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中老人遇害,儿女们为啥没有察觉

2016-09-03陆时奇

乐活老年 2016年3期
关键词:漠视潜规则保姆

文/陆时奇

家中老人遇害,儿女们为啥没有察觉

文/陆时奇

涉嫌以肉汤下毒、尼龙绳勒脖子等方式杀害8名雇主的毒保姆何天带在广州市中院受审,曾一度引起舆论严重关切。而此案更牵出另一个毒保姆陈宇萍,作案时间更长,涉案可能更多。这两个毒保姆都来自相近的地区,在同一片家政公司上岗、作案时间相近、作案方式高度雷同,甚至有人惊呼,难道这是部分地区的行业潜规则?

这个规则,就是所谓的“解秽金”(保姆做一两天老人若病逝也要按一个月收费),可是,为了在短短几天内赚到数千元月工资,保姆居然不惜置服务对象于死地,或投毒,或阻止抢救和治疗,其人性的沦丧已不必多说,但这种行为竟然能屡屡得逞,而且长久没有家属报案,不得不令人反思,是什么催化了这些悲剧?

能为老人请保姆,说明儿女对老人还是很有孝心的,不过,当老人死去时,为什么这些儿女没有怀疑,没有报案,没有追究?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尴尬,更是一个尖锐的问题。难道,老人的死,真的可以让儿女如此漠视?

毒保姆的“潜规则”让人恐惧

说起行业的潜规则,人们并不陌生。不过,对于保姆的潜规则,很多人还停留在偷吃东西,对服务对象不关心,偷懒等小毛病上。不过,当广州的毒保姆事件曝光后,这些潜规则已经成为了小菜一碟。

仅仅是为了赚取“解秽金”,广州的这名保姆就杀害了多名受雇照顾的年迈老人,更为惊人的是,在她之后,更多“毒保姆”被曝光,显示在家政行业中,毒杀临终长者已非个案。受访市民纷纷表示心惊,怀疑这可能已是一部分群体的地下规则。

这个推断虽然还不能确定,但这件事情从个例变成了多个案例,已经足以引起社会的关注。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制造了“毒保姆”这个群体的潜规则?家政服务行业缺乏统一的服务和管理标准以及这个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是一个原因,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是另外一个方面,但家属的不追究,让这些蛇蝎心肠的保姆屡屡得逞,难道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吗?因此,有些网友认为,真正让人恐惧的,应该还包括遇害老人儿女们对老人死亡的漠视和不追究。

毒保姆们为何能屡屡得逞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不得不说,那些为生病或者行动不便的父母雇用保姆的儿女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难处,雇保姆并不是不孝的同义词,但毒保姆事件,还是折射出当前养老状况面临的诸多窘境。

毒保姆被绳之以法,是罪有应得。不过,这个过程中,家属对于老人死因的掉以轻心,还是让人觉得是帮助了毒保姆们。

其实,毒保姆作案手段虽然毒辣,但作案方式却很拙劣,比如她将安眠药、敌敌畏勾兑在肉汤里面给老人注射,这样做事后很难不被人发现。还有,她那些用于作案的针头、农药等,竟然都随身携带,除非肆无忌惮,否则只能说明犯罪嫌疑人缺乏最起码的反侦察手段。无论投毒还是掐死老人,只要稍微质疑一下,做些尸检和侦查,是不难破案的。换句话说,如果死亡的是小孩,恐怕毒保姆不会有机会第二次作案就早已被有罪推定了。遗憾的是,杀老人事件竟演变到八连环。即使最后报警并查出来毒保姆真面目的何老太的家人,开始也没有对老人的死亡特别追究。因为受害者家属最初一直没想过报警,只想息事宁人。要不是何天带看中了别墅内何老太的诸多财物,伸下贼手,相信家属肯定不会较真去报警调查的。因为丢失了财物,才搂草打兔子地查出来老人被保姆所害。

看来,毒保姆们能够屡屡得逞,死亡老人家属们的不关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保姆告知老人“走了”的时候,家属们考虑的似乎并不是老人为什么走了,而是走了之后怎么办,这难道不是在帮助这些心术不良的保姆吗?

毒保姆帮助子女甩包袱?

这么多位遭遇保姆杀害的老人最终没有得到老人家属的追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甚至有人质疑,这些保姆的行为,是得到了“子女默许”,否则为何发生了这么多起后才被发现?

甚至有评论写道:“何天带在很短时间内毒杀9名老人,竟然没有一家雇主产生怀疑,进而将恐怖保姆绳之以法,防止其进一步杀害无辜。究其原因,我看与某些雇主想快速甩掉‘包袱’有关。老人生病或不能自理,已成为某些子女的累赘,折磨或杀害老人又不忍心,而且还可能触犯法律,至于在保姆护理期间死亡,就不会引起外人怀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办理后事,这何尝不是借刀杀人呢?”

虽然这样说,有些让人心寒,更难以让人从情感上接受,而且这也仅仅是推测,毕竟这只是个别保姆身上出现的事情,另外,这些案例,也只有保姆一个人的口供。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对于老人的死亡,亲属们似乎真的不愿意或者说根本没有想到要去追究真相。

这,是一种悲哀。

这个保姆所供认的这些案件的受害人家属们,无一例外,均无报警,也就是没有怀疑过何天带,直到何天带因为何老太一案事发,才真相大白。不过,其他案件已经没有证据,某些家属也不愿意再提此事。

这是一种悲哀。

如果说他们配合保姆杀害老人,有冤枉人之嫌,不过,在保姆杀害老人之后,这些家属们很可能有一种解脱了的感觉,不管是老人被杀也好,自然死亡也好,在一些人看来,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亲人,更可能是一个拖累。

这已经不是悲哀,而是一种凄凉。

漠视,并不是儿女的本心

写这篇稿件时,心情很沉痛,笔者希望自己是小人之心。不过,现实生活很残酷,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的社会时代,关于老人的话题,似乎愈发沉重。

如今很多年轻人要面临赡养老人的重担,“4-2-1”的家庭结构,让很多人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有些人本身生活也比较艰难。当老人的老病拖累久了之后,恐怕厌烦心理已经超越了孝心,老人突然去世了,他们乐于解脱,也就懒得索解死因。

这种悲凉背后,有更多的无奈,也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对老无所依的莫名恐慌。试问,哪个为人儿女者,不希望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可是,他们需要负载的,并不仅仅是赡养老人这一个责任。

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2.12亿,其中15%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5%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重大问题。

或许毒保姆事件,仅仅是极端的个案,但里面隐含的对养老问题的忧虑,却极其深远。

对于个人来说,雇用保姆或者将老人送往专业养老机构,并不是不孝,除此之外,还需要平日里对老人多关注,多关心,漠视,有时候才是最大的不孝。

同时,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也需要用更多的服务和制度,来避免这种无奈的发生。

写这篇稿件时,心情很沉痛,笔者希望自己是小人之心。不过,现实生活很残酷,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的社会时代,关于老人的话题,似乎愈发沉重。

如今很多年轻人要面临赡养老人的重担,“4-2-1”的家庭结构,让很多人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有些人本身生活也比较艰难。当老人的老病拖累久了之后,恐怕厌烦心理已经超越了孝心,老人突然去世了,他们乐于解脱,也就懒得索解死因。

这种悲凉背后,有更多的无奈,也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对老无所依的莫名恐慌。试问,哪个为人儿女者,不希望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可是,他们需要负载的,并不仅仅是赡养老人这一个责任。

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2.12亿,其中15%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5%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重大问题。

或许毒保姆事件,仅仅是极端的个案,但里面隐含的对养老问题的忧虑,却极其深远。

对于个人来说,雇用保姆或者将老人送往专业养老机构,并不是不孝,除此之外,还需要平日里对老人多关注,多关心,漠视,有时候才是最大的不孝。

同时,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也需要用更多的服务和制度,来避免这种无奈的发生。

写这篇稿件时,心情很沉痛,笔者希望自己是小人之心。不过,现实生活很残酷,在中国步入老龄化的社会时代,关于老人的话题,似乎愈发沉重。

如今很多年轻人要面临赡养老人的重担,“4-2-1”的家庭结构,让很多人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有些人本身生活也比较艰难。当老人的老病拖累久了之后,恐怕厌烦心理已经超越了孝心,老人突然去世了,他们乐于解脱,也就懒得索解死因。

这种悲凉背后,有更多的无奈,也让所有人感受到了对老无所依的莫名恐慌。试问,哪个为人儿女者,不希望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可是,他们需要负载的,并不仅仅是赡养老人这一个责任。

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2.12亿,其中15%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5%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摆在整个社会面前的重大问题。

或许毒保姆事件,仅仅是极端的个案,但里面隐含的对养老问题的忧虑,却极其深远。

对于个人来说,雇用保姆或者将老人送往专业养老机构,并不是不孝,除此之外,还需要平日里对老人多关注,多关心,漠视,有时候才是最大的不孝。

同时,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也需要用更多的服务和制度,来避免这种无奈的发生。

猜你喜欢

漠视潜规则保姆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在保姆家午睡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典型表现
哇,咪咪虎当保姆了(!上)
从《圣经》看西方漠视孝道的原因
清代阅卷潜规则
狗保姆
潜规则
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