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浙江在行动

2016-09-03来佳飞

浙江经济 2016年7期
关键词:结构性浙江供给

来佳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浙江在行动

来佳飞

浙江发布《关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这是在汲取本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谋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落地的又一项大举措,必将加快扩大有效供给、中高端供给,实现浙江经济在更高水平上的供需平衡

自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供给侧”一词即成为社会的高频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贯穿“十三五”时期的一条主线。而国家战略举措最终是由地方政府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用也将取决于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何种区域性政策予以实践。对于浙江而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四边三化”、“一打三整治”、创新驱动、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七大产业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升级组合拳早已打得风生水起,其内涵均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近日,浙江发布《关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这是在汲取本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谋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落地的又一项大举措,必将加快扩大有效供给、中高端供给,实现浙江经济在更高水平上的供需平衡。

创新引领制度供给

在改革的道路上,浙江没有拖拖拉拉、畏手畏脚,而是以极大的政治勇气、革新决心和改革担当大踏步推进制度创新供给。政府是制度供给的主体,政府自身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2014年,浙江省率先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加快行政职能的转变。浙江将继续以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通过行政体系的改革,将市场能有效调节的交给市场、企业能自主决策的交还企业、社会组织能承担的委托社会组织,重塑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上,浙江不断推陈出新深化改革。为破解土地资源约束困境,浙江推出“以亩产论英雄”,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以低效用地再开发为例,2015年全省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7.6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1.3万亩,建设标准厂房约7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7年全省单位建设用地GDP达27万元/亩。下一阶段,浙江将完善土地、能源、环境容量、水资源、财政资金等要素配置机制,按照亩产论英雄、节能论英雄、节水论英雄、环境论英雄、绩效论英雄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亩产效益”为基础的综合评价体系,实施分类分档的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浙江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表现在重要领域改革上的先行先试,可以说浙江在每一项改革上都有落地的空间,打的都不是空枪。在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上,联动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在金融改革创新上,联动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在探索建立国际贸易新体制上,深化义乌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流通综合改革,加快杭州、宁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在创新平台上,加快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宁波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为破解新二元经济结构,促进生产要素的充分自由流动,浙江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扩大非国有企业的准入行业范围,以“浙商回归”为抓手推出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

创新引领高端产业供给

2015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在2015-2017年内重点培育100个特色小镇。在首批37个特色小镇中,5个涉及信息经济产业、2个涉及健康产业、5个涉及时尚产业、8个涉及旅游产业、4个涉及金融产业、6个涉及高端装备制造业、7个涉及历史经典产业,均与浙江规划的“7+1”高端产业相关。特色小镇是浙江解决“低小散”块状经济的创新举措,是特色产业、地域文化、优美环境和良好配套的交汇体,是集“产、城、文、旅”功能为一体的新平台。在特色小镇的打造过程中,浙江政府明确“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由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更是将特色小镇作为浙江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激发新供给、扩大有效需求的新平台,通过创新扶持吸引大量高端产业、新兴业态、优秀人才的集聚。如梦想小镇启用仅半年就吸引了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进入。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亮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标签。

浙江联动推进“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等措施,全面提升制造产品的高端供给。浙江发布《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制定实施“浙江制造”标准体系规划,联动推进标准强省、质量强省、品牌强省建设,打响“浙江制造”品牌,力争到2020年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超过10万台,“浙江制造”标准达到500个以上,建成一批高质量的产业云服务和产业大数据平台。下一阶段,浙江将完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制造业品牌建设和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质量品牌建设,通过企业技术改造、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进大项目建设实现制造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智能制造、互联网深化应用来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完成浙江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

“互联网+”作为近年来的风潮,引领了新常态下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创新发展,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所在。《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17年实现全国“互联网+”先行示范区目标;2020年,成为全国互联网时代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引领示范,力争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技术与应用中心。通过突出“互联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有利于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匹配,实现供给体系的效率提升。

为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布局,浙江加快规划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支持杭州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宁波加快规划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科技城、支持各地规划创建省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省级高新区争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培育环杭州湾高新技术产业带等,助力创新供给。

创新引领生态环境供给

2014年,浙江全面铺开“五水共治”专项行动,以“五水共治”倒逼转型升级,提高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省委、省政府绘出了“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三年(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五年(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七年(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全省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各级河长负责牵头开展包干河道水质和污染源现状调查、制定水环境保护治理实施方案、推动落实重点工程项目、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通过“五水共治”,提高全省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浙江最早提出打造“绿色浙江”“美丽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道路上先行一步。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大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整治力度,大力整治生态环境,统筹推进治水治气、治城治乡、治土治山,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扩大海洋保护区面积。在保障层面,浙江建立绿色发展财力奖补机制,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实行污水排放、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控制,建立健全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基础的用能权交易制度、以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为基础的土地配置方式和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水资源配置机制,划定森林、湿地、物种生态保护红线,完善公益林和湿地生态补偿制度,以机制创新保障补齐生态短板。

猜你喜欢

结构性浙江供给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临床人才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