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个多世纪考古成果首次集中亮相打开贵安大地的万年时光

2016-09-03袁泽友

藏天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贵安洞穴考古

文/袁泽友

半个多世纪考古成果首次集中亮相打开贵安大地的万年时光

文/袁泽友

DAKAIGUIANDADIDEWANNIANSHIGUANG

一个全国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为何能够传承着数万年的历史文脉?9月28日,随着贵州省贵安新区考古成果展暨艺术精品展的惊艳亮相,贵安新区境内半个多世纪以来陆续出土的文物精品,第一次集中展示在世人面前,从而打开了贵安大地的万年时光,让人们近距离领略这片土地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时期的数万年历史发展脉络。

半个多世纪考古成果集中亮相

此次展览由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办,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安新区旅游文化发展中心承办,是2016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于9月28日至10月2日期间在贵安新区文化艺术博览馆举行。展览集中展示了中科院、贵州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贵安新区境内考古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展现了贵安新区在利用民藏资源推进传统文化建设发展方面取得的有益经验。

展览以“文明探源·天工匠心” 为主题,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贵安新区考古成果展,陈列展览贵安新区境内1954年以来历次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精品。整个展览按时代先后,采取文物标本展示、场景复原模型展示、考古现场图片展示等手段,结合文字说明和专业现场解说,将贵安新区自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出土文物精品进行集中展示。

这些文物精品种类丰富,涵盖了石器、骨器、角器、陶片、青铜器、铁器、金器、瓷器、玛瑙等,是了解研究贵安新区境内古人类活动规律及历史演进历程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展示了贵安新区厚重的人文底蕴。

据了解,贵安新区境内的考古工作始于1954年。人们在当年的羊昌河水利工程建设中发现了汉代文物,贵州省博物馆考古队追踪线索,首次在贵州境内发现了汉代墓葬,证明早在汉代,中央王朝已经开始在贵安所在区域经营开发。1956至1959年,考古队伍对原清镇、平坝交界处的160多座墓葬进行了清理,墓葬年代自汉代至宋代;1964至1965年,在马场镇清理东晋南朝至唐宋的古墓葬34座,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1981年,贵州省博物馆对平坝县白云镇的飞虎山遗址进行了发掘,第一次在今贵安新区境内发现了史前洞穴遗址,炭十四测定的最老年代为距今约1.3万年。

贵安新区开发建设以来,考古工作并没有停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区境内的文物资源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调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

展览的第二板块,则是贵安新区中国历代文化艺术品精品展。展览在新区文化艺术博览馆现有文化艺术展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民间力量,精选民间收藏大家们精心收藏的文化艺术精品进行陈列布展。这些文化艺术展品有中国历代的古玉器、青铜器、漆器、陶瓷器等品类,数量达300余件组,其中有200余件艺术品精品是第一次向社会公共进行展示,它们这一次集中精彩亮相,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展嘉宾们一饱眼福。这些展陈艺术展品中,不乏商代玉器“宽柄跪俑”、春秋“浮雕虎镂空戈”等珍贵文化艺术品收藏精品。

守望古老乡愁 传承贵安文脉

此次贵安新区考古成果展暨文化艺术品精品展,是贵安新区全面挖掘整理、宣传展示贵安历史遗存文明、打造贵安文化黄金名片的重要举措,生动体现了贵安新区文化建设发展“神工匠意,格物致知”精神内涵,凸显贵安新区的文脉传承精神和文化战略眼光;同时,也让人们意外领略到贵安这个充满锐气的国家级新区温情与厚重的一面。

人们此次参观到的大量文物,是这片土地上的先祖们留给贵安新区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凝聚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沉淀,它奠定了贵安新区这座山水田园城市的文化基调,彰显了贵安新区的文明厚度。

这些文物的发现看似偶然,但实际上是这方水土对贵安人的文化守望精神的必然回馈。

这种文化守望精神,是一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是一种对历史与文化的敬畏,是一种超功利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守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影响着贵安建设者的价值观、历史观、政绩观。因此,自启动开发建设以来,贵安新区就高度重视对新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和研究,考古工作及时跟进。

通过建区以来多年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

作的持续系统推进,贵安的历史根脉逐渐清晰。仅在马场镇境内,人们就发现和核查各类文化遗产81项(含地下文物50处、地面文物2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其中地下文物包括史前至商周时期的洞穴遗址38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和遗址4处、唐宋至明清时期的遗址和墓葬7处、近现代墓葬1处;地面文物包括洞屯及营盘遗址9处、寺庙2处、村落文化景观7处、古井古桥古塔及碑刻9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苗族夫妻舞、布依族六月六等4项。

东晋铜鐎斗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考古专家在史前洞穴遗址马场牛坡洞、高峰招果洞和汉晋墓葬群等文物点进行考古发掘所取得的重大收获。这些文物点已经出土石器、骨器、动物化石等各类文物数千件。古人类在牛坡洞生活的历史从距今1万多年到3千多年,在招果洞生活历史更长(距今2—3万多年到4—5千多年),发展连续,序列完整,是贵州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洞穴遗址。进入历史时期后,种种发现证明,贵安新区是大汉帝国在贵州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留下数量惊人的汉代遗存。魏晋以降,汉室衰微,当地的土著文化得到了发展机遇,这些土著文化因素成为后来少数民族文化的源流。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使贵州各地史前洞穴遗址广布,对于研究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往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文化历史以及从狩猎到农耕文明的转型等重大学术课题均有着重要意义,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典型性和代表性、甚至唯一性!

而贵安新区境内河网密布,生态良好,天然喀斯特洞穴发育,是目前贵州境内洞穴遗址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是远古人类栖息的美好家园,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数万年,留下了丰富的遗迹遗物。建国至今,以贵安新区为核心的黔中考古就一直在延续,并陆续有重大发现。从数万年前开始,每个历史时段都有时代识别性很好的代表性遗存被发现,如平坝飞虎山洞穴遗址、新区高峰招果洞遗址、马场牛坡洞遗址和马场魏晋南北朝墓葬群等,均填补了贵州史前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很多空白,是贵州境内目前建立起从史前到明清时期完整考古文化序列的唯一地区。

六朝青瓷鸡首壶

尹关墓群四系褐釉陶罐(六朝)

最大化释放文化资源精神价值

随着一系列公共文化项目的跟进,贵安新区多年的考古成果等文化资源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将进一步得到最大化释放。

据悉,贵安新区将依托境内洞穴遗址,深入开展国内国际学术合作,建设“中国南方喀斯特洞穴遗址公园”项目,休闲之余,成为窥见原始人类生活场景的一扇窗口,也将成为贵安新区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经省级部门协调,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保中心将入驻贵安新区月亮湖畔的文化综合体,并在此建设贵州省公共考古活动中心,中心落成后,将成为贵州首个系统地向公众展示历史文化,普及考古知识的科普平台。同时作为考古成果的科研转化中心,配备先进的文物保护、检测分析设备仪器。

贵安新区还决定在马场镇熊家坡墓地选址,建设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安整理基地和魏晋南北朝墓地遗址博物馆。目前,该中心即将进入施工阶段,届时,公共考古中心将免费对普通民众开放,人们可以真正参与到田野考古发掘和科研工作中来,真正让考古走出象牙塔,走近大众。

猜你喜欢

贵安洞穴考古
勇闯地球最深洞穴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少年洞穴救援记
寻味贵州——贵安新区
“现代洞穴”公寓
贵安之贵 承古烁今
贵安的魏背风骨
“霞客”贵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