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章怀太子墓双面壁画

2016-09-09王晶晶

文物天地 2016年6期
关键词:侍女甬道侏儒

王晶晶

中国古代壁画指绘制在建筑墙壁上的美术作品,包括官殿邸宅、寺观洞窟和墓葬三种形式。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信仰崇拜,更多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时尚,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中最具魅力的一颗明珠。而唐墓壁画又是古代壁画中最为绚烂的一朵艺术之花。唐代因为社会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从上到下掀起了厚葬之风。唐代较大的墓葬一般都绘有壁画,三品以上的大墓,壁画内容更丰富,绘制水平也更高,可以说墓主人生前身份地位的高低,决定了唐代墓葬的规模形制及壁画的内容和水平。

章怀太子李贤,是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旧唐书》卷八十六记载:“章怀太子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永徽六年,封潞王。显庆元年,迁授岐州刺史。其年加雍州牧、幽州都督。时始出阁,容止端雅,深为高宗所嗟赏。……龙朔元年,徙封沛王,加右卫大将军。咸亨三年,改名德,徙封雍王,授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如故。食实封一千户,上元元年,又依旧名贤。上元二年,孝敬皇帝薨。其年六月,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寻令监国。贤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此外,太子还招集了一些大臣和文儒,对范晔的《后汉书》进行注释,“书奏,帝优赐段物数万”。从史料中可见,章怀太子除深得高宗喜爱之外,其政治才能和文史学识均得到朝野的一致认可。此后章怀因遭武后所宠信的正谏大夫明崇俨所陷害,为武后惩办,《新唐书》卷八十一载:“帝素爱贤,薄其罪。后曰:‘贤怀逆,大义灭亲,不可赦,乃废为庶人”,幽禁巴州。武后及位时,派左金吾将军丘神勋前往巴州,逼令其自杀,葬于巴州,时年三十一岁。神龙初(706),中宗李显复位,追赠李贤司徒,派使臣迎太子丧柩,以雍王身份陪葬于乾陵。景云二年(711)睿宗追赠皇太子,谥日“章怀”,并将其妃房氏尸骨搬来与之合葬。

章怀太子墓全长71米,为砖砌双室墓,由四个过洞、四个天井、前甬道、前室、后甬道、后室组成;出土有壁画五十多组,面积达四百余平方米,是目前已发掘的唐墓中保存最为完好、内容最为丰富的墓葬壁画(图一)。

其墓道长20余米,墓道东壁由南而北依次为《青龙图》《狩猎出行图》《客使图》《仪仗图》,西壁依次绘《白虎图》《马球图》《客使图》《仪仗图》。第一过洞东西两壁各画一廊式木建筑,为三开间,其中各有一人,或坐或立,为值侍官吏。第二过洞东西两壁画7杆列戟图,第三、第四过洞东西两壁以及前甬道的东西两壁各绘一系列侍女和内侍图。前室四壁上端用赭红画影作木结构建筑,将壁面分为二开间,内各绘一组宫女休闲图,南北壁拱券门两侧各绘宫女和侏儒像。后甬道东西两壁各依次画一系列官女和内侍。后室壁面二开间,内绘官女游憩图。

本文所示的《侍女侏儒图》(图二)双面画位于前室南壁西侧,其东侧也绘有一幅风格相同的《侍女侏儒图》(图三)。两幅壁画上均绘有三人,其中两位均为侍女,一位为侏儒,所不同的是东侧画中的侏儒为男性,而西侧画中的侏儒为女性。

南壁西侧壁画中三人呈三角形排列,一侍女头梳高髻,体态丰腴,着黄色长袖襦,下着绿色长裙,云头履,披白色披帛。中间侍女头梳双丫髻,身着翻领胡服长袍,绿领黄衫,腰束黑色革带,内穿白色束口裤,足登软线鞋。女性侏儒头梳高髻,粗眉大眼,大腹便便,着红褥绿裙,黄色披帛居于画面下角。

此幅壁画内容在以往所发表的资料中都能看到,也为大家所熟识。但我们这次所关注的重点并不在此,而是在这幅壁画的背面。在我们整理修复这幅壁画的时候,我们的文保工作人员在它的背面发现了被覆盖的另一幅两人侍女图壁画(图四)。

李贤神龙二年(706)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墓中已绘有壁画,后又于景云二年(711)追封为章怀太子,将其妃房氏与之合葬时,为配合太子身份对墓室壁画进行了二次增绘。从绘画风格上看,墓道及过洞的壁画与甬道和墓室壁画在风格上有着一定差异,前面的壁画有着从初唐到武后时期的痕迹,而从甬道到墓室的壁画就已然呈现出盛唐的气息。不仅如此,1971年文物单位在发掘太子墓时就发现壁画中有叠加重绘的现象,这说明墓中壁画除了增绘外,还对原有绘好的壁画进行了重新绘制。

唐墓壁画在绘制时,为保证墙面的平整,土墙会铲平,砖墙会用浆泥将砖缝堵塞,然后抹上草拌泥作为底层,再在其上抹一层掺有植物纤维的白灰泥作为地仗层,而地仗层往往很薄,厚度仅为几毫米。在揭取壁画时,地仗层与底层的草拌泥层附着力较强时,会将其和部分草拌泥一起揭取下来。章怀太子墓被二次重绘的壁画,因壁画底子已经很平整了,所以仅仅是在原来绘制的画面上再抹了一层白灰泥做覆盖成为新的画底,再在其上重新绘制。这幅《侍女侏儒图》的背面在揭取时仅留了很薄的一层地仗层,透过这层白色的地仗层可以看到第一次绘制的画面。尽管我们从背面看到的只是底层画的反相一面,不像正面那么清晰,但仍然可以让我们欣赏到已被覆盖的壁画原貌。

这幅底层壁画左侧是一位头带幞头、着红色翻领男式胡服的女侍,双手捧一包袱;右侧侍女头梳高髻,眉目清秀,着黄色长袖褂,披深紫色披帛,手持团扇。经仔细观察,右侧侍女下层原绘有一侍女形象,现可辨其右肩及长裙,其余部分与上层侍女重叠在一起,似未着色。

可以看出,公元706年第一次绘制的壁画是一前一后两个人物,采用的是平列式布局,右侧侍女虽有改动的痕迹,但只是高低位置的变化,人物造型略趋苗条,面庞较为圆润。整体构图平铺直叙,衣着裙裾线条拘谨单一,缺乏灵动感,色彩以红绿黑为主,使用平涂的手法,风格凝重沉稳,具有早期唐墓壁画的风格特点。

而公元711年第二次绘制的壁画在人物数量上不仅多了一人,在构图设计上也比第一次的画面富于变化,显得错落有致,具有很强的动感。人物的造型更加丰满富态,表情更具个性。服饰线条流畅,一笔之间毫无犹豫停顿之处,显示出披帛衣裙等的飘逸和质感。色彩上多用原色并大量运用了黄色等较为明快艳丽之色,又采用晕染的手法,浓淡过渡,并适当留白,使得衣服的色泽自然而富有立体感,表现出富丽高贵的官廷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盛唐的绘画风格。

结合已揭取的其他前墓室壁画来看,除前室北壁因设墓门,画面较窄,仅绘两名侍女外,章怀太子前墓室壁画中的侍女,都以三人组合形式出现,人物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呼应,同时运用周围的自然环境来烘托,表现出情景交融的状态,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在绘制技巧上也更加成熟,笔墨流利,勾勒遒劲,色泽绚丽。所以可以肯定章怀太子墓壁画两次的绘制,因墓主人身份的改变,绘制壁画的画师身份应该也大有不同,后者画师的身份应高于第一次绘制壁画的画师。

从目前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章怀太子墓壁画的整理情况来看,仍有可能发现存在双层绘制的壁画,所以这次首次出现在大家眼前的双层画,也许并不是第一幅。我们期待着在以后的壁画整理和保护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责任编辑:李珍萍)

猜你喜欢

侍女甬道侏儒
“侏儒”蜻蜓
弈棋侍女图
从刘邦对“甬道”的学习解读其学习特点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莫高窟第61窟甬道为元代西夏遗民营建说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养人像蠡探
侏儒的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