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评价及对策研究

2016-08-31黄昶生郭同珍

甘肃科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区青岛制造业

黄昶生,郭同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评价及对策研究

黄昶生,郭同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266580)

在综合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体现新区发展特点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该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岛西海岸新区2008—2013年制造业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利用2013年数据与6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滨海等)的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充分评价了西海岸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结果表明,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整体发展水平处于6个国家级新区的中上游,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提升空间。在对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新区制造业创新能力弱、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从产业发展、区域创新、产业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西海岸新区制造业产业优化对策体系。

制造业评价;主成分分析;指标体系;产业优化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型制造业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李廉水等[1]提出新兴制造业的特点是科技创新、能耗减少、污染减轻、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效益增长,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林汉川等[2]指出新型制造业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理念,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通过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评价,对提升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带动消费及相关行业发展有积极影响。

国内对制造业的研究通常是基于数量方法对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刘芳[3]采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对陕西省制造业竞争力水平及成因进行深层次探究。郑四华等[4]采用主成分分析得出江西省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田绪东[5]利用对比法和主成分分析法,从产业规模、经济效益、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对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现状进行分析。郑赜意[6]以安徽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运用动态的Esteban拓展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并分析,提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郭巍等[7]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构建的先进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赋予一定的权重,对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龚唯平等[8]在耦合动力机制基础上构建了四指标先进制造业评价体系。李治国等[9]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威弗—托马斯方法对青岛市低碳条件下的战略产业进行分析。

目前对各个新区制造业的研究涉及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产业集群等方面,而对新区制造业整体评价方面研究较少,侯长安[10]采用DEA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体系,从内外两部分分析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存在的问题。余素芳[11]采用SSM模型对重庆两江新区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并筛选出三类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对上海浦东新区制造业的研究涉及分类产业、地方企业经济等,黄雯丽[12]采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浦东新区信息服务业进行分析。对广东南沙新区产业研究涉及发展战略、经济合作等,刘祝斌[13]采用SWOT分析法对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天津滨海新区制造业的研究涉及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等方面,刘伟萍[14]通过构建钻石模型对天津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进行分析,提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由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建立时间较短,制造业发展存在环保意识薄弱、可持续发展不足等问题,在借鉴已有成熟指标体系[1,2,7,8]的基础上,加入可持续发展这一指标,对新区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1 西海岸新区指标体系构建

1.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对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评价重要的是指标选取,这些指标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制造业发展现状,还需要进行量化。因此遵循全面性与个性原则、可比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原则,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从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三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西海岸新区制造业指标评价体系

1.2评价指标解释

(1)经济效益指标,制造业经济效益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产业发展的基础保证,本指标体系中经济效益这一指标包括11个二级指标,涉及制造业发展的各个产业链,并各有侧重点。

(2)技术创新指标,技术创新水平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企业及地区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3)持续发展指标,本指标体系中的持续发展指标是经济效益指标和技术创新指标的升华,本指标的最终目的是统筹经济效益与技术创新统一。

2 西海岸新区制造业评价

为研究西海岸新区制造业发展情况及增长潜力,我们通过建立2008—201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评价指标,纵向分析新区制造业发展趋势。由于各个国家级新区都有自身发展特点和共性,为总结各国家级新区发展经验与问题,横向对比分析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

2.1评价方法选择

由于评价指标众多,且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无法直观反映制造业存在问题。作为多元统计工具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其本质是通过线性变换对高维变量系统进行最佳整合与简化,并客观地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15]。该方法不仅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同时可将一个多目标问题综合成一个单指标形式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原始数据标准化。Z标准化是一个分数与平均数的差再除以标准差的过程。采用Z标准化对原始数据Xij(i=1,2,…,n;j=1,2,…,p)处理,将其转化为无量纲的纯数值xij,以便于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指标能够进行比较和加权。

(2)求相关系数矩阵R:

R=(rij)p×p,

(1)

(i,j=1,2,…,p),

(2)

其中:rij为变量xi和xj的相关系数,且rij=rji=1。

λ1≥λ2≥…≥λp>0。

(3)

(4)求每个主成分的贡献率ki和累计贡献率并确定主成分yi的个数m:

(4)

(5)

其中:I为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的累计贡献率临界值。

(5)取前m个主成分构建综合评价函数F:

(6)

其中:X为经过标准化后的数据,a为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6)计算单一指标的综合得分Si,并根据具体问题对各主成分指标解释:

(7)

为更好地评价量化结果,采用Spss软件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等,主成分得分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值,即该样本偏离所有样本均值的程度,正值说明超过平均水平,负值说明低于平均水平,因此主成分得分可以作为比较排名的依据。

2.2西海岸新区制造业纵向对比评价

由于建立的指标体系是综合的指标,具有制造业发展的共性,在纵向分析中选取了2008—201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体现发展趋势的19个指标进行评价,原始数据见表2。

表2 西海岸新区制造业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纵向分析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第一主成分主要包含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地区生产总值、机械装备制造完成产值等指标信息,即效益产出指数;同理,第二主成分主要包括新产品值比重、对外销售收入利润率等指标信息,即产品产出指数;第三主成分主要包括科技成果取得项数、对外贸易研发经费支出等指标信息,即科技转化指数。

主成分特征值和相应贡献率见图1。前三个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90.84%>85%,说明前三个主成分(第一、二、三主成分)涵盖大部分信息且相互独立,因此提取前三个成分进行纵向评价分析。

图2为纵向分析各主成分得分排名。由图2可以看出,从2008—2013年,制造业发展竞争力逐年增强,呈良好发展趋势,潜力巨大。

2.3西海岸新区制造业横向对比评价

由于西海岸新区建立较晚,横向对比分析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广东南沙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湖南湘江新区5个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级新区,选取2013年体现新区制造业整体情况的17个指标,为新区发展方向提供参考。6个国家级新区制造业发展原始数据见表4。

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工作质量保证的前提,根据实验室需求提出设备采购申请,依据设备配置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原则,按程序组织采购,确保产品质量。仪器设备调试验收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仪器设备均需定期经计量单位检定校准后方可继续使用[2]。

表3 纵向分析因子载荷矩阵

图1 纵向分析主成分特征值和贡献率Fig.1 Principal component eigenvalue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vertical analysis

图2 纵向分析各主成分得分排名Fig.2 Each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 ranking of vertical analysis

制造业评价指标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广东南沙新区舟山群岛新区湖南湘江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轻工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28.428.039.641.339.830.3重工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71.672.360.458.760.269.7企业产品产销率/%99.397.797.497.296.797.9规模以上企业营业利润率/%7.78.45.31.113.66.4地区生产总值/亿元6448.78020.4908.0930.81979.02266.0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7.026.229.217.323.127.9重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80.581.468.758.965.462.6工业总产值/亿元9375.611299.02474.31750.42761.75526.0科学技术支出/亿元40.731.70.53.22.4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61.811.510.25.913.910.2高新技术企业个数/个250.089.044.038.055.0128.0授权发明专利数/件3074.0864.057.0211.0152.0296.0高新技术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1.912.437.123.129.039.5经费内部支出/亿元300.4114.2235.012.746.059.6二氧化硫平均值/(mg·m-3)000000空气质量优良率/%88.280.685.090.187.696.7可吸入颗粒物/(mg·m-3)0.10.10.10.10.10.1

横向分析因子载荷矩阵见表5。第一主成分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支出、授权发明专利数等指标信息,即为科技产值指数;而其他3个主成分里环境相关指标占较大比重,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主成分有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等指标信息,即为高新产业指数;第三主成分包括规模以上企业营业利润率等指标信息,即为产值利润指数;第四主成分有研究发展经费内部支出等指标,即为研发效益指数。

表5 横向分析因子载荷矩阵

主成分特征值和相应贡献率见图3。可以看到前4个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已经达到91.74%>85%,因此提取前4个成分进行横向评价分析。

图3 横向分析主成分特征值和贡献率Fig.3 Principal component eigenvalue and contribution rate of horizontal analysis

图4为横向分析各主成分得分排名。由图4可以看出,尽管建立较晚,但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综合得分仅次于发展较成熟的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整体水平较高。

2.4西海岸新区制造业评价结果分析

综合分析纵横向评价结果,根据各主成分包含信息构建相应评价指数(见表6),该指数反映不同指标对于各主成分的贡献,可为结果分析和对策研究指明方向。

表6 各主成分表征的评价指数

(1)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产业基础好,但创新能力弱。

由纵向和横向主成分得分排名可知,2008—201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6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这两个建立较早的新区,说明新区产业基础好,发展空间大。纵向分析中表征效益产出的第一主成分得分逐年上升,表明高新技术企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呈现发展良好势头。但科技成果、科技经费投入等对最终结果影响很小,表明在西海岸新区对科技重视程度低,创新能力弱。

(2)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总体实力较强,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偏弱。

(3)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R&D投入不足。

综合青岛西海岸新区得分排名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现状,R&D经费(科研开发内部经费)投入在6个国家级新区中处中等位置,而充足的R&D投入是区域创新的必要条件,天津滨海新区R&D投入占GDP投入的3.70%,青岛西海岸新区R&D投入仅占2.2%,与其发展目标不协调,需要加大R&D投入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4)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发展环境较好。

表征产值利润的第三主成分中青岛西海岸新区排名第一,说明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先进,利润率较高,产业发展良好。同时反映环境质量的第二、三、四主成分排名均较高,表明西海岸新区空气质量好,发展环境优越,符合环境友好理念。

3 西海岸新区制造业发展对策

3.1产业发展方面

(1)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助推制造业发展。

针对综合评价结果中创新能力弱的问题,青岛西海岸新区应积极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人才在技术、新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优势,将政府、企业、学校等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为制造业提供人才支持。

(2)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西海岸经济新区应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和重点鼓励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精细制造、新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技术产业,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到西海岸新区投资创业,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精尖、高利润环节发展。

(3)培育新区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新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服务化、新型化,在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同时,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融合各种资源的本领,制造企业积极承担自身社会责任,推动产业战略结构调整,承担企业环保责任,促进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3.2区域创新方面

(1)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对创新的支持可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奖励、高校鼓励的方式为制造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预算奖励为技术创新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同时区内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化,为企业培养订单式人才。

(2)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R&D是影响重点行业发展技术的核心力量,由于R&D投入的某些制造行业投资周期较长,风险较大,企业自身往往做不到,因此可以通过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倾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3)实施制造业“走出去”战略,提升对外贸易水平。

通过对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纵向分析可知,对外贸易在制造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强临港先进制造业,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做大船舶制造业,引进新型设备等都是发展海洋对外贸易的重要手段。

3.3产业政策方面

(1)产业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西海岸新区应遵循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引进高新龙头产业在新区投资创业,注重培育发展内生高新产业,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环节发展,着力发展经济集群。

(2)优惠政策促进产业集群。

完善政府对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集群创新的税收政策,重点提升航运物流、船舶海工、家电电子、汽车制造、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制造六大支柱产业,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3)借鉴各新区经验,实现快速发展。

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是在成立3~4年内完成阶段切换,进入加速增长期;西海岸经济新区应积极借鉴各国家级新区发展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立反应迅速、执行有力的产业升级政策体系。

4 结论

通过构建体现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海岸新区近6年的制造业发展指标和6个国家级新区制造业纵向和横向评价,并就评价结果从产业发展、区域创新、产业政策三个角度构建了西海岸新区制造业对策体系。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实力,在6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居中,新区制造业发展空间广阔,同时对西海岸新区存在的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制造业发展对策,为新区制造业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1]李廉水,杜占元.“新型制造业”的概念、内涵和意义[J].科学学研究,2005,23(2):184-187.

[2]林汉川,郭巍.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界定研究与评述[C]//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1:1-4.

[3]刘芳.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以陕西省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2.

[4]郑四华,肖远新,张金阳.江西省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企业经济,2015,34(2):125-130.

[5]田绪东.合肥市装备制造业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2.

[6]郑赜意.安徽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安徽:安徽工业大学,2014.

[7]郭巍,林汉川,付子墨.我国先进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2):125-129.

[8]龚唯平,薛白,董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J].产经评论,2010,27(2):34-42.

[9]李治国,李广鹏.低碳约束下青岛市战略产业的评价与选择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5,27(4):118-124.

[10]侯长安.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

[11]余素芳.重庆两江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12]黄雯丽.浦东新区信息服务业战略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13]刘祝斌.国家级南沙新区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14]刘伟萍.基于钻石模型的滨海新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0,28(2):131-133.

[15]童其慧.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指标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59-61.

E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 of Manufacturing in New District of West Coast,Qingdao

Huang Changsheng,Guo Tongzh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80,China)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status of manufacturing in the new district of west coast,Qingdao,this papers builds a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of new manufacturing in the west coast of Qingdao that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district.And its takes this index system as the basis and us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make vertical comparison of the manufacturing situation of new district of west coast,Qingdao from 2008 to 2013,and then makes horizontal comparison by using the 2013 data and manufacturing situation of six national new districts(Pudong,Binhai and so on),which has given a full assessment on the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status of new district of west coas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nufacturing in new district of west coast,Qingdao has been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the overall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in the high middle of the six national new district,which has a good prospect for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 the new district of west coast,Qingdao,and aiming for the problems of weak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lack of research funding of the new district,this paper proposed the industry optimization countermeasures system of district in west coas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industry development,region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policy.

Manufacturing evaluation;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Index system;Industrial optimization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16.04.026.

2015-11-25;

2015-12-3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CX04030B);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RKE28032).

黄昶生(1969-),男,江苏涟水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战略管理.E-mail:glhcs@126.com.

郭同珍.E-mail:15689956908@163.com.

F427

A

1004-0366(2016)04-0129-07

引用格式:Huang Changsheng,Guo Tongzhen.E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 of Manufacturing in New District of West Coast,Qingdao[J].Journal of Gansu Sciences,2016,28(4):129-135.[黄昶生,郭同珍.青岛西海岸新区制造业评价及对策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6,28(4):129-135.]

猜你喜欢

新区青岛制造业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青岛明月申牌?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