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汤恩比馆到赫尔大厦
——社区睦邻运动发展过程及启示

2016-09-01徐富海

中国民政 2016年14期
关键词:睦邻赫尔大厦

徐富海

从汤恩比馆到赫尔大厦
——社区睦邻运动发展过程及启示

徐富海

在英国伦敦东区商业街和温屋街交界处,屹立着一栋具有130多年历史、富有传奇色彩的古老哥特式建筑——汤恩比馆(Toynbee Hall)。这是全世界第一座睦邻运动大学社区服务中心,也是“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理念的发源地。当年来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生,怀着满腔热情,倡导改革,扶助贫民,与穷人共同生活,实践着助人自助的人道主义理想,这栋百年房屋,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社区服务中心早期形态之一,启发了后来延及欧美诸国的睦邻组织运动,推动了近代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发展,成为社会改革、社区建设和反贫困的先锋旗帜。

牛津大学生的奋斗

19世纪末,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水平位于世界前列,但社会贫富差距逐步扩大,贫民区内部环境恶化。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传统社区的政治经济功能弱化,居民的基本福利得不到保障。许多社会学家意识到工业社会带来的危机,提出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提出与贫民共同生活,从而实现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民主平等。

受这种思潮的影响,英国牛津大学学生丹尼森(Edward Denison)毕业后专门去贫民区,了解劳动者的生活。他意识到仅仅靠举办慈善活动和施舍是不够的,而是需要以“好的教育”来促进劳动阶级的社会正义,培养领导人才。

同样,牛津大学学生巴涅特(Augustus Barnett)毕业后到伦敦东区任教职。伦敦东区是伦敦最贫困的教区之一,又脏又乱,居民生活十分困苦。为改变教区的面貌,改善教区居民的生活,巴涅特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前往教区为贫民服务,与贫民共同生活,研究解决的方法。

在众多前往社区服务的人中,牛津大学经济学讲师汤恩比与巴涅特最为志趣相投,情谊笃厚。汤恩比毕业于牛津大学,与巴涅特一起致力于共同的事业。他为工人朗读,鼓励他们建立商会,帮助建立为工人阶级服务的公共图书馆,鼓励自己的学生在所住的社区免费为工人开设培训课程,积极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

1883年,汤恩比不幸因肺病去世,年仅30岁。为进一步号召知识青年为贫民服务,以继承挚友的遗志,巴涅特于1884年在伦敦东区建立了一个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命名为“汤恩比馆”,旨在团结有志之士,致力改革工业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问题,从而成为社区睦邻运动的开端。

作为社区早期形态之一,汤恩比馆成立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工业化以及社会化所产生的新问题,特别是贫穷问题。巴纳特认为,让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与贫民一起生活,不仅有助于舒缓社会的阶级差距,实现政治上的民主与平等,更能使穷人有受教育及享受文化生活的机会。此外,共同生活可加深知识分子对贫穷问题的了解,更有利于贫穷问题的合理解决。

随后,巴涅特又与一批志同道合者发起了社区睦邻组织运动(又称社区睦邻运动),让社会工作者广泛、深入地参与社区生活,调动并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种社会资源,组织和教育居民,改善自己的环境,培养居民的自助与互助精神。

社区睦邻运动的扩展

社区睦邻运动的独特方法,以及它所提倡的服务精神和所取得的成就,无疑给当时面临种种社会问题而束手无策的世界各国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因而在短期内迅速传遍欧洲大部分国家。

18世纪以后,英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益慈善性的非营利的民间组织。许多知识分子、政治家、工会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也纷纷成立影响公共政策的各种公益性的游说组织,这些组织形成了独立的运作体系,逐渐使英国的慈善事业走上了组织建制的道路。慈善不再仅仅是建立在简单的利他主义基础之上,而是成为一种对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方式的探讨。其中,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受这一运动的影响最大,开展得最为广泛。

在汤恩比馆居住了几个月的斯坦顿·科伊特,于1886年创建了美国第一个服务点——纽约底东坡区邻里指导中心(Neighborhood Guild on the Lower East Side of New York)。但在美国社会工作史上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是简·亚当斯(Jane Addams)女士创建的赫尔大厦(Hull House)。简·亚当斯与朋友到英国实地参观了汤恩比馆,受其工作理念和实效的启发,回国后于1889 年在美国芝加哥创立“赫尔大厦”,致力于贫民福利与社会教育。

赫尔大厦建立后不久,有许多志愿者来到这里居住,全力帮助邻里解决困难和问题。赫尔大厦与其他社会服务机构的区别在于,它所关注的不是单个的服务项目,而是整个邻里的生活福利。这些志愿者充当服务对象的非正式顾问,进行家庭访问,还举办友谊俱乐部、学习班、运动队以及各种业余爱好小组。需要专门知识来解决问题时,他们还雇用个案工作者、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家政学家和职业顾问。不仅如此,赫尔大厦还是一个大型的研究室,研究一些引起争议的问题,诸如贫困、劳动、教育、政治、立法、选举权、公民权以及战争与和平等。正如其创始人简·亚当斯所说,将睦邻运动视为一个“社会学的实验室”,来收集社会事实。

赫尔大厦及其服务对芝加哥市民的生活改善,有很大贡献,它的成功经验广为传播,许多国家都派人到那里参观学习,从而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社会服务中心及当代社会工作的先驱。

社区睦邻运动在数十年内遍及美国各地,其发展程度远远超过了英国,到1900年,美国建立起了100多个睦邻组织定居点。1911年,社会睦邻运动的领导者成立了全国睦邻基金会(National Federation of Settlements)。到1937年,全美社区睦邻服务所达到500多个。

1922年首次国际社会服务工作会议在伦敦举行,在这次会议的基础上,1926年成立了国际服务及邻里服务中心联合会。

对我国社区治理和社工发展的启示

睦邻运动致力于服务社区弱势群体,减轻社会弊病。然而,由于该运动属于自发的慈善救助事业,缺少政府的支持和居民的广泛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睦邻运动的影响慢慢减弱,取而代之的是福利国家思潮的兴起。政府开始干预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从自发的慈善事业阶段走向政府参与组织管理阶段。随着行业性社会工作的发展和行业协会的成立,作为行业的社会工作与关心社会福利的志愿群体开始区分开来,社区睦邻运动也被更系统、更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替代。

作为现代社区工作的雏形,睦邻运动引导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注重以社区的协调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我国社区治理和社会工作提供了诸多启示。第一,从社区实际需要入手。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扶是社区建设的必要因素,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培育社区和社会的归属感,改善他们的生存现状,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第二,社会公共精神的培育是社区建设的价值支持。睦邻运动的主体是慈善机构,它通过召集志愿者来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倡导利用本社区内的资源,培育社区居民的互助精神。第三,要寻求个人和社会环境的改善。从个人与社会双向入手,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不仅包括物质帮助,也重视受助人精神关怀和社区环境的改善。最后,睦邻运动发展的局限性和影响的有限性表明,社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建立社区多元协同治理模式,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来促使协同治理最优化。

猜你喜欢

睦邻赫尔大厦
终身教育理念下培育睦邻学习点助力沈阳乡村振兴的思考
岚皋“睦邻之家”破解“搬迁之问”
影子大厦
社区睦邻点的“宜人温度”
电梯
弘扬睦邻精神 共建繁荣之路
——写在中哈建交25 周年之际
满城尽是蓝精灵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散文大厦的三条基石
巨胸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