要素价格如果上升速度过快,势必影响传统比较优势的发挥,而外贸转型升级又不可能一蹴而就,竞争新优势的培育绝不是朝夕之功。何况,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企业,由于原本的利润空间就极其有限,而企业创新需要资金投入需要有一定的利润积累。如果要素成本快速持续上升,无疑会在挤压利润的过程中降低企业的积累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利于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因此,江苏要尽可能地将要素成本增长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为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争取时间,从而避免江苏制造业这一“主导产业”在尚未完成转型升级就过早地“去工业化”。

优化商业环境,降低非生产性成本。企业在经营期间各种支出费用的总和,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成本,通常由要素成本所决定,另一类为交易成本。要素成本即为前文所述的诸如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的成本;而交易成本主要是与制度相关的成本,如市场法制化水平、产业配套环境、政府效率和税费、基础设施以及制度质量等。在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可以通过降低非生产性的交易成本保持和提升企业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应加快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投资体制、要素流动机制、劳动保障机制等配套机制改革,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秩序,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政府效率,从而降低非生产交易成本。这不仅可以抵消要素成本上升带来的冲击,也更有利于外贸发展转型升级。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构建以单位要素成本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战略。伴随江苏对外贸易发展从“低要素成本”时代向“高要素成本”时代的转变,江苏外贸发展已经不能再仅仅依靠低成本要素优势来维持国际竞争力了,必须依托新的竞争优势。因此,江苏未来的外贸发展战略,应该逐步摒弃传统的、狭义的主要依托人口红利等低成本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战略,建立起新型的、广义的以单位要素成本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战略,即充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和要素成本的综合效应,形成综合的要素成本优势。也就是说,在要素成本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实施一些战略措施来提升江苏外向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使得单位要素的实际使用成本得以不断下降,进而保持乃至提升江苏外贸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加大对技术的研发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无疑是促进江苏外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途径,但是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则依赖于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虽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江苏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之一,但总体而言,我们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或者是高端产业和产品的低端环节,附加值相对较低。与美国以及北欧的一些工业较强的经济体相比,江苏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整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由于技术改造和研发投入不足,江苏大多数行业和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核心品牌。以研发投入为例,2012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不足0.68%,而国外跨国公司研发投入占比普遍在3%~5%左右。因此,江苏必须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并加快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其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加强基础研究的自主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人力资本的培育和积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水平。在当前以全球价值链为主导的国际分工和生产模式下,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进而进入高生产成本的时代背景下,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劳动者素质或者技能水平的提升,不仅其本身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而且有利于技术创新,有利于技术设备的改良和改进,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些良性作用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包括:从政府层面看,要高度重视非技术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工作,增加工作前和工作中的再教育和培训投入,对未就业人员以及现有工人提供接受各种技能培训的机会,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教育和社会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强教育经费的投入,为产业升级和贸易转型升级奠定人才基础。此外,从开放经济条件看,由于要素(包括人才要素)跨国流动性越来越强。因此,人力资本的积累,除了依靠自主培育外,更重要的途径和措施就是,制定和实施国际人才战略,吸引全球各国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到江苏来学习、工作、创业,从而增加江苏可用人才总量,改变江苏人才结构,依赖“人才战略”推动贸易转型发展。

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只能局限于一国国内的格局被打破,世界各国的服务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全球贸易结构正逐步向服务贸易倾斜,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也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地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在当前以全球价值链为主导的国际生产和分工模式下,服务不仅成为“链接”不同生产环节和阶段的重要部分,其本身也日益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和高附加值部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密集型的服务经济活动,由于其内在的高端特征从而使得其对要素成本变化的敏感性相对较弱。或者说,此类经济活动能够更好地应对要素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冲击效应。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江苏服务贸易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地位日益上升。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江苏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59.3亿美元,2013年已经达到750亿美元,七年间增长了十几倍。但是,与货物贸易相比,江苏服务贸易的发展还十分滞后。就2013年的统计数据,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508.4亿美元,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占比不足14%。如果说贸易发展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服务业的开放程度的话,那么上述情况无疑表明江苏在服务业开放方面还比较滞后。当然,这种滞后性其实不仅反映在服务贸易统计数据上,同样表现在服务业的利用外资方面。因此,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利用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战略机遇,通过承接服务业和服务产品价值增值环节的服务外包,以推动江苏服务贸易在规模上的扩张和质量上的提升,应该成为江苏外贸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在协同外贸政策和外资政策中助推江苏外贸转型发展。长期以来,江苏外贸发展具有典型的“外资嵌入型”特征,当然,这也是融入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全球价值链的必然表现和结果。因此,江苏外贸转型发展,离不开利用外资质量的提升。在前一轮开放中,江苏引进外资在规模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新一轮的对外贸易发展中,应该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并且确立“全要素”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通过“引资”带动其他先进要素向江苏集聚的功能。实际上,资本流入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资金问题,而是技术、品牌、管理、营销渠道、制度等“一揽子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引资”带动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高级管理人才、研发结构,实现由引资向引进全面优质生产要素的转变。确立“全要素”的发展理念,通过集聚更为全面优质生产要素,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型人才等“外智”,显然有利于江苏外贸转型发展中提升整合各类先进要素进行创新活动的能力。

加快江苏企业“走出去”步伐,提升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的能力。当前,全球价值链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贸易投资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这种一体化不仅表现为贸易流向和投资流向的高度一致性、时间上的同步性,而且表现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互补共存、互动发展的格局。因此,在要素成本上升背景下,加快江苏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江苏外贸转型发展。这是因为,“走出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的能力以及经济国际化水平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利用海外资源、转移过剩产能、缓解贸易摩擦,实现与东道国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拓展发展空间、优化资源配置的必由之路。当前,全球实体经济的产能和要素重组正在加快进行,新技术变革、新产业兴起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并存,江苏加快“走出去”步伐,可以以更多的方式获取国际优质要素和技术,根据产业层次、技术层次、人才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进一步发挥“走出去”在江苏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的积极作用,促进江苏外贸转型发展,增创江苏外贸发展新优势。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江苏外贸转型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并为江苏对外贸易发展转型创造良好的条件,当前的重要突破口就在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通过法制、行政两方面手段,为创新的出现及其商业应用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在要素成本上升条件下,企业需要依赖不断地创新而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以消除要素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鼓励创新既要着眼于改善高端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出效益,更要积极保护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创新与品牌维护。只要有明确的知识产权归属,就应当得到法律的认可与保护;只要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抑或刺激更多产品出口,就应当得到全社会的肯定与鼓励。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社会开展创新的积极性,才能有效促进江苏一般贸易出口的增长和对外贸易实力的增强,也才能为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聚积持久的内生动力。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为江苏外贸转型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而有利于江苏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攀升,有利于外贸转型发展的顺利推进。

努力扩大进口,发挥进口在外贸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促进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体制机制以及思想观念等制约,我们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更加重视出口,而没有对进口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发展进口贸易更多的也只是基于调剂余缺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出口而进口的需要。近年来,则调整为以追求贸易平衡为目标。但对促进江苏产业结构调整却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从而未能利用进口贸易内生地培育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外贸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其实,很大一部分进口贸易的实质,就是放弃本国比较劣势产品和产业,从而可以将生产要素配置到更为有效率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产业之中,进而起到提升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仅如此,在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进口可以获得较本国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等,从而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并且随着一国(地区)对引进技术设备的逐步消化、吸收以及模仿创新等,可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进口贸易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来说,通过进口获得技术,可以节省时间和研发资源,加速本国的技术进步,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内生地培育出外贸发展竞争新优势。可喜的是,近期发生的一些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江苏在外贸转型发展过程中,已开始逐步重视进口贸易的重要作用。比如,在江苏昆山举办的“中国(昆山)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就承载着助推江苏外贸转型升级的重任。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联应用研究重大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WTA006)〕

(张二震,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戴翔,南京审计大学审计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外贸要素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图说江苏制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