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西村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典型个案研究

2016-09-07马明敏

新疆社科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达西民族团结村民

马明敏



达西村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典型个案研究

马明敏*

民族团结和和谐稳定是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石。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以其雄厚的集体经济,因地制宜的先进制度,以及宗教和顺,成为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先进典型。达西村的经验和模式对于新疆多民族聚居的农村地区做好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达西村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启示

民族团结和和谐稳定对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石。本文选取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作为研究个案,总结其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经验做法,探讨对于新疆多民族聚居的农村地区如何做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的启示。

一、达西村民族团结与和谐稳定的成功经验

“兴平乡达西村位于新疆巴州尉犁县城西郊,耕地面积9300亩,共有村民小组6个,540户,2320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61%,汉族人口占36.5%①,”是典型的维汉聚居村。全村现有党员44人,村“两委”班子成员9人,宗教人士7人,清真寺1座。

达西村是新疆新农村建设的明星村,不仅有两届总书记的三次回信,还有着一系列骄人的成绩: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村民人均收入位于全疆前列,先后64次受到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尉犁县的表彰,有“全国民族团结先进模范集体”“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也是国家农业部和自治区党委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自治区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达西村民族团结、和谐稳定、致富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雄厚的集体经济是团结和谐的重要保障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②物质经济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共同利益基础,物质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保障。

达西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和“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达西村结合自身资源和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党的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制定了“稳棉增畜扩林,发展旅游业和农家乐,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从此达西村的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时代,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村民的收入来源从单一到多元,人均年收入逐年翻倍增长(见表1)。

表1达西村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2014年达西村集体总资产达到315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346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5万元,其中人均纯收入比全州高出近1万元,走在全疆前列。③

达西村利用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大力改善民生,挖渠修路、贷款贴息、奖励补助、扩大发展,为全体村民做好事、办实事、谋福利。自1991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低息贷款2254万元,惠民补助2350万元。上学有基金、住院有补贴、种田有补助、盖房有优惠、贷款有贴息,村民的福利从最初的7项增加到现在的18项(见表2)。

表2达西村18项惠民政策一览表

这18项惠民补贴从红白喜事到用水用电,从孩子上学到老人、残疾人生活,可以说全方位的保障着村民的生活。而这一切依靠的就是达西村雄厚的集体经济实力。集体经济的壮大为达西人带来了实惠,也为达西村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团结和谐的有力支撑

1.“结对子”帮带活动机制

从1991年开始,达西村党支部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党员对困难群众进行承包结对子,实施合同管理制,村党支部、承包人和被承包人三方签订合同,按照合同规定从技术指导、科学种田、经营管理、民族团结、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扶贫帮困。并规定以5年为期,5年内完成脱贫帮扶的,对承包人进行奖励,没有按时完成的则要对承包人进行惩罚,做到责任到人、奖惩到人。为了让结对子帮扶活动更好的发挥效能,村里还将每月的20日定为“党员义务爱心帮扶日”,把承包人平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集中起来,交由村委会,由“两委”班子及党员们一起集中会诊,想办法、找对策,最大限度地确保帮扶效果。被承包困难群众如今已经全部实现脱贫。

为了进一步扩大结对子帮扶活动的范围,村里还建立了“五带动”活动机制,以干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群众、长辈带动晚辈、老住户带动新住户、宗教人士带动信教群众,实施致富帮带、团结教育帮带、技术指导帮带等,通过“五带动”活动机制筑牢村民勤劳致富、民族团结、维护稳定的意识。

2.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机制

宣传教育工作是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达西村在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视落实和实效,将宣传和教育贯穿渗透在全村的各项工作中。

一是注重点面结合。针对全体村民在全村深入开展“六互六必讲”活动。语言互学、节日互访、生产互助、困难互帮、结婚互贺、丧事互办;坚持开会、科技培训、宗教活动、走访群众、生产生活、文艺活动必讲民族团结。通过“六互六必讲”把民族团结的教育和宣传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的交往交流中,穿插在村委会的各项工作中。把对党支部、党员的教育宣传作为民族团结的重点来抓,实施“两必须”制度,即村“两委”班子必须定期开民族团结例会,检查班子民族团结方面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和巩固班子民族团结;村党支部必须每年在村里举办一期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政策培训班,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为党员干部“充电”“补脑”。

二是加强内外兼修。对内开展“母亲素质工程”和“娃娃团结工程”,母亲和娃娃两手抓。以妇女就业技能培训、普及妇女儿童保护法、“三八”妇女座谈等活动为抓手做好对妇女的引导与教育,旨在提升妇女素质。教育孩子们不以民族分彼此,一起玩、一起学,相互学习促进,共同成长进步,把民族团结的种子“种”在每个孩子的心里。对外实施民族团结“蒲公英”宣传计划,让民族团结如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风吹到哪里,民族团结的种子就播撒到哪里。开通“达西文化交流大篷车”,走村入乡进行义务文艺演出,宣传民族团结感人事迹。积极开展“小康不忘近邻”活动,通过资金、技术等方式帮助邻近村致富。近年来,达西村先后拿出23万元资金,投入15000人次和450台次农机具,帮助相邻村发展生产,改善生产条件。④

3.签订责任书推行民族团结管理责任制

每年年初,村民与党支部签订民族团结责任书,建立具体的约束和奖惩机制,年底进行民主评议、测评、打分,把民族团结情况与村民的惠民政策收入分配挂钩,维护民族团结好的发补贴,有损民族团结的扣发所有补贴,民族团结责任书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积极性。

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户创建活动,设置民族团结模范奖励金,达西村规定凡在民族团结方面做得好,能起到自觉维护和模范带头作用,并得到群众普遍认可的农户,可按家庭实有人口每月每人领取200元的奖励金。从1991年活动开展至今,已连续表彰了26年,表彰民族团结模范家庭150户,人员近3000人次,累计发放奖励资金达211余万元。⑤

(三)宗教和顺是团结和谐的中坚力量

1.依法依规加强宗教事务规范管理

为了更好地规范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达西村成立了寺管会,由“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寺管会主任,加强党支部对宗教场所和宗教活动以及宗教人士的管理和领导。每年安排村干部参加一次自治州宗教知识业务培训以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严格落实讲经内容,由村党支部书记负责审核把关制度,发放《卧尔兹》操作表,明确讲经活动“四定”(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要求,杜绝将《古兰经》有关内容随意断章取义地进行讲解,保证讲经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对送葬“过乃孜尔”等带有宗教色彩的民间活动实行申报登记制度,由村党支部安排专人参加。

达西村依据《宗教事务条例》有关规定,还制定了本村的宗教管理12条办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制度》《宗教活动场所学习制度》《宗教活动场所组织管理制度》等,并将这些全部纳入到“村规民约”之中,使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2.培养宗教人士成为先进典型

“善于把宗教人士培养成先进典型”是达西村宗教和谐促稳定的7条黄金法则之一。首先,是把宗教人士培养成科技致富的能手,在村干部、党员、大户中成立帮教小组,鼓励帮助和指导宗教人士勤劳致富,发展其他致富技能。其次,是把宗教人士打造成为党的惠民政策的“宣传员”,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达西村清真寺的伊玛目吐尔孙·艾山不但一直坚持自学党的最新惠民政策,而且作为自治州政协委员积极参与“两会”工作,对上向政府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对下自觉肩负起向信教群众宣讲党的政策方针的责任。第三,是把宗教人士培养成民族团结模范,让他们在信教群众中发挥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作用。2013年,全村7名宗教人士通过自己的勤劳致富,人均纯收入达到2.5万元,比全村人均收入高出近2000元。

3.多措并举引导好信教群众

开创爱国主义教育“一刻钟”活动。清真寺伊玛目每天做完乃玛孜后,利用10~15分钟的时间,结合教义宣讲党的最新政策,引导信教群众带头理解党的政策、带头支持党的政策,坚决与非法宗教作斗争,把信教群众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勤劳致富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上来。

建立清真寺图书室,信教群众在做礼拜前后,通过翻阅图书室的书籍、画册、报纸等了解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科技致富知识、宗教知识以及非法宗教活动危害,引导信教群众树立“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的思想,努力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收入。

经常性地举办宗教知识讲座、发放宗教知识报刊、制作抵制非法宗教文化墙,宣传党的宗教政策,戳破非法宗教谎言,在全村营造坚决抵制“三股势力”的浓厚氛围。

二、达西村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启示和思考

(一)打造一支坚、精、强的班子队伍

在新疆,比达西村自然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的乡村有很多,可发展却赶不上达西村,他们不缺水、不缺地、不缺好政策,唯独缺少一支像达西村一样的班子和党员队伍。达西村用自己的发展证明:好班子和好队伍,再加上一个执着的奋斗理念,就能带出一个好村庄。

用好的机制来培育班子。一是十分重视党支部班子内部结构的搭建。将政治上坚定,有文化、懂经营,乐于为村民服务的党员,特别是年轻人吸纳到班子中来,组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阶梯式班子结构。二是十分重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按照把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的“双培”工作要求,建立了一支稳定、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使村班子有人可选、有人可用。

用好的制度来管促队伍。达西村党支部对班子成员实行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经济建设等10多个方面对党员干部考评,把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与年度报酬挂钩,与每年村里的优惠补贴挂钩,规定年度考核90分以上的党员干部,每超出1分奖励300元。

用执着的工作理念引领发展。达西村党支部一直都把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中,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村的党员和干部们抓政策、找市场、调思路、谋发展,自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根据当时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实际,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抓好粮食生产,发展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又及时提出了走“保粮稳棉增畜扩林,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之路。到了近10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又提出了发展特色旅游、资产经营、城市带动、电子商务等思路,达西村党支部以执着的带领村民致富的工作理念为引领,凭借敏锐的市场眼光和精明的经营头脑,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

(二)制度建设以人为本,以服务促管理

“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作用的。只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才能更好发挥制度效力、有效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模式是没有的,制度建设最重要的就是高效管用,进而得到认可和认同,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内生性的自觉行为。达西村30多年来和谐富裕的发展之路,正是得益于有好的制度作保障。

《18项惠民政策》是达西村最著名的制度之一,也是达西村管理的最根本制度。在制定这项制度之初,它就以村民为本,从村民的利益出发,把村民的吃住用学、生老病死(见表2)都纳入了制度管理中,制定了详细的奖励补助金额,与村民的经济收入直接挂钩。党支部把对达西村的社会治理寓于对村民的服务当中,本着“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惠及村民、改善民生的过程中逐步规范对达西村各方面的管理。而村民也在受益这种规范的管理之后,开始加深认同并逐步自觉地去维护本村的团结稳定和长治久安。制度从外在约束力逐渐转化成了村民们的内生原动力,从而更加增强了达西村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培养必不可少

达西村能有今天的和谐稳定,除了自强不息的奋斗之外,与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和打造“爱国、勤劳、团结、进取、感恩”的达西精神分不开。达西人有一句口号:“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

首先是以达西精神为引领,培养和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一勤天下无难事”,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引导村民通过辛勤劳动来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而不是寄希望于“彼岸”“后世”。一是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承包土地,学技术,学经验,以自己的致富实践带动、帮助和影响教育其他村民勤劳致富。二是发挥宗教人士在信教群众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培养宗教人士成为致富能手,引导信教群众学科学、学技术,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勤劳致富奔小康上来。

其次是以达西精神为指引,注重培养开放包容,不离不弃的思想。20世纪70年代,这个原本民族成分单一的维吾尔族村迎来了第一支汉族小队,党支部组织带领全村维吾尔族村民帮助汉族村民建新房、挖水渠、开荒地,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了汉族村民,而汉族村民的到来也为达西村带来了内地的新经验、新观念、新做法,汉族村民积极主动地向维吾尔族村民传授种植大棚、科技种田、经商等经验。正是在这种开放包容精神的指引下,各族村民相互尊重信任,彼此认同依靠,互相帮助扶持,共同走向富裕,让达西人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也正是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让达西村摒弃封闭僵化,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敏锐的嗅觉在党的好政策下快速发展。

注释:

①《达西这一年》,尉犁县政府网,http://zt.iyaxin.com/2015/node_117783.htm,2015年9月5日。

②《江泽民在国务院第二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民族团结》,1994年第10期,第4页。

③《达西村集体经济走在全疆前列》,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府网,http://www.xjbz.gov.cn/html/jjxx2014/2014-5/20/10_54_11_42.html,2014年5月20日。

④⑤《尉犁县兴平乡达西村民族团结建设典型经验系列报道》,天山网,http://culture.ts.cn/news/content/2014-05/14/content_9662163.ht. 2014年5月14日。

⑥严书翰:《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J],《求是》,2014年第8期,第34页。

[1]李育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龙江民族丛刊,2010(1).

[2]辛组,徐平.新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

[3]姚文遐.对保持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1(9).

〔责任编辑:刘杉〕

马明敏,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校科研处讲师。

D633.1

A

1671-4741(2016)04-0030-04

猜你喜欢

达西民族团结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民族团结之歌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一分钱也没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傲慢与偏见
钱包风波
GC-MS法分析藏药坐珠达西中的化学成分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