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蒋峰《白色流淌一片》中的悲剧意识

2016-08-29常文娇

人间 2016年23期
关键词:于勒宿命悲剧

常文娇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浅析蒋峰《白色流淌一片》中的悲剧意识

常文娇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蒋峰作为青年先锋作家踏入文坛,但“先锋”只是蒋峰的表象,“悲怆”才是其内里的骨髓。本文探讨了蒋峰在长篇小说《白色流淌一片》中的悲剧意识,从死亡之悲、生存之悲、宿命之悲、人性之悲角度分析了其悲剧意识的表现形式,其悲剧意识不仅形成了小说的悲怆风格,而且表现出一种悲美特质。

蒋峰;白色流淌一片;悲剧意识;悲怆;悲美

蒋峰的小说《白色流淌一片》既熔铸了年轻一代成长的轨迹,又有对这一代人所不能承受之轻的细致把握;既让人愉悦轻松,又令人沉痛沉重。《白色流淌一片》是由《遗腹子》《花园酒店》《六十号信箱》《手语者》《我的私人林宝儿》《和许家明的六次星巴克》的6个故事组成的,每个故事都可以单独作为一部中篇,但又共同组成了小说主人公许佳明短暂的一生。未及出生,许佳明的命运就已笼罩在悲剧结局的宿命中。整部小说叙述讲述的是许佳明28年人生中不同的生命阶段和人生片段的经历,从上世纪80年代写到现在,时间跨越30年,展现了许佳明短暂的、充满戏剧性和悲剧意味的人生和命运。

悲剧在《白色流淌一片》中比比皆是,不仅是主人公许佳明,小说中其他身份各异,生活环境不尽相同的人物都处于一种生命的悲情状态之中,在小说中不论是被害者还是施罪者亦或是与案情相关联的人们都各有其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蒋峰正是通过这些悲剧人物和其独特的叙述方式体现强烈的悲剧意识,也正是这一点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深层思考以及对社会生存现状的反思。

一、死亡之悲

死亡是文学永恒的话题,作为一种文学表达的重要意象,死亡被赋予了多种意义,背负了重要的使命。死亡是蒋峰惯用的叙事起点,对死亡的追索也成为他塑造人物、设置情节和推进叙事的有效方式。

《白色流淌一片》作为一部有浓烈悬疑色彩的小说充斥着暴力和死亡描写。第一篇《遗腹子》就通过对两个孕妇的平行叙述,将母亲许玲玲和女友林宝儿的故事交汇于主人公许佳明身上,指明了许佳明的死亡命运。从小说开始,许佳明这个角色就充满了悲情意味。从开篇的“我二十二岁那年过得并不好,但我不会一生过得都不好”到后来的“我二十二岁那年过得并不好,我可能一生过得都不好”死亡的气息从小说一直笼罩在主人公许佳明身上。与此同时,一系列的死亡事件紧紧地围绕在许佳明周围,外公患癌离世,继父身负多条人命被判死缓,爱恋的女生自杀身亡,他自己也差点为了向朋友李小天报复而杀人,故事最后许佳明被人残忍杀害,而杀人者又成为了他人魔抓下的猎物。太多的死亡消解了生命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而活着?轻而易举的生命完结意味着生的脆弱和死的残酷。

二、生存之悲

许佳明的外公多年来一直为了给智障的女儿玲玲和小外孙提供更稳定的生活而努力,他知道女儿需要人照顾而外孙尚年幼,所以这个苦命的老人一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把下一代安排好,让他们别饿死。老许不敢生病甚至不敢死,男人的肩膀上扛着责任,有时候选择活下去比撒手而去更令人值得敬佩,因为这需要更多忍受和更大勇气。为了多挣钱,老许常常半夜去工地上偷钢筋当废铁卖。带佳明上馆子时也舍不得点菜,只点份水饺给孩子吃。然而,天意弄人,老许最后还是查出癌症晚期,凄凉的结束自己的生命。

许佳明高中暗恋的女生房芳在花园酒店割腕自杀,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是严酷的生存压力,作为父母和老师眼中的乖乖女房芳一直成绩优异,但实际上她的优异成绩都是用身体换来的,中考的答案是抄的,初中毕业时还不到十五岁她就和在教育部任职的已婚男子王勇纠葛在一起,并且用性交易换取考试答案和优厚的物质回报。房芳是一个只为了他人而活的悲剧,为了适应“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她短暂的一生也只存在于他人的描述之中。

“即便在对神抵和命运的无望抗争中抵抗至死,也是超越的一种举动。它是朝向人类内在固有本质的运动,在遭逢毁灭时,他就会懂得这个本质是他与生俱来的。”i普通人的生活欲望、生命意志和生存本性,被作者确定为悲剧的根源。对生存的渴望本能,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走向。生存悲剧则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因为谁都无法回避或逃离个体生命意志和生存有限境遇之间的必然冲突。

三、宿命之悲

《白色流淌一片》讲述了三代人的悲剧,许佳明的父亲吴佳明还没来得及结婚就因意外成为植物人,而后母亲朱玲玲也精神失常成为疯子,她生下孩子后坚持让孩子姓吴,但是这样一来又无法给孩子上户口,外公老许在妥协之下就给孩子取名“佳明”但姓许。老许担心自己死后无人照顾女儿和外孙就把女儿嫁给了哑巴于勒。当然老许编了许多谎话,对外宣传许佳明是自己早逝的儿子所生,许玲玲是许佳明的姑姑而不是妈妈,这一招一度因为许佳明的不听话而暴露,他总是不分场合的叫许玲玲“妈妈”,导致前来相亲的男人都拂袖而去,最后许玲玲得以嫁给于勒也是因为于勒听不见所以并不清楚事情的实情。但是于勒仍然在知道真相之后把许佳明当作亲生儿子抚养,当许佳明问他为什么不和母亲离婚时,于勒说只是因为离了婚佳明就不是他儿子了。

许佳明深爱着热爱绘画的谭欣,可是谭欣欺骗了他,谭欣一早便和画家崔立在一起并且已经决定和崔立去美国生活,但是她仍然和许佳明展开恋情并且怀了许佳明的孩子,因为崔立已经不能生育,所以许佳明只是谭欣计划中的一部分而已。孩子在美国出生之后,谭欣用邮件依旧和许佳明保持着联系,并告诉许佳明已经给孩子取名叫“崔佳明”。许佳明愤怒的说:“我们这三代,就跟宿命似的,我不是许家人,我儿子也不是崔家的人。”

在几乎每部悲剧中,从一开始就有一种在劫难逃的气氛。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无从知晓自己的未来,这种宿命悲剧正是《白色流淌一片》所表达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谭欣和许佳明继母于莎很像,而许佳明和继父于勒在爱情上都掉入了同一个陷阱。而三个“佳明”更像是一个宿命的轮回,怎么绕也绕不开。

四、人性之悲

许佳明的继母于莎和她的情人钱金翔惨死在家中,继父于勒作为“嫌疑犯”的所有行为似乎都坐实了他的犯罪行为,包括后来于勒在狱中残忍杀害狱警越狱,以及成功越狱后又将所有一起逃出的狱友全部杀害的事实都在证明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故事的最后剧情出现反转,事实上继母和她的情人并不是继父于勒所杀,相反地,于勒已经答应放手让于莎和钱金翔远走高飞。真正杀害他们的人是钱金翔的儿子钱文,杀人理由也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就是为了得到父亲手上积攒的一大笔钱。为了早点拿了父亲手中巨额的存款,不念父子之情残忍将父亲杀害。于勒虽然并没有杀害于莎和钱金翔,但他却因为越狱而杀害了多条人命,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他想活,人性的复杂和凉薄让人感到悲凉。

主人公许佳明的死多少带有“屈辱”的色彩,作为一个清华毕业生和一个有着光明前途的画家,在人生即将迈入三十岁的光辉阶段时惨死。只因许佳明在超市购物结账时遇到了不讲文明的插队者李贺,没有向李小天复仇而心情不好的许佳明便出头怒斥了李贺,李贺怀恨在心便尾随陈佳明造成了惨案,最后许佳明被抛尸河中。生命终止的原因有千万种,疾病、谋杀、车祸、枪毙、自杀、溺水、中毒等等这一切,要是碰上也就认了,可许佳明却像蟑螂一样,被人用脚底板碾死。

洛伦兹在《攻击与人性》中指出攻击冲动是原始的护种本能,是人类种种暴力和创造文明最高目标的先天性基础,具有自发性。小说通过对杀人事件的盲目性和自发性的表现,显示着一种人性本能的攻击性和破坏性,同时也显示着被掩盖的人性恶的残忍和丑陋。

五、悲美品格

不同于其他悲剧品格,如悲壮、悲苦、悲哀,《白色流淌一片》所体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悲美的悲剧品格。这种悲美特质就是将剧中最美好的事物毁掉,让读者沉浸于美好所失的遗憾之中从而获得特殊的美学感受。

小说中所有悲剧都是紧密相连的“连环套”,每个悲剧人物身上都有自身的不完美,同时自然也是值得同情悲悯的,整个小说弥漫着一种悲伤的情绪。诸多悲剧的造成都是人性本能反应,是人的生命意识的本质体现。正如尼采所说:“生命永远是错误的”i生活中每个人都既是悲剧的承受者,同时又是悲剧的制造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悲剧的存在具有它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我们本身就是悲剧,是一切已经写出来和没有写出来的当中最令人震惊的悲剧。

成功的悲剧意识背后是作者对于现实的沉思,并对现实生活起到启示和提醒作用。在无限重复的悲剧和循环往复的宿命背后,《白色流淌一片》表现的仍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友善”。外公的任劳任怨和继父的无私奉献都彰显了亲情的伟大,老师Nike对佳明成长的细心关怀给了叛逆少年无尽的温暖,和林宝儿炽烈的爱情也让人心醉。这些美深藏于小说的悲剧意识身后,同时散发出无限的魅力,这样看来,这部小说的写作其实带有精神疗救的意味。

[1]雅斯贝尔斯.悲剧的超越[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26.

[2]尼采.悲剧的诞生[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

[3]蒋峰.白色流淌的一片[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15.

[4]蒋峰.维以不永伤[M].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

I207.42

A

1671-864X(2016)08-0005-02

常文娇(1989—),女,汉族,湖北襄阳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于勒宿命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宿命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摩拜的宿命
画家的悲剧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近视的悲剧
那一箭,沉寂了宿命的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