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主修专业与CET3成绩的关系分析
——以浙江某职业学院为例

2016-09-09付明端柳文娟

丝绸 2016年8期
关键词:外语系历年语种

方 峥, 付明端,柳文娟

(1.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杭州311231;2.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18)



高职院校大学生主修专业与CET3成绩的关系分析
——以浙江某职业学院为例

方峥1, 付明端2,柳文娟1

(1.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外语系,杭州311231;2.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18)

通过对5年来(2010—2014年)浙江某职业学院全校各非英语专业学生10次CET3(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共计22957人次的成绩统计,分析主修专业与CET3英语成绩的相关性,找出全校8个系(院)非英语专业考生CET3成绩差异的规律。结果表明:在8个不同系的考生中,外语系小语种专业学生(俄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历年来的平均成绩、同年2次考试成绩提升和适应试题难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余专业考生。这是因为外语系小语种专业学生受主修专业训练的影响,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强的能力了解母语之外其它语言的背景文化。因此在对非语言类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英语国家背景文化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

CET3成绩;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主修专业;英语教学;背景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相关制约因素的研究是当前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界关注的热点。已有研究报道了教师素质[1]、教学模式[2-3]、教学方法[4-5]、学生基础[6]、学习兴趣[7-8]等因素与英语教学效果的关系。通常研究采用典型案例分析、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现状分析。然而,采用案例分析、随机抽样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观事实,但有可能导致以偏盖全的差错;问卷调查虽然可以对主观设计的问题获得有益的信息,但是存在主观主导的问题,不易发现主观上还没有发现的客观问题。克服现有调研方式的不足,提出更客观、更全面的分析调查方法,是揭示更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效果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通常不及其它本科院校重视。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都不如本科院校学生,很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特别是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计划的推进,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的重要性需要得到重新认识。201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了《高职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而且配套推行了检查高职英语水平的等级考试,如B级(PRETCO-B)、三级(CET3)、四级(CET4)和六级(CET6)考试,其成绩既是高职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依据,也是教育部对各高职院校进行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重新认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教学,寻求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已成为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迄今没有比各级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影响力更大的评价手段。因此,以一个学校全校不同专业学生多年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成绩分布特征为切入点,探寻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内在规律,对该校大学英语教师寻求针对性更强、更符合自身规律、能更有效提升自身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方法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试图从分析一个学校多个专业、多年以来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分析为切入点,采用全数据、多角度交叉分析的方法,剖析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主修专业与CET3成绩的关系,分析学生主修专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揭示大学英语教学内在规律,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浙江某职业学院非英语专业的英语CET3(大学英语三级考试)成绩为样本,其中包括全校各系(酒店管理系、艺术系、烹饪系、旅行社管理系、旅游规划系、工商管理系、外语系及继续教育学院)5年来(2010—2014年)10次CET3共计22957人次的成绩。

(二)研究问题

剖析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主修专业与CET3成绩的关系,分析学生主修专业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揭示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的内在规律性因素。

(三)研究步骤

a)将CET3成绩,分年、次、系、专业输入Excel表格。

b)使用Excel软件对CET3成绩进行统计,求出历年、历次各系和全校的CET3平均成绩,求出全校各系历年、历次CET3平均成绩与历年、历次全校总平均成绩的差,求出5年全校各系的总均差;求出历年全校各系第二次考试与第一次考试平均成绩的差,求出全校各系二次考试成绩差的5年总和等。

c)将Excel软件数据处理的结果输入Origin软件,利用Origin软件制作各种比较图形。

d)根据比较图形分析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考生主修专业与其英语CET3成绩的关系,并分析该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特点和问题,寻找影响该校CET3考试成绩的深层次重要因素。

二、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考生主修专业与CET3成绩关系的分析

1.全校各系(院)历年考试平均成绩比较

表1为酒店管理系、艺术系、烹饪系、旅行社管理系、旅游规划系、工商管理系、外语系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校8个非英语专业系(院)2010—2014年5年期间共计10次22957人次CET3考试的平均成绩。为了直观和方便比较,将表1中数据绘制成图1。图1中纵坐标是各系历年各次CET3考试的平均成绩;横坐标是考试年次,横坐标刻度上标注10-1表示2010年上半年(6月)举行的CET3考试,10-2表示2010年下半年(12月)举行的考试,其他以此类推。

表1 非英语专业2010—2014年5年期间10次CET3考试平均成绩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外语系非英语专业(即小语种专业,西班牙语、俄语、日语、韩语)考生5年来各次CET3考试的平均成绩,除了2010年第1次CET3考试的平均成绩略低于工商管理考生的平均成绩排第2外,接下来的9次考试都高于其他系考生的平均成绩。而继续教育学院考生4年来(2011年开始成立该学院)各次CET3考试的平均成绩,除了2014年第2次CET3平均成绩达到全校平均成绩外,其它7次考试,明显低于其他系考生所得平均成绩。

图1 全校各系历年历次平均成绩注:外语系为非英语的小语种专业学生。

这主要是因为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与其它系的学生是不同批次录取的,其高考录取分数比其它系的高考录取分数低一个档次,也就是通常人们认为学生基础不同所致。但是,外语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并不明显高于其它六个系,也没有专门对英语高考成绩的单科要求。相反,工商管理系的学生由于报考人数多,每年的录取分数要高于其它系,另外,酒店管理系的考生在招生时有专门的英语口语面试。

就学生基础而论,应该是工商管理和酒店管理系的考生在CET3考试中体现出优势。但是由图1可见,工商管理和酒店管理系的考生在CET3考试中并未体现出像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那样的明显优势,总体而言,除外语系和继续教学学院外,其余六个系在5年期间的10次考试中,成绩比较接近,而且按成绩高低排序的名次相互间交替变换。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在5年历次CET3考试中,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系考生的平均成绩,这种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的英语CET3考试成绩成规律性。

(1)全校各系历年CET3第二次考试平均成绩比较

图2是将图1中历年第二次CET3考试平均成绩分离出来显示。由图2可见,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在历年第2次CET3考试中,其平均成绩相比全校平均成绩保持6分以上的优势,并明显高于其他专业。除继续教育学院以外,其他系历年各次CET3第2次考试平均成绩比较接近,与全校平均成绩的差距一般在3分之内。

图2 各系历年第二次CET3平均成绩

(2)全校各系历年CET3第1次考试平均成绩比较

图3是将图1中历年CET3第1次考试平均成绩分离出来显示。由图3可见,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在历年第1次CET3考试中,其平均成绩相比其他专业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但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为什么能连续5年在第1次CET3平均成绩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在第2次CET3考试平均成绩中体现明显优势呢?

图3 各系历年CET3第1次考试平均成绩

(3)各系CET3考试5年总均差情况分析

(1)

(2)

图4 各系考生5年总均差

由图4可见,在平均线以上的有外语系小语种专业、酒店管理系、旅游规划系、旅游管理系和工商管理系,在平均线以下的有继续教育学院、艺术系和烹饪系。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所取得的总均差远高于其他非语言专业,是排第2名酒店管理系的2倍多。体现出了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在CET3考试中的显著优势。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在全校8个非英语专业考生中,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在CET3考试中体现出了显著优势,特别是在历年第2次考试中体现的优势更加明显。这种现象背后一定蕴含着某种内在规律性因素在起作用,值得深入探究。

2.全校各系考生历年两次CET3平均成绩变化情况

历年CET3均由各系非英语专业学生报考。如第1次考试不通过或不理想,可申请参加第2次考试。通常第1次考试在5月份,而第2次考试在当年的12月份。因此,同年两次CET3平均成绩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各系学生在两次考试期间的学习效率。图5是各系考生历年2次CET3平均成绩之差。从图5中可以看出,只有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能够连续5年保持两次CET3平均成绩之差高于全校两次CET3平均成绩之差,且比全校平均值高出5分以上,且除了2014年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的两次CET3平均成绩之差,即第2次CET3成绩的提升幅度都最大。

图5 各系考生历年两次CET3平均成绩差

为了更明确和直观地说明外语系小语种考生在历年第2次CET3成绩提升优势,将5年两次CET3平均成绩之差求和进行比较,如图6。由图6可见,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第2次CET3平均成绩相对于第1次CET3成绩的提升幅度遥遥领先,远远超出全校其他各系,其5年总提升幅度是排序第2的旅行社管理系的4倍多。可见,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在CET3考试中可提升的余地更大,其英语学习的效率更高。

图6 全校各系5年二次CET3平均成绩提升情况

3.考试难度适应能力

CET3难度系数α由式(3)求得。

(3)

图7为外语系小语种专业和全校的在历年不同的难度系数下的平均成绩。从图7中可以看出,难度系数越高的考试年次,外语小语种专业考生的平均分高出全校平均分就越多,其中,2012年第2次CET3的难度系数最高,该次的CET3全校平均分最低。由于CET3考试系统于2012年进行考试改革,2012年下半年CET3试卷内容进行了更新,尤其是听力部分,难度较往届明显提升。在没有考试真题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失分较以往考试更严重,因此该次CET3全校平均分明显低于其它年次的CET3全校平均分,但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的平均成绩高出全校平均成绩更多了。说明,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对于英语试题难度的适应能力好于其余专业考生。

图7 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适应CET3难度情况分布

可见,外语系小语种专业学生在历年历次CET3平均成绩、同年第2次考试成绩提升和试题难度适应能力等方面相比本校其余专业考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二)导致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CET3成绩优势的原因分析

1.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的基础不是其CET3优势的关键因素

外语系小语种专业学生在CET3中体现出明显优势,表明其英语学习效果明显好于本校其它专业考生。按照现有教育理论,学生基础是决定其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这种理论可以从继续教育学院考生的CET3成绩状况得到印证,因为续教育学院学生的录取高考分数明显低于本校其它系的学生,所以他们的CET3成绩也明显低于其它系的考生。

但是,这种理论不能解释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在CET3中体现明显优势的状态。因为,外语小语种专业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除了继续教育学院以外,在其它7个系中并没有明显优势,也没有在录取时提出英语的高考单科成绩要求。相反,工商管理系的学生由于是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多,他们的高考录取分数通常会比其它系高。另外,酒店管理系,由于其将来职业的要求,录取前需要通过英语口语面试。可见,学生基础不是导致外语系小语种考生在CET3成绩明显优势的关键因素。

2.师资不是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CET3优势的关键因素

按照现有理论,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师资力量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但是,作为公共课的英语教学,在同一个学校中,是采用集体备课、教师轮换的措施来保证公共教学资源在全校各系之间的公平配置。虽然不同的任课教师会有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就整个系和5届学生轮换的整体效果来看,不同系之间的师资力量应该基本平衡,不会有明显的差异。可见,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的CET3成绩5年一贯制地明显好于其它专业的关键因素不是师资因素。

3.文化交流课是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CET3优势的关键因素

从以上分析可知,常规因素并不是导致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的CET3成绩5年一贯制地明显好于其它专业的关键因素。说明一定蕴含着通常不被重视的影响英语教学效果的其它重要因素。仔细分析外语系小语种考生与其它系学生的共同区别在于,外语系小语种考生的主修专业也是语言学(俄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 )。虽然他们不可能像对待主修专业那样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英语。但是,在他们的主修专业中,有一门跨文化交流课程,在这门课程中,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自身母语之外的其它语言国家的背景文化,虽然不是直接去了解英语的背景文化。

这种在主修专业中训练起来的理解、接受其它语言文化的能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被外语系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应用到英语学习中。导致外语系小语种专业的学生理解英语背景文化的能力明显强于其它主修专业为非语言专业的学生。因此,可以认为,导致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历年CET3英语考试成绩稳定明显好于其它非语言专业考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外语系小语种专业学生能更多地接触非母语的背景文化,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帮助提升英语学习效果的英语背景文化。

(三)加强英语背景文化引入的初步尝试

由图1、图2和图5可见,继续教育学院考生在2014年的第2次CET3成绩表现出了反常,改变了往常远低于其它系考生CET3成绩的被动局面而达到了全校平均成绩。特别是由图5可见,继续教育学院考生在2014年的两次考试中,第2次CET3成绩比第1次CET3成绩的提升幅度甚至超过了一直以来遥遥领先的外语系小语种专业考生,当然,只是提升幅度,并不是平均成绩超过了。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意识到背景文化对英语学习效果提升的重要性,尝试性在继续教育学院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了英语背景文化的引入,采用视频、讨论和引导课外阅读等方式,针对性地引入一些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所需的英语母语国的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等资料。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对英语的畏惧和厌恶心理,明显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尽管通过加强文化背景了解,就继续教育学院考生自身来说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成绩,实现了跨越式进步,但其2014年第2次CET3平均成绩只是达到了全校平均成绩。

虽然决定学生学习英语效果的因素还是多方面的,不过,这种尝试足以证明,语言背景文化的引入对提升语言教学效果的作用是关键的。另外,背景文化的引入,靠短期的突击补充作用是有限的,它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外语系考生对外来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接受能力是在长期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其它非语言专业考生想在短期内迅速赶超外语系考生是非常困难的。尽管外语系参加CET3考试的考生的主修专业是小语种专业(韩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但他们对非母语文化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是其它非语言专业学生所不及的。不过,就继续教育学院自身比较,这种加强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的了解对于提升其英语学习效果的作用是显著的。

三、结 语

语系小语种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不但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其它专业考生,而且同等学习时段(第1次考试到第2次考试的间隔)考试成绩的提升空间更大,适应试卷难度变化的能力也更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外语系小语种专业(非英语)学生通过主修专业的学习训练,可以更好、更快地理解、接受对提高英语学习效果起重要作用的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对继续教育学院的初步尝试性试验表明,在其它主修专业为非语言专业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英语母语国背景文化的引入,注重非语言专业学生理解非自身母语背景文化的理解能力培养,可以显著提升非语言专业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效果,显著提升其英语等级考试成绩。

[1] 孙素音.二语习得课堂教师口头纠正性反馈效果差异的实证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32(2):136-140.

[2] 陈芙.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34(5):452-456.

[3] 张文曦.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4(4):40-43.

[4] 潘月明,王昌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理念到实践:以《最新流行英语口语》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32(5):436-439.

[5] 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4):116-121.

[6] 蔡玲.基于项目式教学的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14(3):173-175.

[7] 王建惠.浅析高职教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及方法[J].价值工程,2012(13):224.

[8] 程钰,汪静.英语教学多维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15(6):65-68.

(责任编辑:任中峰)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Majors and Their CET3 Scor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Zhejiang as an Example

FANG Zheng1,FU Mingduan2, LIU Wenjuan1

(1.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Hangzhou 311231,China;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orough and complete data analyses of the CET3 Scores from year 2010 to 2014 (10 tests in total) taken by 22,957 non-English majors in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Zhejiang.The data results have lead to a reflection of differences and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English study situations among students of 8 different departments in that college.Taken all the analyses into consideration,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minor-language majors (Japanese, Korean, Spanish, Russian majors) have the best performance on English test among all the non-English majors.To some extent, it reflects that minor-language majors, with the highest average scores from every test, are most capable of adapting themselves to the changes and reform of the English test and have made the greatest progress in 2 successive tests.Discussions and analyses will support the idea that increasing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target language is an efficient way to promote the proficiency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ET3 scores; minor language (non-english) majo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majors; English education; cultural background

10.3969/j.issn.1673-3851.2016.08.014

2016-05-31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青年科研课题(2015QNYB08)

方峥 (1990-),女,浙江金华人,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育、英汉口译方面的研究。

G642.0

A

1673-3851 (2016) 04-0402-06引用页码:080802

猜你喜欢

外语系历年语种
Research on Real Meaning of American Dream in Great Gatsby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Research on Uranium Mining
历年关税平均水平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历年合订本寻找主人
长治学院外语系
浅谈小语种的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
CriticalRealisminGreatExpec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