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不再“看海” 海绵城市成为“香饽饽”

2016-09-07编辑整理张缘舒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6年5期
关键词:永川海绵智慧

编辑整理/张缘舒

城市不再“看海” 海绵城市成为“香饽饽”

编辑整理/张缘舒

编者按:近期,南方持续暴雨,给市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而极端的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更是造成城市内涝,甚至是山洪灾害,对城市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海绵城市建设充分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增强了城市防涝能力,保障了在极端天气下的城市安全。

从2015年起,海绵城市就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到了2016年热度依然未减,第二批海绵城市申报甚至被认为有数万亿投资空间。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青岛、湛江等多个城市递交材料申报2016年“海绵城市”国家试点。与此同时,超过20个省市发布推进海绵城市的相关规划,并启动超过数千个项目。究竟何为海绵城市,而海绵城市建设是否真能带来如此大的作用呢?

一 海绵城市是什么?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被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15年初,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提出要全面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2015年12月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后,中国再次召开最高级别的城市工作会议。在会上,将海绵城市列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什么是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不同于以往对于海绵城市的定义,《指导意见》将海绵城市定义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这是对过去海绵城市概念的丰富和升华。

【图1 海绵城市系统】

二 为何要建设海绵城市?

建设海绵城市意义在于,海绵城市能够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此外海绵城市还能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三 试点城市建设热情高涨?

2015年,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建〔2014〕838号)和《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财办建〔2015〕4号),130多个城市编制了海绵城市实施的计划,最后经过竞争性评审,共有16个城市成为了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分别是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到了2016年,海绵城市更是成为了各地方政府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全国各地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如火如荼,众多城市将海绵城市作为2016年投资的重中之重。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武汉、济南、成都、池州、遂宁、湛江等近20个城市总投资达2671亿元,总项目量达到2052个。但在海绵城市建设热情高涨的势头之下,很多项目存在过分夸大或贬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作用,一味地不看地质条件盲目投资。另一方面,很多试点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较多,已有的资金和政策难以有效支撑后续运营管理的问题。

四 他山之石

如今我们盲目地一头栽入海绵城市建设的浪潮之中,却不知该何去何从。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运营等问题逐渐凸显,究竟我们改如何建设好海绵城市呢?其实,早于海绵城市建设概念提出前,我国从2013年起就开始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在许多试点城市中,都开展了智慧水务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值得我们借鉴。

● 无锡市

2014年,无锡入选IEEE智慧城市项目,成为唯一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城市。IEEE会选择无锡,是因为无锡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近年来在物联网建设上取得了令全球顶尖专家折服的成就。从2009年至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无锡智慧社区、智慧旅游、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项目逐一出炉,有的甚至得以在全国推广。

在智慧水务方面,无锡作为水利部确定的全国首家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基地,也是全省首批8个水资源管理现代化试点地区之一。2015年,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无锡、江阴、宜兴三个分工程和配套工程已全面建成投运,初步实现了水资源要素的智能感知、智能调度和智能管理。惠山区蔬菜基地节水灌溉物联网监控系统和江南大学建设的数字化节水监管物联网技术示范工程,实现了全程物联网管理。按照《无锡市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示范镇(街道)建设实施意见》,无锡市已建成10个示范镇(街道),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全市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

2015年,全市重点水利建设总投资超过20亿。国家治太骨干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小杨巷泵站、西直湖港南枢纽工程、跨河桥梁一标工程已经完工,2015年累计完成投资6.27亿元。蠡湖新城三条河整治工程、城区三条河清淤工程均已经完工;骂蠡港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主体工程、五爱河水系沟通工程基本结束;伯渎港河道整治工程已经组织施工单位进场施工;九里河整治工程建设前期正在进行。全市农村完成水利建设总土方1379万m3,其中农村河道疏浚土方791.8 万m3,加高加固圩堤44.62km,更新改造圩口闸26座,更新改造机电泵站158座,修建防渗渠道319 km,恢复水土治理面积25km2。省以上重点农村水利项目推进顺利,江阴市、宜兴市、惠山区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已全面完成。市级农村水利现代化示范工程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共创建完成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示范镇6个、达标万亩圩区3个、农村水利信息化系统12套和标准化、现代化水利站6个。

水利现代化试点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三个“国字号”创建深入推进,成效显现。2015年,无锡市共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7家、省级节水型单位5家、省级节水型灌区3个、省级节水型社区5个、市级节水型学校12家、省级节水型学校5家、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1个、八大行业节水行动项目2个、节水减排示范项目12个、市级节水教育基地3个、省级节水教育基地2个、用水审计项目5个,节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无锡市水利系统根据市委市政府在苏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滨水花园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立足补短板、破瓶颈,走出了一条适应无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水利现代化建设之路。

● 芜湖市

安徽省芜湖市是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之一,已实施开展数字城管、数字交通、平安校园、平安社区、中心城区三维景观可视化、地下管网信息管理、建设工程资料在线同步跟踪管理、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管互动系统、城市排涝和防雨雪灾信息化监控系统等多项建设工作。旨在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提升政府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实现“美丽芜湖”的建设目标。

城市污水管理信息系统是芜湖市“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由芜湖市住房城市建设委自行设计研发,由中国电信安徽公司承建,于2012年6月开始建设,一期工程已于同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全国首个城市污水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建成后,通过城市排水监控指挥大厅大屏幕显示的“一张图”,工作人员就可以掌握全市污水运行实时状况,并通过数字化对各路管网污水的排放和处理进行全程动态管控。

该系统经过3年的城市雨污水管网普查和雨污分流工程,在对大量考察、论证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现代物联网、网络通信、传感控制等信息科技手段,建立了涵盖城市污水处理“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控系统,实现了大屏幕显示“一张图”实时动态展示、监控“四个关键节点”(污染源、管网、泵站、处理厂)水质水量以及多部门联动应急指挥、多维数据预警预报等功能。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在基于全市雨污水管网普查的基础上,借助物联网、GIS、网络通信、传感控制、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起涵盖城市污水处理“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流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对水质水量动态监控和污水排放传输、提升与处理的过程化管控,可实现跨部门联动管理应急指挥,多维数据的预警预报辅助决策,进一步提升城市污水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和城市安全。后期,还将整合环保监测、气象、雨情、城市排涝等相关资源,实现智慧城市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

目前,该系统已完成朱家桥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内560km污水管网的普查及171km城市污水主干管网、99km2收水范围的信息监测,布设水质水量监测点48个、视频监控点86个。系统后期建设将充分挖掘和整合环保监测、气象、雨情、城市排涝等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提升污水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安全。

此外,芜湖市长江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被列入安徽省第二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名单。该工程(天门山路至中山北路段)建设长度为3.3km,项目总投资3.15亿元,初步设计方案已通过审查。根据工作安排,商合大桥连接线枢纽部分地下管廊将与枢纽同步建设,其他部分将结合长江中路高架同步建设。

【图3 芜湖市滨江水利风景区】

● 重庆市永川区

永川区于2013年5月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申报工作,8月被确定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第二批试点。2015 年2月2日,《永川区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及标准规范体系》通过专家评审,标志着永川区智慧城市建设迈入实质阶段,11大智慧工程有序推进。

永川将“便民、惠民、利民”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医食住行教”等领域智能化服务为切入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为全体市民共享。其中智慧城市一期项目公共信息平台、智慧交通、智慧建管、智慧医疗、智慧家居等7个项目着眼于民生服务,已全面启动,总投资约3000万元。

覆盖全区的化粪池及下水道安全预警数字信息化监控系统,从建设至今,已安装完成化粪池气体安全监控预警点1934个,实现主城区化粪池毒害、可燃、易爆气体浓度监测,气体浓度超标自动抽排控制,集成地理信息平台,直观显示各监测点现场数据,实现异地监测、查询和控制,通过无线网络上传至监控系统服务器,经后台数据库分析、处理后进行实时存储、展现,根据预先设定报警及处置规则,自动向监控终端设备与管理员发出控制及报警指令,监控终端接受命令后控制自动装置运行,从而构建一套集中监测与自动控制的智能数字化监控预警系统。同时,安排中心坐席人员对人口密集、商业繁华区域进行全方位、全时段监测,对重点街道、路段实行节假日期24小时值班,实现了在线监测不留死角。而这只是永川区“智慧市政”建设的一个侧面。

2010年永川区已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平台接入区级部门、街道、园区20个,市政园林局下属单位6个,共计26个专业处置单位。完成建城区约55km2地上城市管理设施1︰500地形图及360°实景影像,实现辖区内50%以上的井盖、路灯等城市管理部件的网格化管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普查入库面积为约54km2,部件普查总数295273个,划分万米单元网格数3021个、责任网格数20个、兴趣点13147个、门(楼)牌3969个。针对信息采集人员,开发了专属(城管通)案件上报软件。

【图4 骨干水源工程孙家口水库】

此外,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发展,永川区更是走出了一条 “PPP模型架构、金融资本和科研机构介入,互联网巨头、IT企业和海量用户参与”的新模式”。

由永川区软件园公司与中国普天共同组建永川智慧城市PPP项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PP公司”),以项目公司作为永川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总集成商,明确智慧城市专项资金统筹用于向PPP项目公司购买服务或支付补贴(永川智慧城市的特许经营权释放给PPP项目公司),通过PPP公司与银行、基金进行资本运作,把永川智慧城市专项资金放大2~3倍。永川区与PPP项目公司共同为参建企业提供平台,承担孵化和风投职能,简化项目运作中间环节,让企业专注于产品用户体验和挖掘数据价值。一方面,PPP公司借助中国普天的技术、资本和运营经验,组织实施智慧城市项目规划、建设、监理、运营维护。另一方面,PPP公司以永川智慧城市采购订单为担保,从金融机构获得低成本建设资金,用于培育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企业,实现100家企业落地,促使永川区信息化基础迅速提升。

2015年7月29日,永川区与腾讯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协议》和《项目实施协议》,采取“腾讯城市服务+永川本级平台+PPP项目公司+产业联盟+投融资模型”的商业模式和生态链发展大数据产业。将公共服务数据整合接入腾讯永川城市服务平台,完善永川区自有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大数据沉淀。在此基础上,不断释放政府信息化项目需求,以此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永川区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激活永川区信息化消费市场,催生更多互联网企业落地,实现永川区大数据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永川海绵智慧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海绵是植物吗?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