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清相国:还原历史,关照现实

2016-08-25

新民周刊 2016年31期
关键词:陈廷敬相国官场

王悦阳

近日,作为2016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原创演出季剧目,大型历史原创话剧《大清相国》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恢宏上演。该剧剧本由编剧洪靖惠经过三年时间打磨,以达到话剧剧本文学性的极致;同时,话剧中心还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作为本剧导演,和上话一起来完成将一代才子、两朝名臣陈廷敬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的心愿。

《大清相国》讲述的是康熙王朝名臣陈廷敬官场风云五十载,最终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故事。官场宦海历来是风起云涌之地,波诡云谲,浮沉难料。康熙朝代与陈廷敬同朝为官的几大名臣中,明珠极尽恩宠,最终却被罢相削权;索额图也曾尊荣备至,最后却身陷囹圄;高士奇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最终也被斥退回籍。可以说,这些重臣名宦皆因各自的性格等诸多因素,而少有善终。

唯独陈廷敬驰骋官场五十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晚年乞归之后仍被康熙帝召回,终老相位。位极人臣,其官场仕途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难能可贵的是,陈廷敬能把这份尊荣保持到头,全身而退,这就不是一般的修养和本事了。

此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将这位被历史尘封,却又值得后人学习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就是希望前人提出的风清、气正、道德、自守的精神能让更多现代人看到——无论处于哪个时代,对公职人员来说,道德上的要求都是必要的,而当今的法治社会更是如此。

在这台汇聚了上话老中青三代优秀演员的历史题材剧作中,由上话青年演员田蕤领衔饰演陈廷敬;许圣楠饰演与陈廷敬一同赴考为官的张汧;丁美婷饰演陈廷敬的心上人赫舍里月媛;张琦饰演圆滑混世的高士奇,王俊东饰演生性高洁的郑恒;贺坪饰演下决心改革吏治、为民揪贪的康熙,高宏亮饰演无法平衡各方势力的顺治……最终呈现于舞台之上的,是一部厚重、凝练、深沉而不乏真情的历史题材佳作。

为官“五字诀”

在《大清相国》原著中,作者王跃文曾对陈廷敬有过几句概括:“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作为立于康熙王朝五十年的政坛不倒翁,往往需要同时具备高绝的政治智慧,辽阔的城府,强硬的手腕,可忍受常人之不能忍,处理问题又要恰到好处,做好官能官可谓难上加难!更何况康熙朝名臣辈出,那时候的官场关系复杂,几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而为何唯陈廷敬为官善始善终?

那就不得不说到陈廷敬的为官“五字诀”了。

首先是一个“等”字,这种等,不是被动地无所事事地熬日月,熬资历,而是要忍得住冗长岁月的考验,经得住清贫生活的击打,耐得住别人平步青云的诱惑,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俯得下身,在积极的等待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开阔眼界,练就本领。可以说,一个等字,带给陈廷敬的是蓄势待发的积累,厚积薄发的能量和沉稳大气的心性。

导演王晓鹰坦言,陈廷敬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保证自己身家安全的同时,还能保全政治生命,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保持了自己作为一个文化人的本色、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其实早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取得王跃文原著小说改编版权之前,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的王晓鹰就有意将《大清相国》搬上话剧舞台,等到联系作者时,才获悉该剧将由上话出品。正在导演本人遗憾之际,没想到上话发出了导演邀请,希望大家一起来完成将陈廷敬的故事用舞台语言演绎出来的心愿。

那时候的官场关系复杂,几乎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为何唯陈廷敬为官善始善终?

第二个字是“稳”。面对高深莫测的帝王之心和虎视眈眈的左右同僚,陈廷敬没有将自己绑架和依附在谁的身上。陈廷敬的稳,来自稳重的性格,满腔的正义,过人的胆识和渊博的知识。他的稳,让天纵英明的康熙也不得不称赞他是难得的辅弼良将。

历史车轮下,每个生命个体都有独特的故事,对创作历史剧一直有浓烈兴趣的编剧洪靖惠作为一个创作者,她想写陈廷敬的初心和理想,也想写他的孤独和无奈,最终洪靖惠通过剧本试着和主人公的灵魂进行对话。顺治康熙年间,风云变幻,有人星夜赴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然而,对于陈廷敬这个人物,有人议论他屹立官场五十年不倒,有人赞叹他文辞渊雅器识高远,大都离不开一个为官做人的“稳”。

第三个字是“忍”。陈廷敬身居官场五十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木秀于林,风口浪尖。面对鳌拜、索额图之流的恶意诋毁,面对高士奇等人的冷嘲热讽,又面对皇帝的无端猜忌,既需要短兵相接敢于亮剑的锐气,也需要面对委屈忍辱负重的修养。忍,既是气量,更是修养。忍,不是懦弱退却、忍气吞声,而是暂避锋芒、韬光养晦。

剧中,卷入索尼、鳌拜派系斗争的陈廷敬,不容于顺治朝,钦定的状元位被人夺去,还被贬离京十载,最后心爱之人更是成为他人之妻。但是陈廷敬并没有为情所困,在遭遇人生突如其来的变故之后,他却反而表现出超越常人极强的自我克制。导演王晓鹰觉得,甚至可以说陈廷敬在“忍”当中,其实也有着他无情一面的潜在素质。

第四个字是“狠”。面对明珠的权倾朝野,面对索额图的飞扬跋扈,面对高士奇的阳奉阴违,陈廷敬狠下决心要替朝廷铲除这些奸佞小人。一个“狠”字,透出的是陈廷敬的过人智慧、铁腕手段,和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敢决绝。

而编剧洪靖惠在写陈廷敬无情之苦的同时,还需要写他的有情之处——在剧本里,她为陈廷敬和心上人月媛设计了定情盟誓、退定续誓、诀别毁誓三场戏,与此同时还设计了三次不同意味的鞠躬。而在陈廷敬对昔日同僚秉公执法之时,他如何在有情和无情之间做出杀伐决断,又如何在内心挣扎当中理智战胜情感,这个过程在导演王晓鹰看来,只有真正理解到陈廷敬的有情在哪儿,才能真正把一个有情之人去做无情之事给演绎出来。

最后一个字是“隐”。陈廷敬在听得康熙对他“宽大老成,几近完人”的评价、并封他为大清相国之时,吸取了明珠、索额图的教训,及早远离宦海官场,最终全身而退,被皇帝准予原品休致、颐养天年。隐,是智慧,是心胸,是品格,更是道行。说到底就是淡泊名利,含而不露,进退之间拿捏得恰到好处。

身处乱世,纷纷扰扰,周遭许多人异化了,而陈廷敬恰恰没有,由此可见其可贵之处。在编剧洪靖惠的剧本创作中,陈廷敬的独立性,乃至其最后的“隐”,其实正在于初心不改,又几经历练,终于达成了自己的抱负。反贪反腐则是他坚持高贵,实现理想抱负的一种外化行为。然而不论在舞台上,还是在现实中,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但有的人就完全走到了理想的对立面。由此导演王晓鹰觉得,当一个人每次面临着选择的时候,如何选择以及选择的结果,这都是和自身的修养或者思想有着直接的关联,而这其中也自然包括自己能否记得初心,能否守得住当初的信念。

继往才能开来

从当年风靡全国,极具震撼力的一出《商鞅》,到后来怪诞陆离,嬉笑怒骂揭示清末民初人性悲剧的《秀才与刽子手》,直到今天看了仍觉颇有现实意义与价值的这部《大清相国》……多年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始终将历史题材的舞台剧精品,定位在还原历史,关照现实的层面上,深入挖掘人物内心,通过艺术化的方式展现浓厚的人文情怀,从而产生“以古为鉴”“借古喻今”的特有风格,发人深思,启人智慧,别具深意。

历史题材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历史事件、人物命运等等,都需要回到历史真实中去;尽管故事编排及细节是虚构的,但关于历史的思考视角必须是当代的。而这种当代思考不可能生硬地加在舞台演绎当中,而是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渐渐渗透进去。为了让陈廷敬这个“好官”立起来,《大清相国》的剧本,编剧洪靖惠写了三年,每句台词都经过精心雕琢,以希望达到一种韵律美。同时全剧中又引用了不少诗词,大段的台词也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以追求话剧剧本文学性的极致。另外,在原作基础上,编剧也进行了一番修改,通过科考腐败案、山东百姓自愿捐粮案、阳曲百姓捐建龙亭案、铜钱短缺钱法重理案、云南库银亏空案等系列案件为背景,来多维展现陈廷敬的故事。可谓在史实与艺术加工的平衡上,基于“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剧创作原则,力图塑造出一个古代官员的典范。

《大清相国》讲述的是康熙王朝名臣陈廷敬官场风云50载,最终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故事。

如何在还原历史的同时关照现实,这是历史题材作品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所以此次《大清相国》在讲述陈廷敬一生的同时,如何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导演王晓鹰指出,陈廷敬要做好官,但同时也保持住了文化人的本色。以此来表达这样一层关于人格、关于人的本性,关于他对于自身价值观的坚守,这些对我们今天来说都有其非常重要、非常直接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通过鉴古观今、古为今用,学习历史,观察历史人物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操守,就会让我们有所获益,有所启发。

在今天,这样一个忠义、仁爱、清廉、实干而低调的清代贤相的出现,似乎恰逢其时。更重要的是,小说原著中的陈廷敬并非空中楼阁式的“圣人”形象,而是一个身处具体复杂的历史境遇中,做出一个个人格、道德、行为艰难选择的能臣形象,具有现实的可借鉴性。正如原著作者王跃文所说,“不论哪个民族,它在往前走的时候,脚下必然都会响起历史的回音。鉴古方可知今,继往才能开来”。

猜你喜欢

陈廷敬相国官场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纵然有十分英勇,便也有十分孤独
鉴画(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