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及合作

2016-09-02袁翠红郑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52

科技传播 2016年15期
关键词:书稿选题策划

袁翠红郑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52

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及合作

袁翠红
郑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52

通过大量的事实例证,按图书编辑流程的不同阶段对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及合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证实了二者的有效沟通及合作是图书得以顺利出版的前提,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保障,并在图书推广发行中发挥直接桥梁作用。

有效合作;选题策划;推广发行

由于各出版机构情况的不同,有的编辑出版流程把编辑细分为策划编辑、文字编辑等,本文中所说的编辑是图书的责任编辑,既参与图书的策划组稿,又对书稿的文字工作把关和适当加工,并对图书出版和发行的全程进行监控和协调。

图书编辑与作者是合作者,两者只有有效沟通,图书出版活动方能顺利开展[1]。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及合作是图书得以顺利出版的前提,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图书推广发行的桥梁。下面就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以教材或专著出版为例,从图书出版流程中的3个重要阶段分别论述如何建立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及合作。

1 选题策划阶段与作者的沟通及合作

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具有把握出版工作方向、落实出版工作方针,保障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以及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等重要作用[2]。因此,把握和设计好此阶段,能对图书出版的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选题策划阶段与作者的沟通及合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在信息的互通上达成共识

信息采集是选题策划的开端,是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2]。编辑与作者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不同,对图书出版所掌握的信息量和信息内容也是不同的[3]。作者作为本专业人员掌握大量的专业信息;编辑每天接触大量的书稿,掌握书稿的审理程序、编辑过程、成书周期等。因此,编辑在图书的策划阶段就要通过走访各院校的不同作者,了解较多的专业内容及用书信息。即与作者在信息的互通上达成共识,从而为图书选题论证及顺利出版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做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教材的前期,我们通过走访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老师,得知原来的食品工程、食品科学、制糖工程、粮食工程、油脂工程、烟草工程、食品卫生与检验、食品分析与检验、粮油储藏、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水产品储藏与加工、冷冻冷藏工程、蜂学(部分)等13个专业方向,现在都统一在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名称之下,目前全国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的高校共有200多所,分布在综合、工科、农业、工商、医学、师范、民族等院校中,校院所在省、市达到31个。有了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便进一步确定了选题方向、明确了出书规模。因此,在信息采集阶段大量走访及与作者的沟通和交流是做好选题策划的基础。

1.2 在策划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加强合作

策划是一种程序,是依据有关信息,判断事物变化的趋势,进而形成正确决策和实施方案,并努力保障目标实现的过程[4]。在图书的选题策划阶段,通过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与相关作者进一步合作,就可以落实选题设想,执行选题要求,并对选题细节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提升选题质量。

仍以食品类图书的策划为例。在以上信息互通的基础上,策划的方案便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来制订。编辑就可以成立由相关专家教授参加的图书编审委员会,并负责图书的大纲审定和书稿审定工作。筛选出能够担当主编的作者,主编要经过层层把关和推荐,一般是先由个人申报,结合学校举荐,多数由教学一线,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专家教授担当。接下来就要与主编就图书的选题介绍、图书形态、图书内容、参编人员、分工情况、进度控制等进行协商,并适时与主编加强沟通和合作,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为图书的后续进行做充分准备。

1.3 在约稿阶段的及时互动,和谐沟通

编辑与作者的及时沟通与联络,是编辑参与作者创作活动、体现选题设想的有效方式。编辑及时将选题的具体要求、与约稿相关的学科前沿信息、读者调研结果反馈给作者,并了解作者的撰稿感受和撰稿进度,把握作者的写作方向,及时调整作者的创作思路,使其实现撰写要求,这对保证稿件质量至关重要[5]。在作者编写教材的过程中,编辑要定期沟通,并结合自己的策划思路提醒作者控制书稿内容,把握写作进度。对由多人共编的书稿要及时提醒主编做好相应的把关工作,防止前后重复,互不照应等。约稿阶段的及时互动,还可以监督书稿的齐清定。以笔者不久策划的一套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的校本教材为例:本套教材计划出4本,分别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喷漆。在与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一个主编沟通编写进度时,发现教材几近完稿,但整体结构安排太随意,部分内容引用有些陈旧,举例的维修车辆大多已过时。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便又及时和其他几本教材的编写老师联系,提出编写教材要跟上时代,尽量加一些新东西。同时结构体例要前后一致,不能想到哪,写到哪。通过及时沟通,避免了后续可能引发的各种矛盾及不和谐。

2 书稿编辑阶段与作者的沟通及合作

经过选题策划阶段的努力,书稿基本达齐清定,此时就要进入三审三校。

2.1 三审后书稿的整体内容和质量的及时反馈

书稿经过初审、复审和终审后,里面存在的各类问题已大致清楚,此时作为书稿的责任编辑应对书稿存在的各类问题分类列举。先从大的方面即整体内容和质量上对稿件给以评判,特别是认为存在问题的部分,一定要及时地反馈给作者。反馈的方式可以电话沟通,通过QQ聊天工具沟通,通过电子信箱沟通等。下面是笔者在编辑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水产食品加工学》一书时与作者的邮件沟通及回复:

本书是一本阐述水产品加工原理与技术的教材,理论联系实际,语言清晰流畅,未发现知识性的差错,是一本质量较高的技术理论教材或教材参考书,很有必要出版。但有几点意见请斟酌。

鉴于本书稿篇幅较长,内容显得有些杂乱的情况,建议将全书分为(上)(下)两大部分,读者学习和阅读时可按需取用。具体:(上)为水产品加工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水产品原料的种类和特性,水产品原料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以及水产品加工的基础性理论。(下)为水产品加工的技术方法。此部分主要论述各种水产品的加工技术要领和方法步骤。当然,分为两大部分进行阐述后,现有的内容需适当整合。

回复:首先感谢编辑及复终审专家的辛苦工作,对本教材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对于教材的体系的问题,可能是由于个人对教材体系理解的不同。按照专家所讲,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重复整合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可能会延迟教材的出版时间;经过教材编写组的商量,认为现有的教材体系也是可以的。从章节的名称上也应该很明显可以将教材分为3个部分:一是水产食品加工的理论基础;二是水产食品加工技术;三是水产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通过这样反反复复的不断交流和沟通,最终使书稿达到了真正适合教师教学、学生使用得当的本科类规划教材。通过这几年的使用,这本书一直反响较好,销售量也年年攀升。

2.2 编辑加工时图表及细节内容的进一步确定和核算

编辑加工阶段,一般书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录入排版错误;知识性错误;别字、漏字、错字等;量和单位的使用不规范、个别引用不当及错误等;图表安排不规范、格式不统一,图题、表题与正文不对应等。这些共性的问题如果拿得准,责任编辑直接改正即可。但对于自己稿不清楚的问题不能凭想当然地去改,这时就要和作者及时反馈了。下面是笔者在编辑《同位素海洋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发邮件的形式和作者进行了沟通,得到了作者的积极配合和肯定。

表1.1.2 对流层大气中的痕量成分(盛裴轩等,2003)

表中标红处ppmv是浓度单位吗?国标中没查到。

回答:ppmv是原文献中的单位,不要改,并列的“(μg·m-3)”是国际单位,书中放射性活度的单位也有许多是这种情况。

这本书因为编辑加工较好,得到了作者及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并于当年获得了省级优秀图书一等奖。

2.3 印前清样的最后一次把关

书稿到清样时已是成书前的最后一次修改了。此时,对责任编辑来说,重点注意的已不是内容问题了,而是要核对封面、前辅文(作者名单、目录、页码)、参考文献等是否完整或存在错误。核过后就要通知作者最后确认了。此阶段是作者的最后一次把关,一定要通知到作者,必要时还要作者在书稿上签字确认,以免成书后发现问题时相互埋怨和指责。

笔者在编辑一本资助出版的图书《核技术创新与实践》时,给作者提出了一些必须要改动之处,可作者总以工作忙为由不愿修改。笔者便自己查资料,做了相应改正,并在印前清样阶段请作者到出版社,对修改过的问题重新确认,并让作者在清样上签字:对书稿中编辑提出的问题及修改认可。成书后作者对笔者所做改动很是赞扬:你们做编辑的真是认真,书在你们这里出版,放心。

3 成书推广阶段与作者的沟通

无论编辑出版的是教材、专著,还是市场畅销书或者资助类图书,在成书推广阶段,除了利用本社的发行宣传、书讯外,还要充分与作者交流和沟通,进而取得作者的支持和帮助。毕竟作者是这方面的权威和专家,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人脉。这一方面把握得好,那么,图书的发行推广工作就成功了一半。

笔者在做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系列时,为征得各主编及参编作者在教材推广方面的大力支持,特给各主编及参编老师发去了一封邮件,部分内容如下:

由郑州大学出版社策划的普通高等教育食品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类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教材系列已出版40余种,参编院校也扩展为50多所,2009年以来,各个院校认真参与编写,积极推广使用,出版社在此深表感谢。

为此,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希望原各位主编及参编积极推荐本院校及其他院校的老师参与进来,为扩大我们的编写队伍、提高教材的知名度、增强教材的影响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过这样的宣传和交流,这套图书的使用量和参编院校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重印率和再版次数也跟着

得到了提高。

因此,一本书甚至一套书的成功出版和发行,是编辑和作者共同努力、合作奋斗的结果。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建立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是一本书及至一套书成功出版和发行的重要因素。

[1]施东毅.图书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研究.编辑学刊,2015 (6):85-87.

[2]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中级).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岳静玲.编辑与作者的有效沟通策略[J].编辑之友,2007 (3):48-49.

[4]谭天,王甫.电视策划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1.

[5]张凤新.科技期刊编辑在约稿环节的稿件质量控制与沟通技巧[J].科技与出版,2012(5):47-48.

[6]王力帆,张冬霞.当前加工编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科技与出版,2010(8).

[7]刘红霞.浅谈医学图书编辑与作者的沟通[J].科技与出版,2006(3):32-33.

G2

A

1674-6708(2016)168-0057-02

袁翠红,编辑,郑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书稿选题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谈诗词的选题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本期策划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