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疾病研究

2016-09-10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2期
关键词:亨廷顿禽流感精神分裂症

疾病研究

全球人感染禽流感H5N1流行病学特征

中国疾控中心余宏杰课题组通过系统收集长达18年的全球人感染H5N1禽流感个案数据,首次呈现了1997年至2015年全球人感染H5N1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阐明了自2014年11月以来埃及上升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变化,相关成果发表于《柳叶刀-传染病》。研究发现,人禽流感H5N1疫情主要发生在东亚、东南亚和北非国家,并在2003年至2008年逐渐从东亚扩散到东南亚、西亚和非洲。全球人禽流感H5N1总病死率为53.5%,但各地区有所差异。从全球范围看,67.2%的病例发生在12月至次年3月,而且2015年报告了最多的病例。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19岁,同时80%的病例在35岁以下,但埃及死亡病例的年龄中位数高于东亚和东南亚死亡病例。该研究为下一步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发、疫情驱动因素的研究和防控提供了科学证据。

人感染H5N1禽流感疫情全球分布图

不同地区、性别和结局的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年龄分布

精神分裂症研究进展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研究组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明国丽研究组合作,通过基因敲除小鼠模拟了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症状,确定了CRMP2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证实成年突触和神经环路形成异常,可能是导致cKO小鼠表现出精神分裂症样行为的基本原因,研究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幻觉、幻想、情感失调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大脑发育异常引发的,具有较高的遗传性,影响全球约1%的人口。CRMP2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参与细胞骨架的动态调控和囊泡运输调控。该研究为今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研究和临床药物筛选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Angelman综合症和自闭症的发病机制的理解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永清研究组与上海神经所熊志奇组的合作,发现Ube3a对Tkv负调控作用在哺乳动物中保守,为理解Angelman综合症以及自闭症的发病机理以及治疗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研究论文发表于《PLoS遗传学》。Angelman综合征是一种神经发育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严重的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共济失调、癫痫、语言缺失、自闭并伴随不合适大笑等异常行为,所以该疾病又称“快乐木偶症”,是由E3泛素连接酶UBE3A的突变或缺失导致的。深入研究 UBE3A在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理解Angelman综合症和自闭症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潜力。

烟草化合物促癌原因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系易静研究组考察蛋白质调控异常对烟草致癌促癌的影响,揭示了烟草化合物诱导氧化应激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原因,研究结果发表于《癌基因》。长期以来,吸烟诱发癌变和促进癌症发展,被认为是烟草成分损伤DNA带来的基因突变。其中,头颈部癌与吸烟有明显关联,其关联甚至比肺癌更高。头颈部癌是一类原发于头颈部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喉癌、口腔癌等,我国的发病率约为9/10000,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2%,在发生前往往存在长期的局部慢性炎症。蛋白质修饰的异常在慢性炎症向肿瘤发展的早期过程中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为最初携带受损DNA突变基因的细胞最终变为癌细胞营造了条件。

导致细胞衰老的驱动力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实验室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合作,通过筛选具有逆转人类细胞衰老潜能的基因,发现转录因子NRF2(NF-E2-related factor 2)介导的细胞抗氧化通路的紊乱是导致细胞衰老的驱动力。通过筛选具有激活NRF2通路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发现一种用于治疗脂肪肝的NRF2激动剂奥替普拉(Oltipraz)可以延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进程,并提高其体内活性。该研究成果于发表于《细胞》杂志。儿童早衰症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人类早衰类疾病,患者从1岁开始衰老,其平均寿命仅为13岁,多死于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的心血管疾病。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于人类衰老的认识,而且为延缓衰老及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靶标和策略。

人干细胞扫描电镜图

NRF2抗氧化通路的紊乱是儿童早衰症干细胞衰老的驱动力

抗乙肝病毒新基因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周钢桥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首次发现一种“整合因子复合体”基因INTS10可激活人体先天性免疫功能,发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揭示了“整合因子复合体”具有此前从未被发现的抑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新作用,为其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有助于深入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分子机制,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候选生物靶标。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整合因子复合体”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复合物,由至少12个成员组成,能够介导核糖核酸的加工,进而在基因组损伤应答、肿瘤的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亨廷顿舞蹈症研究进展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晓江研究组致力于研究亨廷顿舞蹈症这一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机理,研究论文发表于《PLoS遗传学》。亨廷顿舞蹈症,又称大舞蹈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欧美人群中,平均每十万人中有5至10人罹患此病。病人的主要症状包括运动,认知功能及情感障碍。研究利用人源亨廷顿突变蛋白氨基端片段取代小鼠内源性亨廷顿蛋白制备了亨廷顿基因敲入小鼠,发现仅靠氨基端片段的亨廷顿蛋白不足以保证小鼠的胚胎发育但可以造成亨廷顿舞蹈症的表型。而缺失氨基端片段的亨廷顿蛋白对神经元的发育分化是必需的。通过去除亨廷顿突变蛋白氨基端可能会有效地治疗该疾病。

食管鳞状细胞癌遗传变异图谱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贾卫华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美国NIH等多家机构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开展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全基因组研究,绘制出广东食管鳞状细胞遗传变异图谱,相关结果发表于《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广东是食管癌高发大省,人群具有独特的遗传背景及生活习惯。论文报道了一系列新的影响癌症转归和生存的基因突变(如VANGL1)、基因异常表达(如miR-4707-5p)和特征性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并进行了深入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和癌症信号通路研究。该项研究鉴定了广东食管鳞癌的突变谱,为进一步筛选更为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了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亨廷顿禽流感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模仿人类“尬舞”的动物们
禽流感
以亨廷顿改革理论比较戊戌变法和改革开放
亨廷顿病的症状与治疗
阳光 沙滩 冲浪
发现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