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备借贷便利创设背景及使用情况分析

2016-09-10李婷温善文

时代金融 2016年20期
关键词:常备中央银行流动性

李婷 温善文

【摘要】2013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原有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基础上,创设了新型流动性货币政策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LF)”。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功能为流动性供给,金融机构在缺乏流动性时通过抵押的方式与中央银行“一对一”交易,取得贷款。常备借贷便利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创设,是对国外中央银行先进经验的学习,对中央银行管理货币流动性起补充作用。本文将探讨常备借贷便利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創设背景,使用情况及实际效应。

【关键词】长期借贷便利 流动性供给

一、“常备借贷便利”的创设背景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流动性持续紧张,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国内外宏观经济趋势

2013年初,受美联储推迟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增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国内流动性紧张,货币供不应求,市场利率大幅上涨。此外,作为中央银行流动性投放主要方式的外汇占款,受跨境资金波动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原有的大幅顺差逐渐缩水,导致外汇占款从高增长变为低增长。

2012年以前,货币当局外汇资产同比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5%~20%,2012年以后,外汇资产出现持续低增长,“外汇”规模下降,说明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提供的流动性供给减少,由此产生了短期流动性补充的需求,基础货币缺口亟需弥补。

中央银行原有的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具有强刺激性,且时滞性问题严重,覆盖范围广,个别工具的运用会引起市场预期、利率水平等的巨大波动。在原有货币政策工具难以调节短期流动性问题的背景下,“常备借贷便利”应运而生。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已颇为成熟,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它针对性强,能实现央行与单个金融机构的定向交易,降低传统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剧烈刺激,同时也能使资金定向流动到实体经济;二是期限短,更具灵活性,央行在短期解决流动性紧张之后将提供的贷款收回,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流动性扩张;三是金融机构变被动为主动,在自身流动性不足时主动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有效缩短了货币政策时滞问题。

(二)金融机构资金运用问题

2013年中期,我国商业银行发生一场“钱荒”,银行间隔夜拆解利率飙升,最高时超过了13%。但是,在银行间流动性紧张的同时,我国货币供应量M2依旧保持将近16%的同比增长速度,可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非货币供应总量不足,而是出现结构性的流动性分布不均。

我国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方面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在其总的资金运用金额中,中长期贷款占比长期保持在50%左右,投放对象为资金回收期长,商业盈利期长的行业,造成大规模的资金难以及时收回,易产生不良贷款;而资金来源方面,活期存款在资金来源中的占比接近30%。短期负债与长期难回收资产的不匹配,使银行面临巨大的流动性紧张风险。

二、“常备借贷便利”的使用情况

作为原有货币政策基础上的创新政策,“常备借贷便利”设立以来,带来的货币投放起到补充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

从操作时间来看,常备借贷便利与逆回购基本属同期操作,操作集中在2013下半年,2014年第一季度以及2015年第二季度;从操作交易量来看,也与逆回购基本持平,在2013年甚至超过了央行同期逆回购的交易量。由此可见,常备借贷便利这一货币政策,正在成为公开市场操作的重要补充。

(一)刺激小微企业发展

公开市场业务的回购操作针对一级交易商中的存款类金融机构,评审机制严格,中小金融机构没有资格被纳入一级交易商名单。在全国流动性紧张的背景下,虽有频繁的回购操作,但中小金融机构仍面临货币不足压力。“常备借贷便利”针对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通过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为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四类。

以往央行流动性注入大型银行,造成货币市场流动性空间分布不均,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难以得到解决。由于常备借贷便利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的贷款流向互联网、医疗卫生、铁路运输等行业,降低了这些领域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国务院鼓励创业、创新的经济政策导向下,以常备借贷便利为主导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手段,可以有力支持地方小微企业以及民营经济,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深化市场改革。

(二)帮助构建“利率走廊”的短期利率调控方式

“利率走廊”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存贷款便利机制,从而依靠设定的利率操作区间来稳定市场拆借利率的调控方法。一般来说,“利率走廊”机制以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在贷款利率为利率上限,以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利率为利率下限。

在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当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因此,下限采取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更大;就上限而言,常备借贷便利政策的利率是央行与商业银行直接交易的利率指标。2014年常备借贷便利试点展开后,隔夜、7天、14天的借贷利率分别定为5%、7%以及8%,2015年上半年,中央银行将常备借贷便利的14天期取消,同时下调了前两种期限的利率水平,分别由5%降至4.5%,7%降至5.5%,在目前流动性紧张的局势下,该下调操作能够缓解利率的大幅波动,这与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政策目标是一致的。

三、总结

在外汇市场波动频繁、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恶化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上的众多中小型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短期不足风险。符合要求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在自身流动性不足时,可以通过常备借贷便利获得央行短期贷款,帮助其度过“钱荒”难关。

从这一基本目标以及2013年以来的操作情况来看,常备借贷便利的操作不会很频繁,中央银行调节流动性的最主要工具仍是传统货币政策,但适当的结构性货币政策,能避免强刺激,平滑货币市场,因此,常备借贷便利的设立是一个很好的改革。中央银行以设定的利率向市场传递货币政策信息,也是有效引导市场利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胡岳峰.关于中国新兴货币政策工具“常备借贷便利”的解析与国际比较《金融经济月刊》.2015,第1期:18-19.

[2]李若愚.创新流动性管理工具:SLF.《中国外汇》.2013,22期:74-75.

[3]汪川.“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的理论及政策分析.《经济学家》.2015,05期.

作者简介:李婷(1995-),女,汉族,山西大同人,本科,保险与风险管理方向;温善文(1995-),男,汉族,福建三明人,本科,精算与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常备中央银行流动性
央行下调常备借贷 便利利率10个基点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怀 友
常备白酒巧祛病
外汇储备变动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组织成员流动性对组织学习中知识传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