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码送礼” 高校成扫码骗局重灾区

2016-08-30贺行

中国防伪报道 2016年3期
关键词:扫码二维码商家

文 贺行



“扫码送礼” 高校成扫码骗局重灾区

文 贺行

扫二维码送礼物,如今已成为街头“一景”。而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这种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正在向多所高校的宿舍楼、食堂及校门口人流量大的地方“聚集”。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很多学生也成了扫码促销大军中的一员,通过探访得知,学生扫码促销员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利益链条。

“扫码送礼”扎堆高校

记者在中国传媒大学一学生公寓的道路两旁看到,这里聚集着近10家扫码送礼的商家,包括水果商、外卖商、整容公司、金融公司等,也有一些单看名字却不知道经营范围是什么的商家。

据记者观察,这些商家的扫码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扫码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并留下手机号、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即可。

第二种是完成上述流程后,还需绑定银行卡进行1毛或1元的小额支付。在走完商家规定的扫码流程后,就能拿到娃娃、手机充电线、糕点等小礼品,也有比较“豪气”的商家会送价格高达几十元的一箱饮料或饼干。

现场的促销员们纷纷卖力地“拉人头”,有的拦下路人反复解释,有的甚至强行往过路者怀里塞材料。北青报记者看到,不少学生模样的过路人在促销员的游说下,拿出手机扫码。

学生为何“刷楼”扫码

记者在多所高校看到,进行推销的多是商家招用的兼职人员,特别是很多本校的大学生都参加了扫码促销。为何大学生们肯耽误学业或者其他实习机会,在校园里从事这样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据了解,其背后的利益诱惑是主要原因。

某高校的一名学生向记者透露了里面的利益链,“我们是依据扫码的难易程度进行提成,扫码流程越复杂我们挣的钱越多。”这位学生介绍,有的商家只是给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拉粉丝,每拉一个粉丝他们就能提成1元,如需用户用手机号注册,他们可提成4-5元。但是,不少学生更愿干复杂点的活儿,目前,为某金融公司的APP提升“装机量”最能挣钱。这家金融公司的APP要求用户下载APP后,填入姓名、手机、身份证号,如用户选择绑定银行卡的话每单可提成40元,如不绑卡而选择留下照片的话,每单提成30元。

“这些收入是可以日结的,我身边有同学最高一天挣了5000元。为了多挣钱,我们还会‘刷楼’,进宿舍楼进行推广。”这位学生说道。

扫码有无泄露隐私的风险

学生受雇于商家扫码,推销对象自然也是同学或者老师,这样做会不会给身边同学造成信息被透露的风险?中国传媒大学一位申同学表示,他通过一位学长的推荐,参加过一个扫码送水果的活动,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留下了手机号码,过了几天却突然收到了东五环地铁边有房子卖之类的垃圾短信。也有一位鄢同学说:“我扫了几次码,也不知道是通过哪次泄露的,最近总收到基金、股票、保险这些机构的骚扰电话。”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台的学生记者最近在校内进行了一次“扫描二维码送礼物问卷调查”,调查了校内135名同学。数据显示,有62.96%的同学经常见到扫二维码送礼物的现象,有51.11%的同学会视礼物而定扫不扫码。其中,有82.96%的同学认为留下手机号、身份号等信息的扫码后肯定会泄露信息。

在拿到礼物后,有八成多的同学会选择取消关注公众号或卸载APP。但单纯的取关和卸载,却不会让同学避免信息被泄露的风险,有近4成的同学或身边同学因为参与扫码活动而遭信息泄露,这让很多学生无可奈何。一位郑同学说:“只怪我当初太单纯,为了一杯可乐扫了二维码,最近总有莫名其妙的人给我打电话。”更有一位同学表示,他想换一个手机号来逃离这些骚扰。

高校能否管理这些扫码送礼的商家?某高校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进行扫码推销活动的多是社会人员,同时有的宿舍楼不位于校区内,所以学校无法集中管理,只有学生提升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贪图小便宜才能避免扫码后带来的风险。

专家提醒:推销扫码存在风险 须谨慎对待

360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网站、木马病毒和不良商家的信息倒卖均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2014年我国就有11.27亿条信息遭到泄露。

裴智勇认为,扫二维码送礼物对个人的信息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目前,大部分大型企业的APP不会采取‘地推’的方式吸纳客户,往往一些用户量不大或不知名的企业通过这些活动吸引用户,所以用户扫码背后的风险也会增大。”他同时认为,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多选择线上推广产品,即使进行线下推广也会选择更有针对性的目标人群。如果高校边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二维码推销商家,则很有可能只是单纯来套取信息的。“二维码里面有可能隐藏着恶意链接或者病毒,随便扫街上的二维码很容易泄露信息,建议学生不要因为贪图礼物而轻易扫描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

链接:2014年上半年4亿人扫二维码 男性最易扫码中毒

2014年9月,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最新发布的《你不可不知的二维码背后的秘密》简报显示,全国扫二维码中毒比例在过去2年翻3倍。

截至2014年上半年,手机用户总扫码次数为21.59亿次,扫码手机用户总数超过4亿人次。就性别比例看,男性占比近8成。就地域分布看,广东中毒用户因扫二维码染毒用户占比为17.36%,高居全国榜首,超过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省份江苏和浙江之和。

对此腾讯手机管家提醒,不要见码就扫,此外可以考虑安装如手机管家这样的安全软件实现安全扫码,并防御各类病毒。

据简报,2014年上半年,手机病毒来源渠道中,因扫二维码中毒的比例为9%。而2013年全年报告中二维码的病毒传播比例还只有7.42%。2013年上半年该渠道占比为6%,2012年全年只有3%,占比仅2年翻了3倍,呈现加速上升趋势。

而因二维码传播病毒遭遇财产损失的用户,也大有人在。2014年3月,央视财经报道,武汉一名网民在网购的时候,被店主告知可以扫描一个二维码领取100元红包,她扫描该二维码之后,并没有收到红包,而且支付宝长时间无法登录。等她再登录上支付宝的时候,发现余额宝中4万元已被转走。

简报还显示,因扫二维码中毒的手机用户中男女比例基本为“八二分”,男性扫码病毒比例78.4%。

在腾讯手机管家截获的二维码扫码病毒中,私享电影、极品视频、雷电战机、快播魅影、快播影音等十大手机病毒,基本上都具有私自发送短信的恶意行为,这意味着这些手机病毒可以轻松的窃取用户的手机支付短信验证码等隐私信息,从而导致用户资金被盗。

猜你喜欢

扫码二维码商家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山之高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二维码
小康二维码
No.4 快手电商:已帮助至少50万线下商家恢复生意
中国进入“扫码”时代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扫码看直播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