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创业”下创造力价值链与创业教育关系研究

2016-09-01长春工程学院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长春130022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价值链创造力发展

■ 刘 翠(长春工程学院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 长春 130022)

“互联网+创业”下创造力价值链与创业教育关系研究

■ 刘翠(长春工程学院勘查与测绘工程学院长春130022)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创造力价值链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存在的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必要教育资源缺乏、创业教育管理不健全、创业环境未能形成、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文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构建了基于创造力价值链的创业教育体系,并以政府、高校、社会、企业为主体平台,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通过加大资源投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推进创业教育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关键词:创造力价值链创业教育对策

引言

创造力价值链是一种综合素养,是创造整合资源,创新与变革是创造力价值链的核心要求。以创造力价值链为基点,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平台,构建产学研的多元创业创新环境,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创业以及教育发展意义重大。

“互联网+”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全球范围来看,竞争都集中在创业上,作为创新创业的支撑点,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前进的支撑点、引擎和动力,各国政府也积极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和进步需要创新创业,更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实施,这就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创业与教育紧密结合,实施创新创业的政策,成就创业人才梦想。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国家核心竞争力更表现为配置智慧资源,拥有与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更需要创新意识,需要推广创业创新。胡锦涛曾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培育创新型、高端人才的高校也需要与时俱进,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融合就业、创业、创新,推动创业教育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也要求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积极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当前应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实行自主创业政策,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强化“双创”精神,激励自主创业。并进一步制定创业优惠政策、建立创业新机制、构建创业服务体系,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持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持续推动创业升温,并全面开展创业研究。因此,在此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关文献分析

国外有关创业教育文献。杰弗里·蒂蒙斯首先提出创业教育,他认为创业者们在20 世纪后期改变了美国,美国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商学院,创业教育已构成一个相对完备体系;联合国教科文总部认为创业技能和精神是教育基本目标。如日本实施了创业教育激励计划,建立培养创业家的理念,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如欧洲的英国也出台了创业教育计划,表现为一种非功利的系统性教育活动。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市场、财政、管理以及与企业界的创业者建立联系,内容如创业风险,创新能力、领导管理等。总之国外的相关创业教育研究较早,体系较成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和支持,注重新的理论研究,注重实践认识,给国内相关研究和发展诸多启示。

从国内文献分析。我国创业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就创业教育目标、创业教育实验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相关成果。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李时椿(2014)分析了发达国家典型的创业教育方式,总结了创业教育模式。彭钢(1995)分析了创业教育概念、定义与内涵,界定了逻辑关系,研究了创业教育相关理论。席升阳(2008)从人的角度研究创业教育,阐述了主观能动性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梅伟惠(2009)认为我国创业教育应实行观念指引、分类建设、制度保障思路,建立立体创业教育观。总之,国内创业教育的发展较晚,多数规定都很宏观,政策执行有偏差,创业教育没有系统的体系,管理欠缺。

以上从各角度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以不同方式探索创业教育,但相关文献中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创造力价值链文献甚少。

创造力价值链与创业教育关系

(一)创造力

创业创新发展教育中,核心是创造力。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看,每个人都有创新潜能,创业教育可支撑、增强每个人的创造力。在创造力体系中,创业教育是系统化的。学者们研究的角度不同,创造力内涵也不同,有学者认为创造力是多种能力总和,是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者认为是素质与能力、创造和开拓的总和。有学者认为创造力与智力品质是相互联系的,是智力品质的一种表现。当然,综合学者们的研究,创造力具有共性,是每个人具有的创造潜力,以训练和引导等逐渐发展变成创造能力。因此,在创新创业发展中以及发展创业教育时,应积极挖掘和引导人的创造潜能,塑造创新品格。

(二)创造力价值链理论模型

经济的创新发展需要创新和创造,需要培育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创造力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发展,也是后者的要求。综合相关文献,创造力价值链是创新从主体的主观阶段到创造产品的创业阶段,创新更新产品,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包括创意、创造、创业、创新,每个步骤产生价值,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如图1所示。创造力价值链是具有循环的体系,每部分发挥重要作用,产生化学效应。创造力支撑结构体系,每个体系具有创造力作用,是具有能动的、创造性的力量。创意是一种具有创造力的展现,具有具象化、逻辑化的特点,是实践行动的图景。创造是创意物质化、创新化、产品化,创业是推广创造的产品,产生经济效益,是产品市场价值的体现,包括组织管理、营销推广、产品优化等商业能力。创新是改进工艺,融合创意,结合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理念,创造和实现价值。创造力价值链各阶段和各部分具有重要作用,构成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循环整体,实现创新与创造,实现价值。

(三)创业教育的内涵

在“互联网+”时代下,创业教育作为全新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的创新,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延伸,是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需要实效推进,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建立教育机制,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完整工程,需要落实创业课程设置、建设创业体系、实施创业活动项目。

从内涵上分析,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都集中于对潜能的挖掘、对创业素质的开发、对创业技能培养。从视角上分析,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中,创新创业可以促进现代社会创新,从创新角度加深对创业教育发展。从发展上看,国外无论是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发展都取得了相对丰硕的成果,而国内相对较为落后。在政策上,在“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时代,国家对创业教育更加重视。从内容上看,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机制体制、管理决策、评价体系,需要拓宽创业教育范围,研究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发挥其先导作用。

(四)创造力价值链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创造力价值链是人类创新的基础,与创造和创新关系密切。当然,创新创业教育中也存在创造力价值链,并深受其影响,两者间的关系如图 2所示。

图2可以从以下方面予以描述:一是创业能力需要创造力价值链,创业能力培育需要从全方位着手,以创意、创造、创业和创新为途径和支撑,积极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实践能力、提高创业能力。二是创新和变革创业教育需要创造力价值链,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价值,提高竞争能力、增加经济效益。在当今时代,创业教育要发展需要创新,创新必然带来变革。创造力价值链阐释了创新过程,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三是创造力价值链传递了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在创新创业中,需要拥有积极创业的精神才有可能成功创业,当然创业精神在创造力价值链的各阶段有不同体现,这体现了创业精神的传递。四是创造力价值链是创业活动的基础,创业活动是创业教育的一部分,创业需要包括知识技能、社交能力、市场营销技能与组织管理技能等,这都是创造力价值链的各环节,创造力价值链在创业活动中实现资源、能力、知识的共享,实现各环节的协作,成为创新创业基础。

因此,创造力价值链的阶段和环节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交替协作的。在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力价值链不仅体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也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素质的关注,促进创造力价值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不仅实现理论发展,也在实践中推进创造力价值链的发展和提升。

图1 创造力价值链

创造力价值链背景下创业教育问题分析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家开始重视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管理的研究,但由于我国开展的时间较晚,创业教育管理混乱,需引起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重视。在创新创业理念的引导下,需要在培养创业意识、技能方面予以提升,要找出阻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问题和原因,以推进其更好地发展。

第一,创业教育理念不明确。当前,全国都重视创业教育,但对创业能力没有有效地重视起来,开创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没纳入主流教育体系,更没在实践中得到重视,创业教育呈现出边缘化态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教育具有功利主义价值倾向,大多采用一种速成的教育管理模式,创业教育也和某种意义上的创业公司一样只是一种理念,拔苗助长式的创业教育无法从根本上培养高素质人才,更谈不上从创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以造就最具创新性人才。二是创业教育仅为技术创新,只以培养技术创新和满足现实需求为主,创业教育只是个品牌,忽略了技术创新的转化和应用,忽略社会创新,欠缺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的创新。

第二,缺少必要的教育资源。在创业教育中,教育资源主要是经费和师资,这是创业教育开展的基础。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缓慢,师资相对匮乏,一些系统创业教育却由一些不专业的教师开展。创业教育实践大多是依托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创业教育严重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和技能的专业老师,流于理论讲解,实践经验较少,师资力量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不强,是制约创业教育继续走向深层次发展的障碍,也是难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因。此外财政经费缺乏,一些院校只能保障基本教学,即使设置的一些创业教育基金也很难做到。院校无法建立创业教育平台、完善项目、建设硬件设施等,同时也缺乏创业教育的回报。因而,教育资源缺乏导致了创业教育边缘化,没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第三,创业环境不健全。当前创业教育氛围没有形成,重视力度还很欠缺。比如,一些院校的创业教育属于就业指导中的一部分,是就业的额外渠道,没有真正纳入创业教育体系。同时也缺少专门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更缺少实施机构。具体表现在:一是创业实践平台不完善,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的创业条件和环境不健全,一些仅是仿真的或虚拟化的实践平台,偏离了创业的真实环境和要素。二是资金和经验阻碍,资金和经验受环境制约,从社会环境来看,管理层面宣传的创新和创业理念与实践脱节,无法引导创业教育实施;从文化传统来看,开拓创新、承担风险的创业文化没有形成,尊重支持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没有形成;从经济环境来看,创业市场没有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

第四,评价体系不健全。全面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设定评价标准有助于建立完善学习、发展目标,如学习数据、道德品质、创新发展等。目前很少有完善的评价标准适用于创业教育。教育机构没能注重可持续发展,只是完成基础的创业教育不管未来的发展。总之,既没有完整的创业能力评价系统,也没有创业教育者的评价标准。在实际教育发展中,一些教学方案不能满足创业教育要求,不能满足教育目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真正实现创新与创造也无法实现,更谈不上创新的兴趣和效率,创业教育也失去了创新的方向,创造力价值链无法体现。

图2 创业教育与创造力价值链关系

图3 创业教育平台建设模型

基于创造力价值链的创业教育发展对策

无论在理论和实践环节,需要把创造力价值链融入到创业教育中,创造力价值链需要创意、创造、创业、创新的有机整合,方能实现效能最优,实现创新创造价值最大化,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

第一,构建创业教育平台及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创业教育平台,包括创业教育主体、创造价值链、资源平台和创业环境。促进区域间产学研的协作和共同发展,积极发展高效的创业教育,实现创业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资源、能力、知识信息的共享,如图3所示。二是构建创业教育管理机制,保障创业教育效能最优。创业教育的目标机制、运行机制、评估机制是一个整体,需要通力合作才能实现有效整合。要以院校、区域与社会发展环境为基础,以学生、高校、企业和政府为主体建立创业资源平台,建立协调的管理系统,发挥每部分的效能并有机衔接,发挥创造力价值链作用,实现从创意、创造、创业到创新的演变,提升创业教育综合能力培养,推动学生、院校、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进步。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一是明确创业教育目标机制,建立以创造力价值链为内核的创业教育目标。要实现创业教育的效能最大化,促进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挥,在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目标,结合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把各种不同层次、不同部分的目标统一起来,促进创业教育管理机制的发展,推动各环节的协调运转。二是强化创业意识教育,注重创业技能、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价值取向,以“创业革命”需求为导向,培育人力资源。三是加大资源支持力度,加大有关方面的资源投入,实现政府、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参与和提供相关资源支持,优化创业教育。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创业教育发展,如简化繁复程序、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落实创业税费减免、创业地落户等优惠政策。资金支持:更新技术设备,实现资金投入主体多元化,设立就业创业基金,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创业实践和孵化。加强师资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选聘具有开拓、创新经验丰富的创业者、企业家、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

第三,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有效的协调机制有利于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系统效率。优化协调机制与管理机构,有利于保障创业教育开展,实现创造力价值链的有效运转。基于创造力价值链需要,发挥各环节作用,合理配置各环节之间的资源。一是纵向协调,创业创新过程的协调管理,需要学生、高校、社会、政府不同的主体和政策程序,需要预先设定程序。二是横向协调,与纵向协调机制交叉融合,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如高校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基地设施、信息技术的合作,提高硬件的使用效率。三是信息和技术协调。获得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明确管理方向,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政府、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的信息和技术协同发展,建立高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

第四,建立创业评价体系。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发展特点,基于创造力价值链的内涵,以创造力价值链为指导,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是创业教育管理的主体方面,构建学生、高校、企业、社会指标体系。建立学生指标,反映学生不同的特质;建立高校的教学、组织项目、基地建设等指标,教学方面考评课程体系、教学质量、教学方法等设置是否合理,组织项目方面从实际创新创业考评创业教育的成果,基地建设需要构建基地的投入、技术设备和管理使用等硬件指标。二是评估创业教育环境,需要评估高校、企业、社会发展状况。三是考评创业教育运行机制,体现出创造力价值链循环性,以测量时间维度、机构设置维度、反馈机制维度、自我更新维度等建立评价体系,反映管理机制结构。

参考文献:

1.Elisabeth. Rudowicz & Xiao Dongyue. Concepts of Cre-ativit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Mainland,Hong Kong and Taiwanese Chinese[J].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vol. 34, 2000(3)

2.Levent Altinay,Melih Madanoglu,Roberto Daniele,ect.The influence of family tradition and psychological traits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12(31)

3.Thomas A.H. Service industries, globalization, and urban restructuring with the Asia-Pacific: new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and planning responses, Progress in Planning ,2004 ,61

4.林松兴.教育产业之我见[J].教育导刊,1994(Z2)

5.邵良杉,苏海泉.目标管理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1 (17)

6.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8

7.陈震红,董俊武.大学创业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8)

9.(美)弗罗里达.创意经济[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高礼彦,杨阳,秦永强.顾客价值的驱动因素及价值链构建分析[J].营销导师,2007(6)

11.杨世峰.区域经济文化对创新的影响分析[J].商业时代,2010(17)

12.储珩,纪春礼.创业型经济背景下创业与经济增长机理研究[J].商业时代,2014(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0150033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价值链创造力发展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