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犊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6-08-30崔婷婷薛丽君张婷婷胥洪超

中国兽医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荚膜德阳氏杆菌

王 燚,崔婷婷,陈 亮,薛丽君,张婷婷,刘 敏,胥洪超

(1.四川省德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2.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3.四川省中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

犊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王燚1,崔婷婷1,陈亮1,薛丽君2,张婷婷1,刘敏1,胥洪超3

(1.四川省德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2.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3.四川省中江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德阳 618000)

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常以高温、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性出血为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犊牛致死率可达80%以上,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4年7月,四川省中江县某牛场新购进犊牛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2头犊牛医治无效死亡。经对牛场进行现场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此次疫情为牛巴氏杆菌病,随后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住了疫情,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4年7月初,该牛场从周边乡镇购买犊牛70余头,年龄均在4~6月龄之间。1周后部分新购犊牛出现食欲减退、咳嗽、腹泻等症状。场内技术人员诊断为感冒,未对病牛进行隔离,采用氨苄西林、链霉素、安乃近等治疗,病情没得到控制,随后2只犊牛相继死亡。

2 临床症状

现场临床发现病牛消瘦,被毛无光泽,眼结膜充血、潮红,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体温升高达41℃,呈稽留热。呼吸急促,鼻镜干燥,呈腹式呼吸,有时发出干咳声,鼻腔流出浆液性或黏性鼻液。听诊时可听到心音亢进,有支气管呼吸音及水泡性杂音,有疼痛反应及实音区。部分病牛出现腹泻,粪便中含有肠黏膜,腹泻后体温随之下降。

3 剖检病变

病死牛剖检可见胸腔有少量淡红色渗出液,其间混有纤维素性絮状物;肺脏体积明显增大,肺脏大部分出现出血、淤血及不同程度的实质性变性,病变严重的出现黑紫色实变区,切割肺部时发现间质性肺炎病变,切面渗出物增多;肝脏肿大,有块状坏死灶和白色小结节。

4 实验室诊断

4.1病原分离培养无菌采集病死牛的心脏、肺脏、肝脏、脾脏等组织接种鲜血琼脂固体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 h,生长出露珠样的细小菌落,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镜检小短杆菌,革兰染色阴性。纯培养物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贫瘠,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中,液面开始轻度浑浊,4~5 d后液体变得清晰,管底出现黏稠沉淀。

4.2生化试验能发酵葡萄糖、果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发酵麦芽糖、乳糖、鼠李糖,吲哚、M.R.、V-P试验为阴性,初步鉴定该菌为巴氏杆菌。

4.3致病性检测将普通肉汤液体培养基培养的分离细菌,分别腹腔接种3只小鼠,0.2 mL/只,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相同培养基,接种病料的小鼠均在1 d内全部死亡,对照组的小鼠全部存活。剖检死亡小鼠,可见腹腔液明显增多,心包和胸腔有不同程度的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内外膜、肠黏膜出血,肝、淋巴结肿大。采取死亡小鼠病料涂片镜检,镜下观察到的细菌为革兰阴性短杆菌,美蓝染色具有明显的两极特性,有荚膜。

4.4药敏试验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敏感,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林克霉素等敏感性居中;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敏感性较低(见表1)。

表2 分离菌株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mm)

5 诊断结果

根据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诊断,诊断此次疫情为牛巴氏杆菌病。

6 防治措施

6.1完善防疫设施对病牛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扩散;对新引进牛按规定进行申报检疫、隔离饲养;做好圈舍卫生,粪便堆积发酵处理;对污染圈舍、场地和用具用3%氢氧化钠全面消毒;对带畜圈舍使用百毒杀每天进行消毒;建立健全各项防疫、免疫档案。

6.2加强饲养管理对新引进牛逐步更换饲料,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合理搭配日粮、营养平衡,不饲喂霉变饲料;增加防暑降温设施,保持注意通风、干燥,减少应激。

6.3治疗措施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头孢噻呋钠按3 mg/kg体重对患牛进行肌肉注射,并根据临床症状对症治疗,经过1周的用药,病牛症状缓解并趋于好转,无新增死亡病例。同时对与病牛密切接触的同群牛进行预防性给药,未见新发病例,很好地控制住了本次疫情。

7 讨论

7.1巴氏杆菌正常存在于多种动物口腔和咽部黏膜,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大量繁殖并致病,容易发生内源性感染。该牛场对新引进犊牛末按规定进行申报、隔离饲养观察;缺少严格的消毒措施;圈舍卫生条件差,粪便清理不及时;饲料配制不科学,酒糟为主要饲料;夏季潮湿闷热,防暑降温设施不到位。经分析,外部引种不规范、防疫措施不完善、饲养管理不规范为发病主要原因。

7.2本次疫情主要为犊牛发病,病死牛在剖检过程中并未发现有明显的内脏器官的出血性炎症及各浆膜黏膜出血,而是以肺部病变为主要特征,推测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不是败血症,而是肺部感染、腹泻。

7.3病菌结果分离培养发现荚膜不明显动物接种试验后,再次用动物试验病料染色中又发现了荚膜,这与有关报道基本一致,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是主要的毒力因子,并且荚膜的形成受到培养物的影响,荚膜物质会显著减少。在动物试验中,感染的小鼠在1 d内全部死亡,也说明分离的牛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7.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牛巴氏杆菌对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四环素等多种抗生素产生不同耐药性,这也是给病牛使用大量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因之一。药敏试验筛选出了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等敏感药物,临床效果较好,为本地区牛巴氏杆菌病防控提供了依据。

S858.23文献标志码:B

0529-6005(2016)07-0038-01

2015-03-25

王燚(1984-),男,兽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E-mail:364121892@qq.com

猜你喜欢

荚膜德阳氏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仔猪腹泻的研究进展
甘肃省牛和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耐药性分析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大德如阳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车祸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