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论《三国》

2016-08-31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一张作丞

连云港文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蜀国袁绍孙权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一(6)班 张作丞

小论《三国》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一(6)班 张作丞

什么样的书才能算作名著?文坛上有许多书,最后被称作名著,我们有自己的四大名著,四本书有都自己的特点或者说文学造诣,《三国演义》算是当中比较特别的。其他三本的内容多是依照某些历史事件进行改编或根本就是作者原创的故事,但《三国演义》则是在正史《三国志》的基础上对其的总编和整理,又按照当时百姓们对美好实物的向往适当加入了一些奇幻色彩,整本书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浓缩在了一起。书中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时代的描写都不失严谨之风,大气之感。罗贯中在细节的描写上做得非常巧妙,单单从一个语气词或者一个神态都能很好地表达人物的情感特点。

“因果循环”的魏

我用“因果循环”来形容大魏的兴衰一点都不为过,乱世奸雄曹操叱咤风云了整整几十年,典军校尉出生的他前半生一直在为自己未来的霸业奋斗,刺杀董卓时,曹操初露锋芒,夜黑风高之夜敢独闯狼穴刺杀董卓足以显出他的胆识过人,在董卓睁开眼的一刹那瞬间反应并且化险为夷足以看出他的智谋过人,光曹操出场就不凡。至于为什么说其“奸”?最早是因为他的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开始被打上奸雄的标签。再加上曹操慧眼识人,煮酒论英雄让后人看出了曹操的野心和魄力,更为之惊叹的是看出了刘备也并非池中之物。

反董时期,曹操作为一路诸侯和他的“发小”袁绍一起起兵,董卓死后曹操又抓住了袁绍没抓住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开始展开自己的霸业。曹操虽然奸,但是的确有领导能力,他最早的也是最大的敌人袁绍很好地为塑造曹操的形象打下了基础,袁绍不善用人,许攸,沮授和郭图就是例子,从而导致了三公之家——袁家的破裂。相比之下曹操则极善用人,起初曹操在兖州任用了荀彧,荀攸,程昱等人,又采纳荀彧的意见任用了戏志才和郭嘉,慢慢的,曹操的智囊团开始壮大,为曹操奠定北方作出了巨大贡献。袁绍不善纳谏,在官渡一战坑害了许多忠于他的人,相比之下曹操则极善纳谏,在衡量自己是否能与袁绍对抗时曾打起过退堂鼓,也多亏了郭奉孝的“十胜十败论”让曹操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一举拿下北方奠定了魏国的基础。

曹操曾横霸一方,在皇宫都敢横着走路,诛杀了董承,马腾剿灭了张绣,吕布摆平了公孙瓒,袁绍,曹操成功地挟天子以令诸侯,位列三公,可佩剑着履上殿,拥有三分天下中最大的实力。前半生的曹操豪气冲天,在赤壁一战消弱了一点锐气,但他的奸雄之风却不曾衰老,“当哭却笑,当笑却哭”借缅怀郭嘉之名把赤壁之战的失败成功推卸给其他人,手段的巧妙我实在是不敢恭维。中年的曹操开始显露出其多疑的本性,渐渐地应了左慈的话,不听华佗的曹操最后带着遗憾离开了自己征战一生的世界,作为后继者的曹丕则继承了父亲曹操的所有优缺点,甚至还要厉害,迫害兄弟,篡汉建魏,开创了自己的王朝,但还是死得太早,后几任君主都太柔弱了,导致了魏国的倾颓,司马一家渐渐显现出当年曹操的专横,不把天子放在眼里,那曹奂最终还是被废除了,天下归了司马氏,曹操对汉王朝的因果报应最终还是交给了子孙偿还,这逃不了的因果循环哪怕是曹操也没有料到。

“命运坎坷”的蜀

与魏国的兴衰相比,蜀国则没有那么霸气,刘备的前半生一直在寄人篱下,结识了关张之后跟了许多“大佬”带着几个兄弟东打西杀,想在乱世拼出自己的一席之地。刘备的仁德既给他在诸侯中提供了抗衡的优势,但也让刘备吃足了苦头,徐州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刘备却推辞了三次,这让读者恨得不得了,好不容易取了吧,又让吕布拿去了,吕布死后又归了曹操,还多亏了关羽斩了车胄,帮大哥抢了回来,刘备光拿一个小城就磨磨唧唧。

诸葛亮在茅庐里就和刘备说先要取荆州为家,可是刘备却碍在同宗的份上一直不肯取,最后荆州还落在了曹操手里,取西川也不是那么顺利,刘备的磨唧最后还搭上了庞统,蜀国还没开始路就这么坎坷。

刘备一直想平定乱世,只是没有能人相助,最早是徐庶给刘备带来了点好转,后来的托孤老臣诸葛亮使刘备的时代正式来临。

虽然不如曹操有心机但身为“枭雄”刘备还是有一些伎俩的。在长坂坡摔了一下儿子就换来了人心,在白帝城说了一句话就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收买人心的伎俩不下于曹操。

刘备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后却变成了“敢拿不敢用”,本可以作人王地主,连承认一下自己的势力都磨磨唧唧,勉勉强强当了个“汉中王”,后来还是诸葛亮装病骗了刘备才登基坐殿,蜀国才终于建立。本来能好好享几年清福,可刘备又因为私人恩怨放弃国仇大举刀兵,最后还是在彝陵之战败给了陆逊,可怜的蜀国刚建立就遭此祸患。

刘备死后,蜀国的重担压在了诸葛亮身上,不争气的刘禅一步步败光了刘备的“家产”,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约九伐中原,刘禅南屏山一梦,刘备一生基业败光了。

虽然刘备撂了一个烂摊子给诸葛亮,但诸葛亮还是接下了,邓芝,秦宓,费祎等还是力挺他的,伐南蛮,出祁山,屡立奇功,收了徒弟姜维,姜维也继承了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但内忧还是大过外患,诸葛亮和姜维都想只手补天,但还是挡不过天数。

可怜的蜀啊,在坎坷中建立又在坎坷中消失,读者也为之一叹。

“一帆风顺”的吴

作为后生的吴国,与两个老前辈相比实在是过于平凡,东吴起在孙坚,成在孙策,兴在孙权,虽然兴衰平淡无奇,但东吴的人物是三国中最多的。

“小霸王”孙策继父志在东吴起家,身边文有周瑜,张昭,诸葛瑾;武有黄盖,程普,老韩当,雄霸一方,刘备在煮酒论英雄时也曾提起孙策。

孙权比起父亲和哥哥更是英雄,开创了江东吴国的王朝,不但过程平淡而且孙权还是三国中享帝王福气最长的,活得最久的,而且国家版图还是第二大,相比魏蜀,吴国幸福多了。

无论是后人还是当时的人都对孙权评价不低,曹操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比刘备和曹操看得长远也比他们更识才,更善于纳谏,诸葛亮当年出使吴国舌战群儒,最后还是孙权采纳了他的意见一战曹操,大胜魏兵。

孙权没有因为刘备发动战争而和蜀国结怨,反而同意结盟一起对付曹操。孙权生的碧眼紫髯可谓是天人有天象。

江东的命运一直是平平淡淡而且平平安安,周瑜起初和诸葛亮斗来斗去,最后还是没落下什么好的,周瑜一直为吴国操劳,周瑜死后一直有人接替,鲁肃,吕蒙,陆逊保着江东风平浪静,哪怕是大敌当前最后还是化险为夷。

孙权的后继之人虽然和曹操,刘备的差不多,但衰败也衰得那么平淡,也是因为内忧,也是因为天数,江东的政权交得也是那么平凡。

“风雨飘摇”的三国

三国是乱世,乱世出英雄,乱世之中看淡了人情冷暖,乱世之中看淡了沧桑变化。从起初的曹操、刘备、孙权,到末期的司马氏、邓艾和钟会,时代更迭,变化无常。但天下还是分久必合,天数是正本书的宗旨,上方谷,五丈原,都是天数,哪怕是诸葛亮也是无法改变的。《三国演义》包含了世人对美好的憧憬,书中神话的人物也是百姓的一种精神寄托。

不可能再有这么多风流人物,也不可能再有那么多传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猜你喜欢

蜀国袁绍孙权
从远古走来的神秘古蜀国
乐不思蜀
任用拆台的人
眼力与气度
七擒孟获
袁绍其实不无能
任用拆台的人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字是书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