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形势下 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变革

2016-09-10侯一民于洋

时代金融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变革风险管理互联网+

侯一民 于洋

【摘要】“互联网+”形势下,传统商业银行风险弊端日益显现,风险管理急需变革。本文阐述了互联网+”形势下,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弊端以及遇到的新机遇和改革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 传统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变革 措施

一、引言

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风险管理能力是衡量它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互联网+”这个概念被提出是在2015年3月,与它结合的对象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现代制造和物流技术,在新的互联网技术产品不断创新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变革将成为必然的趋势。基于“互联网+”的大好发展形势,充分融合渗透互联网技术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是提高各个商业银行综合能力的有效保障。因此,笔者写作的出发点将是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弊端,通过“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种种冲突与矛盾,然后提出其变革的必要性,并探究如何做好当前环境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新变革,以供相关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弊端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本质上来说指的是对于商业英航经营过程中的业务风险的事前评估与识别、事中检测与处理以及事后反馈等综合性过程,其目的旨在为商业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随着经济越来越全球化和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化情况的发生,我国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策略越发显得不适应当前多变的环境。从目前金融领域的突出问题来看,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棘手的挑战之一。银行自己的发展良好与否不仅受到风险管理水平的影响,更直接地说,银行的持续化经营受到风险管理水平影响。当然更严重的是,如果管理不善的话,整个金融系统都可能引发紊乱。我国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的方法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形成了一些问题,一方面这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分不开,另一方面与我国金融业发展不成熟且不完善有关。与此同时,与当前一些金融领域发展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仍然比较落后,还有很多领域跟不上别人的发展速度,滞后性比较严重。

(一)“Parkinson”式管理思维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与理论水准还有一定差距,这里特指自动化、海量化的风险管理标准。从管理思维上看,我国的风险管理仍停留在Parkinson式的人工化模式,即通过在商业银行机构中设置大量层级和岗位来管理工作,这与目前通过智能端、信息化手段来管理商业银行大数据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没有规范化的组织制度,当然科学的协作机制也就无从谈起。此外,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仅仅在我国少有的商业银行中存在,对应的在风险管理领域有突出作为的管理人也是凤毛麟角,因而商业银行在承担风险管理职责方面权威性不够。不仅如此,传统机械式组织结构的弊端带来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管理体系的健全与系统性、银行能够独立经营、外界环境因素的波动情况、制度的明细化程度等。

(二)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内控效率低

传统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往往面临海量的数据资源,对目标客户的有效信息的整合效率低下,数据管理显得闲散、不规范并且往往还有数据不全、遗失等原则性问题的发生。当数理统计、金融风险监管理论、IT技术、风险计量等学科大力发展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杆也越来越关注这方面了。过去互联网技术不发达的长时间以来,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用的管理技术主要依靠人为审批,因此模式显得简单和粗放。然而我国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却是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从国际形势到国内现状,从而确定行业类别的风险限额,在选择合适的客户授予相应的信用额度。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严重落后,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有的时候还会发生客户资源和信息失真情况,因此风险管理量化的技术还不能同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形势,不仅如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效率低下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风险管理方法落后

首先从理念上来看,风险管理在中国还没有给予相当的重视。相比国外银行将风险管理与创造利润同等看重来比,中国的商业银行更看重利润创造,没有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与业务创造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其次,中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方法大部分还依靠相关专家经验式的判断而不是现代化的量化标准,对于一些时效性要求很强的交易往往由于传统商业银行人为审批的拖拉和一些规章制度模糊导致的低效率使得风险管理工作难以进行,这严重阻碍着商业因在新的“互联网+”形式的可持续化发展。

三、互联网+形势下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新机遇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将使得银行在获取客户互联网上行为数据上失去可能,银行分析和了解自己的客户行为和习惯将变得困难。因此,商业银行转换职能通过大数据和定量分析为特征的精细化风险管理才能迅速捕捉市场变化的信息。不仅如此,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形势,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数据源可以被有效拓展,数据不仅多元化,而且精度非常细致和全面,能够保障客户行为数据的准确性;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传统风险管理的模型方法也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不仅从运算方法和模型精度上得到优化,更重要的是从风险观测视角上得到优化,这就有利于IT整体框架的优化。笔者认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就像是对银行核心系统的关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科学化处理,从而使得银行获取客户资源更加容易,获得的信息更加真实,获得信息的时间更加及时,获取信息也更加安全,因此这要求传统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变革迫在眉睫。

四、如何变革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

我国宏观经济体制相比其他国家比较特殊,国内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又比较晚,因而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等,它们的银行业中已经成熟推广的一些数理性的风险管理方法,如市场风险管理VAR模型、信贷风险矩阵模型等多元统计方法,并不能完全适用我国的情况。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如下变革策略建议:

(一)完善风险管理综合评估体系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要完善过去粗犷的风险评估系统,建立综合性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具体来说,管理者参考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股权结构的变化,当符合商业银行战略定位的风险管理体系被建立后,现有的组织架构将逐渐被改变成由银行董事会及高级经理直接领导的形式,银行的各个业务部门从此将会与一个新兴的风险管理部门紧密联系。只有通过系统、完整的系统才能避免个别网络黑客进行客户信息与资源的恶意盗取,从而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与银行信誉的可持续化建设。与此同时,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潜在客户、目标区域和特定行业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全面把控银行经营风险。笔者认为,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支持,采用先进科技,完善风险管理综合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实时、动态分析风险管理相关数据,才能有效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二)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有的时候比具体的风险控制手段重要。在规避资金安全风险的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往往产生于一个科学有效的理念之上,换句话讲,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理念极容易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破坏现有的金融安全环境。从发达国家中很多优秀的金融机构倒闭案例中,笔者认为风险控制不当而往往是银行倒闭的直接原因,但是原因最终还是风险控制意识不强。因此,经营的重要基础必须建立在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之上,这是整个银行的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都需要了解的。他不仅体现在加强银行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还要求他们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增强自我约束力,还要利用大量的业务上的风险估计案例来提高风险控制人员对潜在风险的敏感度,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不能松懈,从而保持高度警惕性,形成防范风险的安全措施。

(三)优化风险管理方法

首先,利用第三方管理平台,对客户征信数据库进行完善和补充,全面升级客户信息与资源。由于传统商业银行在关于客户信息与数据上仍保持封闭的状态,与外界数据库的交流与合作很少,使得其在保护和建立信息安全的道路上显得孤单和无助,因而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平台上,需要强化与外部数据库的合作和交流,促使多边平台完美建立。其次,优化风险管理方法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一线执行内部风险控制的员工表现优异的应有所奖励,对业务操作过程中违规经营的人员严格追究责任。只有通过奖惩制度的合理建设,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被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使得业务人员在业务办理中严于律己,控制不当的风险。最后,金融机构金融信息报告与披露制度需要被完善,从多个角度披露企业财务信息之间的勾稽关系,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全面了解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从而及时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

五、结论

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变革将是银行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受国内环境和国外环境的影响,我国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仍然存在诸多弊端,风险管理效率仍然较低,亟待提高。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和自身发展的特点,从风险管理系统、风险把控意识以及具体的方法上优化完善,从而为推动风险管理带来新的契机。笔者相信,在“互联网+”形势下,传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变革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商业银行在摄取更多的互联网要素的过程中,只要科学合理地控制好风险来源,新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可以实现的。

猜你喜欢

变革风险管理互联网+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变革开始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