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邵东县瓜实蝇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6-08-25李向群朱旭东唐仲军吴明志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邵东县实蝇丝瓜

李向群,朱旭东,唐仲军,吴明志

2015年邵东县瓜实蝇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李向群1,朱旭东2,唐仲军3,吴明志4

(1. 邵东县灵官殿镇农技站,湖南 邵东 422818;2. 邵东县农业局,湖南 邵东 422800;3. 邵东县大禾塘办事处农技站,湖南 邵东 422800;4. 邵东县黑田铺镇农技站,湖南 邵东 422815)

通过调研邵东县2015年瓜实蝇大发生的情况,整理分析得出了邵东县2015年瓜实蝇大发生是因为气候适宜(如暖冬、适温天气、汛期少雨、旱季多雨等)、食源丰富、防治缺失等原因导致。并根据邵东县生产实际,提出了清洁田园、套袋护瓜、诱杀成虫、喷药杀虫等防治对策。

瓜实蝇;大发生;原因;对策;邵东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7.019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 ],属双翅目实蝇科,别称黄瓜实蝇、瓜小实蝇、瓜大实蝇、针蜂、瓜蛆。瓜实蝇起源于印度,目前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江苏、江西、台湾和香港等地[1]。瓜实蝇是我国南方实蝇类的优势种群,寄主范围广,有125种[2]。瓜实蝇主要为害葫芦科植物(即瓜类);另可为害辣椒、番茄、梨、豆类等水果和蔬菜;最喜为害苦瓜,其次是丝瓜和黄瓜,再次是冬瓜和南瓜。在没有良好食料补充的情况下,瓜实蝇也会选择不嗜好的植物或未成熟的瓜果,从而扩大寄主范围[3]。瓜实蝇雌成虫以产卵器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即钻入瓜内取食为害,严重影响瓜果的品质和产量,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其列为重要的检疫对象[4]。瓜实蝇在瓜内取食为害,将瓜蛀食成蜂窝状,受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臭,大量落瓜,即使不腐烂,也会导致刺伤处凝结着流胶,畸形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品质下降。

瓜实蝇多在原地反复繁殖为害,导致局部地区为害严重[5]。为害后,轻者减产10%~30%,重者减产60%~70%,甚至绝收,损失惨重[6]。邵东县2015年瓜实蝇大发生,尤以两市塘、砂石、简家陇、灵官殿等地为甚;为害作物以苦瓜、丝瓜为甚;损失率40%~50%,部分园区绝收。

1 2015年邵东县瓜实蝇发生情况

邵东县瓜实蝇发生已有5 a以上的历史,但均未造成明显危害。2015年瓜实蝇大发生,发生普遍、发生量大、为害严重。

1.1 发生范围广

1.1.1 发生地域广 邵东县28个乡、镇、办事处,均有发生,但以县城的两市塘、宋家塘、大禾塘3个办事处,砂石镇、简家陇镇、灵官殿镇等地发生为害尤甚。

1.1.2 瓜类普遍受害 邵东县域内种植的苦瓜、丝瓜、黄瓜、南瓜、冬瓜和西瓜等瓜类普遍发生瓜实蝇,但以苦瓜和丝瓜为最甚。在重发区,各瓜类受害率分别为苦瓜92.3%、丝瓜90.9%、黄瓜31.6%、南瓜20.8%、冬瓜11.3%和西瓜5.8%。除此之外,茄子、辣椒、番茄也有发生为害,但受害率在3%以下。

1.2 发生量大

2015年瓜实蝇发生量大,7月上旬调查,平均受害苦瓜有虫9.2只/根;苦瓜园有幼虫166只/m2。8月上旬调查,苦瓜园有成虫21只/m2。

1.3 为害严重

2015年瓜实蝇大发生,造成邵东县瓜类蔬菜损失大。据调查,苦瓜损失率,在轻发地区为2.1%,中等地区为22.7%,重发地区为93.6%。砂石镇高义村村民种植的一棚苦瓜,常年产量100 kg,2015年苦瓜全遭瓜实蝇为害。

2 邵东县瓜实蝇大发生原因

2.1 气候适宜

2.1.1 暖冬有利于越冬 邵东县2014年冬季温度高,较前10 a平均值高0.3~4.4℃,极端低温仅-0.3℃,较前10 a平均值-3.6℃高3.3℃,且2014年冬季未降雪。暖冬有利于瓜实蝇越冬,增大了冬后基数,奠定了2015年瓜实蝇大发生的虫源基数。

图1 邵东县2015年与历年月平均温度

2.1.2 适温天气有利于生长发育

瓜实蝇4月开始活动,5~6月和9~10月为害最重[5]。瓜实蝇卵孵化率在22℃时为76.5%,25℃时为91.66%[7],34℃时最低,仅7.58%[8];幼虫化蛹率最高为26℃的94.68%,最低是14℃的23.8%[8];蛹的羽化率,26℃时最高,为92.36%,其次为22℃的85.65%,34℃蛹的羽化率最低,仅4.73%[8];幼虫发育最适温度为22~30℃[8]。

图2 邵东县2015年与历年4~9月适温天气

邵东县2015年4~9月22.0~30.0℃的适温天气为131 d,较2005~2014年平均值114.3 d增加16.7 d;25.0~26.0℃的最适天气为31 d,较2005~2014年平均值20.6 d增加10.4 d。2015年1~6月温度较2005~2014年的平均值分别增加2.1、4.4、-0.1、0.5 和0.7℃;盛夏秋初高温季节的7、8月分别降低3.2、1.4℃。2015年夏季 34℃以上的极端高温度天数为6 d,较2014年的15 d和2013年的37 d,分别减少9和31 d。2015年春季较常年温暖,夏季较常年凉爽,气温十分有利于瓜实蝇的生长发育。

2.1.3 汛期少雨,旱季多雨 邵东县2015年汛期少雨,旱季雨日雨量增加,降雨均衡,汛期、旱季的雨日雨量没有常年那么分明,有利于瓜实蝇生长发育。雨季的4~6月降雨量较2005~2014年平均值分别减少51.0、20.0和53.6 mm,盛夏初秋旱季的7~9月降雨量较2005~2014年平均值分别增加85.6、34.5和16.0 mm,且雨日增加5.1、3.1 d和减少0.2 d。老熟幼虫在瓜落前或瓜落后弹跳落地,钻入表土层化蛹。雨季的少雨,旱季的增雨,使土壤含水量和疏松度得以较好的调节,有利于瓜实蝇幼虫入土化蛹及蛹羽化出土。

2.2 食源丰富

苦瓜、丝瓜种植技术简单,收获季节长,种植效益高,因此近年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瓜实蝇食源丰富。苦瓜、丝瓜生长期间需水量大,往年只在梅雨季节的5~6月盛产,7、8月高温、干旱季节,苦瓜、丝瓜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长势差,结瓜少,瓜实蝇食源受到威胁。而2015年7~8月雨水丰沛,气温凉爽,苦瓜、丝瓜的幼瓜满园垂挂,至9~10月仍幼瓜累累,持续保持旺盛态势,瓜实蝇食源丰富,有利其生长发育。同时,春提早、秋延后瓜类蔬菜的种植,导致了瓜实蝇食源的延续,加速了瓜实蝇的繁殖。

表3 邵东县2015年与历年4~9月降雨情况

2.3防治缺失

防治缺失,使瓜实蝇在原地反复繁殖为害,导致局部地区为害严重[5]。防治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效措施缺失。套袋、性诱杀等措施需要一定的操作要求,见效慢,且应用成本较高,农民不愿应用。二是对口农药缺失。农民防治瓜实蝇没有选用对口农药,即使开展了防治,也达不到防治效果,譬如用杀菌剂来防治瓜实蝇,药不对口,无法凑效。笔者2015 年6月抽样调查50个农户,100%的农户不知道怎样防治瓜实蝇;86.5%的农户所用之药不对口;71.2%的农户把它当做病害来防治。三是没有统一防治。蔬菜种植均为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种植,防治时甲防治乙不防治,防控效果差。2015年8月2日调查某苦瓜园,成虫量为4.6只/m2,当邻近苦瓜园喷施农药后,成虫纷纷往该苦瓜园棚上飞来,成虫量上升到7.7只/ m2,增加67.4%。四是防治技术滞后。2015年以前邵东地区瓜实蝇从未造成明显的为害,未能引起相关部门注意,没有进行病虫预测预报;幼虫、成虫盛发期不清楚,不能有的放矢开展防治。防治技术普及不够,农民没掌握防治技术,防治技术的滞后,加速了瓜实蝇的繁殖。瓜实蝇成虫白天中午伏于瓜棚或叶背或杂草丛,毒杀成虫应选在中午或傍晚施药防治。农民不能按照技术要求适时喷药,防治效果差。同时成虫善飞翔,喷药时受到惊动,则迅速飞往邻近未施药的园地,影响药杀效果。农民种植为单家独户,不能有效切断瓜实蝇繁殖链,也就不能有效降低种群密度。

3 邵东县瓜实蝇防治对策

瓜实蝇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根据其发生为害特点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压制成虫产卵、保护瓜果免受其害为重点。

3.1 清洁田园搞好田园卫生,及时摘除被害果如捡拾成熟的落地果,集中深埋或沤肥,防止幼虫入土化蛹[9]。落瓜处理要倒入大桶或池内,同时倒入石灰或菊酯类农药,杀死幼虫、蛹;或是集中深埋,或是经火烧沤肥,使之不能化蛹、羽化。同时,做好土壤深翻,以杀死落瓜中的幼虫或土壤中的蛹。2015年试验,于7月22日将两块各5 m2苦瓜园土壤用尼龙网罩住,一块将落地苦瓜深埋入20 cm以下土中,一块保持自然落瓜状态。8月6日调查,深埋落瓜的网内有成虫1只,自然落瓜状态的网内有成虫9只,深埋落瓜后成虫减少88.9%。

3.2 套袋护瓜

瓜实蝇成虫以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即在瓜内蛀食。对丝瓜幼瓜套用白、绿尼龙网袋及蜡光纸袋,苦瓜套用黑色聚乙烯薄膜袋均可有效防治瓜实蝇产卵为害[10]。李磊等[11]研究,苦瓜套袋防治瓜实蝇的适宜时期为苦瓜发育至果长3~4 cm时,套袋后好瓜率≥90%;适合的果袋为高密度聚乙烯袋和无纺布袋。2015年6月试验,用黑色聚乙烯薄膜袋将约3 cm长度的幼小苦瓜套袋,采收时苦瓜的好瓜率为92.8%。

3.3 诱杀成虫

3.3.1 毒饵诱杀 瓜实蝇成虫具趋化性,喜食甜质花蜜。陈群航等[12]研究,毒饵诱杀用红薯、香蕉皮、菠萝皮或煮熟后发酵的老南瓜等能发生酸甜气味的物质30~40份做基本诱剂,以1份香精或食糖做补助诱剂,以90%晶体敌百虫0.5份做毒剂。三者混合加水调成糊状毒饵,涂在瓜棚的篱竹上或装入容器中挂在瓜棚下,设置25 g/个的点 ,20个/667m2,能诱杀瓜实蝇;但毒饵要经常更换。2015年7月用毒饵诱杀成虫,试验1个月,单个容器平均诱杀瓜实蝇成虫31只,诱杀成虫量大。吕凤鸣[13]研究发现,成熟的洋香瓜的果皮对瓜实蝇产卵的引诱效果最好,尤以黄色引诱器的引诱效果最佳。

3.3.2 性诱剂诱杀 除利用成虫趋化性用毒饵诱杀外,还可用性诱剂诱杀成虫。即利用成虫体内的性激素或人工合成的性激素,在瓜棚内均匀布点诱集成虫,配合一定的农药毒杀之,其诱杀效果比单纯化学药剂制成毒饵诱杀效果更好。挂诱杀瓶4~10个/667m2,诱杀瓶用1.25 L的饮料瓶改制,在瓶身中部剪两个直径约3 cm的小口,将铁丝从瓶口穿入,在瓶中悬挂一团长3 cm、直径1 cm的棉团做诱芯,在诱芯上滴2 mL性诱剂和数滴敌敌畏。每个月滴1次性诱剂,每隔5~10 d滴1次敌敌畏。

3.3.3 灯光诱杀 规模化种植的,还可装频波杀虫灯开展灯光诱杀,按1台/hm2进行安装,能有效减少虫源,效果良好。频波杀虫灯是利用害虫较强的趋光、波、色、性信息的特性,将光的波长、波段、波的频率设定在特定的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诱到的害虫本身产生的性信息,引诱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使害虫落入灯下的接虫袋内,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2015年7月安装频波杀虫灯诱杀成虫,观察1个月,诱杀瓜实蝇成虫515只,诱杀成虫量较大;但好瓜率仅为12.5%,较空白对照的9.7%只增加2.8个百分点,保瓜效果欠佳。这主要是因为在开放的瓜园布灯,虽杀死了部分成虫,但又从邻近瓜园飞来部分成虫,故保瓜效果受到影响。这说明要在规模化的瓜园内应用,或是农民群体性联合起来,统一布局,才能真正实现杀虫灯灭虫保瓜的效果。

3.4 喷药杀虫

3.4.1 成虫盛发期喷药杀成虫 在成虫盛发期,于中午或傍晚喷施2.5%溴氰菊酯EC 2 000~3 000倍液,或80%敌敌畏EC 1 000倍液,隔3~5 d喷1次,连续2~3次。

另据张献强[14]报道,丙溴磷、烯啶虫胺、辛硫磷、甲维盐和联苯菊酯对瓜实蝇成虫有较高毒力;印楝素和毒死蜱对瓜实蝇有较好的产卵驱避作用,产卵忌避率为100%。药杀成虫施药要注意采用围杀,即喷药时先从园的四周开始,逐步向园的中心进行,可以提高药效。笔者进行了药杀方法效果试验,试验区采用围杀,对照区从一侧向另一侧常规式喷药。药后24 h调查成虫死亡数量。围杀的死成虫量为1.8只/m2,常规式喷药的死成虫量仅为0.5只/m2,围杀较常规式的效果提高72.2%。

3.4.2 地面施药,防止蛹羽化 瓜实蝇在土中化蛹,然后羽化出土。因此,在地面撒施药剂能防止蛹羽化,减少种群基数。药剂地面处理,用15%毒死蜱GR1 kg/667m2,拌湿润细沙15 kg撒施。另据张献强[14]研究,采用印楝素对土壤进行喷雾,防治入土的瓜实蝇蛹和老熟幼虫,防效可达96.67%。周国辉[15]等研究,印楝素、苦参碱、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瓜实蝇老熟幼虫和蛹具有较高的毒力,对老熟幼虫的LC50值分别为0.009 2、0.196 1、1.880 3和3.252 6 mg/L;对蛹LC50值分别为0.005 8、40.598、129.357 和122.173 mg/L;可作为瓜实蝇的防治药剂。

3.4.3 幼瓜期喷药 用5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C 1 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EC 800倍液喷施。另据李磊等[11]研究,瓜实蝇对果长为3~4 cm的苦瓜为害率约为3%。姜鼎煌等[2]研究,苦瓜瓜实蝇的经济允许损失率为2.85%~3.09%。因此,幼瓜期喷药,能有效控制瓜实蝇为害损失。张献强[14]研究表明,丙溴磷在133.3~200 mg.a.i./L对虫果防效达83.33%,烯啶虫胺在20~33.3 mg.a.i./L对虫果防效达87.78%,印楝素在9.375 mg.a.i./L对虫果防效达93.33%。2015年8月2~23日在苦瓜上进行了幼瓜喷药防治瓜实蝇,控制瓜实蝇为害试验,选用1.8%阿维菌素EC 800倍液喷细雾,间7 d喷一次,连喷3次。喷施阿维菌素的苦瓜好瓜率为48.5%,末喷的空白对照好瓜率为13.3%,控害效果为72.6%。

[1] 张全胜. 瓜实蝇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J]. 中国蔬菜,2002,(2):37-38.

[2] 姜鼎煌,艾洪木,赵士熙,等. 瓜实蝇经济阀值的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6,21(3):207-210.

[3] 黄月英. 福建省实蝇种类监测和寄主初步调查[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1):49-52.

[4] 李人柯. 瓜实蝇的为害与防治[J]. 中国蔬菜,1997,(3):26-27.

[5] 丘杏红,韩科峰,蔡建化,等. 苦瓜瓜实蝇的发生与防治[J]. 广东农业科学,2008,(8):93-104.

[6] 王红梅,贺申魁. 桂林地区瓜实蝇大量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J]. 长江蔬菜,2008,(4):35.

[7] 蒋小龙,任丽卿,肖 框,等. 瓜实蝇在云南生物学习性研究初报[J].植物检疫,2003,17(2):74-76.

[8] 袁盛勇,孔 琼,李正跃,等. 瓜实蝇生物学特性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3):38-40.

[9] 马 锞,张瑞萍,陈耀华,等. 瓜实蝇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研究概况[J]. 广东农业科学,2010,(8):131-135.

[10] 温宏治. 瓜实蝇田间防治之初步研究[J]. 中华农业研究,1988,(37):220-224.

[11] 李 磊,陈泰运,牛黎明,等. 苦瓜套袋防治瓜实蝇和南瓜实蝇的效果评价[J]. 植物保护,2015,41(6):225-229.

[12] 陈群航,陈 仁,聂德毅,等. 瓜实蝇发生危害及诱捕技术[J]. 植物保护,2005,31(6):63-65.

[13] 吕凤鸣. 瓜实蝇产卵之偏好性(Ⅰ)寄主果实与颜色[J]. 中华昆虫,1997,(17):237-243.

[14] 张献强. 瓜实蝇的防治药剂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D]. 南宁:广西大学,2011.

[15] 周国辉,刘晓亮,梁育喆,等. 14种杀虫剂对瓜实蝇老熟幼虫和蛹的毒力测定[J]. 农药,2012,(3):209-212.

(责任编辑:肖彦资)

Occurrence Reason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Bactrocera cucuribitae in Shaodong County in 2015

LI Xiang-qun1,ZHU Xu-dong2,TANG Zhong-jun3,WU Ming-zhi4
(1. Agrotechnical Extension Station of Lingguandian, Shaodong, 422818, PRC; 2. Agricultural Bureau of Shaodong, Shaodong 422800, PRC;3. Agrotechnical extension Station of Dahetang Office, Shaodong, Shaodong 422818, PRC; 4. Agrotechnical Extension Station of Heitianpu,Shaodong, Shaodong 422815, PRC)

The occurrence reasons of Bactrocera cucuribitae was studied by investigation in Shaodong County in 2015. These occurrence reason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climate appropriate (such as mild winter, suitable temperature, litter rain in flood season, and rainy in dry season), abundant food source, and absence on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a series of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including clean cropland, bagging fruit, trap and kill adult, and spraying pesticide.

Bactrocera cucuribitae; occurrence; reasons; control measures; Shaodong

S436.5

A

1006-060X(2016)07-0069-04

2016-02-19

李向群(1974-),男,湖南邵东县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防治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邵东县实蝇丝瓜
丝瓜
夏季佳蔬——丝瓜
元旦献诗
狡猾的丝瓜
明年要订《文萃报》
丝瓜娃
性诱剂诱集实蝇类害虫监测种群动态与发生规律的研究
实蝇虫果闷杀袋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