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家评说木鬼

2016-09-03

藏天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水墨艺术

众家评说木鬼

ZHONGJIAPINGSHUOMUGUI

王端廷(第九届全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执行主席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木鬼的人物画不重对象的写实,而着力于主观情感表达。作为对山水的替代,人物逐渐成为木鬼绘画的主要母题,宦栋槐的绘画是他心灵的自传。当画家将这个情感得以升华的时候,更辉煌的艺术天国之门向他敞开了。

董克俊(全国美展评委)

木鬼的纠缠系列我很喜欢,在当代水墨之中突破了视觉的平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构想与取材均具当代绘画特性,“笔墨”在此不成问题。当下有关“笔墨”的纠缠,其实并无太多当下的意义,其实具有更多的深意。

洪惠镇(厦门大学艺术系教授)

我觉得木鬼的纠缠系列比其他的探索成功和正确,把现当代文明对人的异化作用——用水墨画的形式揭示出来,非常有意义。木鬼创造的图式也相当成功,既有视觉冲击力,又不令人感到是用水墨在画西画,是中国画的现代化的转化,我很赞赏。希望他能坚持下去。

马勒威(德国国家电视一台资深编导)

木鬼对中国水墨的运用始终激情万丈,极其细微的变化和律动他都能传达。他的作品既有夸张表现情感生活的表现主义系列,又有闲适静谧的田园印象,木鬼从不死守什么观念,而是通过画作表现自己经历的生活变化以及不断获取的体悟,他一步步地跋涉在中国水墨画的悠悠长河之中。

傅爱国(巢湖学院副院长、教授、书法家、艺术批评家、全国人大代表)

木鬼以清空安宁的禅心作画,喜画钓者、饮者、僧人,人物活动置于山水之间,或对饮、或垂钓、或对弈、或卧眠、或闲读,皆是出世隐者的行为方式,极其平民化,又极其自我化。其形式特征是小品形制、笔墨简约、娴熟中见率意;有文气、见才情、有味道、有我在;不正儿八经作画,吊儿郎当中“玩”得,不求画内求画外;和历史遗产中人们熟悉的文人画相比,视觉传达确实有“新”,即美不常珍,丑不终弃;美丑同词,互涵互转。读来,确实觉得真茗无香,禅宗有道。

鲜语何人 毛边纸长卷229x50cm 2013年 木鬼

爱丽卡·罗门拜革(德国女艺术家)

木鬼把自己置身于社会之中,其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秘密通过作品展示出来,使我感受很深,感到一种冲动。作品充分展示了纠缠的意味,其软管、绳索、轮胎等让人想起人类的现实状态和种种束缚的关系,这样很难表达的东西,他居然表现出来,其艺术感染力令观赏者震撼。

刘湘如(作家)

木鬼广泛涉猎中西文化,寻觅其精神张力,对艺术大师们及其作品虔诚但不顶礼膜拜,感受到大千世界人类情感的无限丰富,不懈地呼唤保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不想对他的作品过多评论,我只想说,我在看完他的画时产生这样一种感觉:人们动不动就谈“美”,而这个词实际上早被人们自己剥夺掉它的真正涵义。有时,当我们真正面对一种“美”时,我们反而认不出它来了。我以为真正的“美”,就象虔诚的信教徒心目中的“上帝”一样,它不可捉摸,但却永存。

木鬼女儿宦娜为父亲画的速写《凝神》

酒逢知己千杯少 折扇 木鬼

朱立杰(作家)

观木鬼先生的画,人有鬼气,物有人气,皆通神气,直指人心。半世飘萍半世书,看来先生对生命本身的参悟已到了一个需要仰视的高度。这些人不像人,兽不像兽,鬼不像鬼,神不像神的生动诠释,寄托了先生对生命的理解,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美学的颠覆。

许建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

中国的艺术江湖自古就鱼龙间杂,泥沙俱陈。文人的风骨多被奸巧的伪善与市井的投机侵蚀得徒具指标性的意义。木鬼兄怒目四顾,拔剑啸天,“敢问路在何方”的诘问常常缠绕于我的耳畔。

木鬼兄内心深处渴望平等自由,具有较高艺术良知和文化教养。但是,现实生活让木鬼兄有很多无奈。木鬼潜心数十年来,不但画得“出彩”,而且又有漂在北京的“真经”,才情与执著同在,成功就在不远处。

许多余(作家)

木鬼在“木”与“鬼”之间徘徊、往复与循环,45岁以后的作品,则多具有虚幻的自在洒脱之感,诸如《垂钓图》《山泉林下》《非佛非仙人出奇 半痴半傻画更好》《一壶浊酒喜相逢》等,仿佛回到了古典水墨的禅意中,“在无形与有形的屏障中自由穿行”,自得其乐,冷暖自知。

朱明宝(雕塑家)

就像杜尚一样,木鬼也有一盏跳跃的油灯,那是他不经意的一张作品,油灯照耀下的暗夜通过水墨的渲染同样神秘莫测。他的水墨纠缠系列充满种种隐喻,透露出一个艺术家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命过程的感悟。作为有着贵族情境的艺术家,木鬼的作品没有杜尚的冷峻和幽默,倒是有着更加恣意和蓬勃的生命活力。而对于作品完美性的苛求上,俩人则同出一辙。

读书随处静土 折扇 木鬼

曹大瑞(画家)

我喜欢木鬼的高士人物画中的世态百相,一群古灵精怪、不食人间烟火而又似曾相识的老者,在嬉戏、思索,有心怀鬼胎的、有挤眉弄眼的,或弈棋、或垂钓、或对饮、或独坐、或弄琴、或闲赋、或捧卷、或赏画,或卧游山川、或颠醉狂呼,听蛙声十里、闻百鸟和鸣,那神态,那意趣,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知之者,其中真容又何尝不是鬼影出没?这就是木鬼,我喜欢。

宦娜(中青旅中级管理人员、木鬼先生的女儿)

近些年来,在父亲的画笔下,不断出现李白诗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率性癫狂的魏晋风骨更是无处不在。

寒江独钓、听取蛙声的孤独是自给自足的,三两老头柳荫下棋局对弈举杯共饮的孤独是相映成趣的,而三五成群各有所思间或私语的世人画面的孤独,是如影随形的。

父亲深知追索艺术的孤独与艰辛,所以即便我在儿时表现出些许天赋和极大热忱,也并没有和父亲一样走上相似的道路。作为门外汉,我只具有有限的美学欣赏能力,但我相信春去秋来岁月静好,我们父女都在路上追寻。

猜你喜欢

水墨艺术
灵动的水墨世界
水墨
纸的艺术
泼尽水墨是生平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轻画
水墨青花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