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享经济消弭特权阶层

2016-08-25刘钢

商界评论 2016年8期
关键词:买车专车滴滴

刘钢

书 名: 《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

作 者: 程维、柳青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时 间: 2016年7月

我一直都在关注互联网的发展。从1994年起,我便开始做“信息高速公路对社会影响”的专题研究。我国的互联网从无到有,进而成为全球用户群最大的互联网国家,仅仅用了20多年的时间,这是世界上令人称奇的成就。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又赢得了用户数量世界第一的美誉。但如何使这些硬件资源及其所累积下来的大数据得到充分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发展模式,终于把移动互联与大数据的深度开发连接了起来,所谓的“分享经济”也就问世了。

什么是“互联网+”?这个概念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解读,但我更乐意用汽车行业,尤其是家庭轿车的发展来做个类比。有谁能想到,在以前只有那些有级别的干部才能坐的汽车能成为“堂前燕”,在短短的时间内便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呢?从这个角度讲,以前有资格乘坐小汽车的特权阶层就逐渐消弭在芸芸众生之中了。

汽车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是为了攀比,为了面子,这固然是一个方面。但从更深层的角度讲,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前大家出行,大多乘坐公共交通到附近的公园,最远可能也就是到近郊。有了自己的汽车之后,出行方式就彻底改变了。如今的“五一”“十一”小长假,有多少自驾出行的车辆被堵在高速公路上。

汽车属于末端产品,这个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系列下游产业的发展,如零配件生产、加油站的建设、4S店的创立,餐饮娱乐、旅游开发等。一切围绕着汽车产业的下游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这对国家整体的经济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汽车产业也就成为了支柱产业之一。当然,也有很多人即使买了车,也不常用。那么,如何将闲置的汽车资源调动起来呢?我的理解就是要靠“互联网+”。

对于拥有汽车者,尤其是花数十万元购买汽车的用户,如果其利用率不高,那就等于是浪费。这样的浪费不仅仅是资源上的,更是用户个人的。正如本书所说,“商业模式的决策取决于资源利用率能否更高。”那我们该如何将这部分所谓“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

曾有位朋友告诉我,如果一辆汽车每个月跑不到三个星期,那就可以不买车,因为太浪费了。有买车的钱还不如乘出租。我有一个高收入的白领朋友,他就没有买车,而是与出租公司签订了专车协议。每天早晚各接送一次,一个月也就几千块钱。而中途这段时间,出租司机照样可以揽其他活。其实,这也是一种比较理性的模式。

还有一种情况,有人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购买了好的汽车,但却长期停放在家里,偶尔用上几次。如何调动这些车的资源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出租车公司是个垄断性的行业,它们集中买车,会比较便宜,然后租给出租车司机收取份子钱。这种运营模式,似乎就是老舍笔下《骆驼祥子》的现代翻版。

如何打破这种模式呢?现在可以从分享经济的角度入手了。何为分享?我的理解就是人人有份的意思,大家互助互利,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可是光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还不够,那只是分享经济的前一个词“分享”。如何让分享成为“经济”,离不开“互联网+”这个具体的模式。移动互联、智能手机、大数据等,如果仅仅停留在没有开发的阶段就会成为“存量”,或者说无法将数个产业集群提升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有了“互联网+”的具体可行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会过渡到一个新的阶段。企业运营模式的改变意味着产业的升级,敦促传统产业的加速转型,就像汽车普及打破行政级别那样。

首先,它能打破所谓的《骆驼祥子》式的垄断;其次是使得一些闲置的资源能被充分利用起来;第三,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服务。滴滴打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美国号称“轮子上的国家”,可是由于有了Uber的入场,使得纽约市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Uber还有更深层次的服务,如可以调用飞机、游艇等,但这些对中国而言似乎还比较遥远,而滴滴打车就更适合中国国情。有许多事情,在国外能成功的模式,拿到国内未必就能服中国的“水土”。比如,Airbnb,它在国际市场上是相对比较完善的一种模式,但似乎还未涉足中国。为什么?就是因为管理。

要想让分享经济得到健康发展,除了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之外,对于类似滴滴打车这样的公司,必须还要有完善的管理模式。管理是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再好的企业如果得不到很好的管理,也会瞬间倒塌。

如今,滴滴打车的融资已经基本到位。下一步如何对公司进行运营和管理,则是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曾经用过滴滴打车,与普通的出租车相比,有一点体会最深,就是车里没有气味。当然专车的档次也是普通出租车所无法比的。买一辆几十万元的汽车肯定比几万元的普通出租车要强很多。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如何确保乘车人的人身安全,这似乎也是普通出租公司对滴滴出行抱有微词的地方。其实我也知道,滴滴专车服务的人身保险要比普通出租高得多。最重要的还是专车司机的素质,滴滴专车服务的准入门槛高吗?司机的驾龄够吗?所开的汽车够档次吗?滴滴是否自己也投入部分资金购入档次高的车,为顾客提供差异化服务呢?所有这些我估计滴滴都是考虑在内的。如何把这些操作落到实处,就需要滴滴的管理层好好动一下脑筋了。希望滴滴打车能在管理方面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买车专车滴滴
“滴滴”上的叮咛
滴滴断臂求生?
“厉害了,我的国”之滴滴打车
买车前VS买车后
在温哥华坐“老年人专车”
杨传堂:专车模式值得借鉴
在给专车服务正名之前最好找到Uber和出租车的平衡点
滴滴Uber 大战
轰趴专车?——MINI CLUBMAN
买房买车记(外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