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秀萍秘书长出席“中国—东盟青年人文论坛”开幕式

2016-08-24中国东盟中心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杨秀萍驻华使馆吉林大学

□ 文/中国—东盟中心

杨秀萍秘书长出席“中国—东盟青年人文论坛”开幕式

□ 文/中国—东盟中心

2016年6月17日,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出席在长春举办的“中国—东盟青年人文论坛”开幕式。该论坛由中国—东盟中心与吉林大学、马来西亚驻华使馆共同举办。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岗、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教育参赞穆罕德·罗智、印尼、老挝、菲律宾、泰国、越南驻华使馆官员,吉林大学等高校的东盟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等约200人参加。

杨秀萍秘书长热烈祝贺“中国—东盟青年人文论坛”开幕,简要介绍了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以及中心在教育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她表示,中国和东盟都面临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任务,在社会和人文领域也面临一些共同课题。青年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担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任。年轻人之间就共同话题交流思想,有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包容精神的青年领袖,增强相互理解和友谊,筑牢中国—东盟关系的根基。支持中国—东盟青少年交流是中国—东盟中心的重点工作。中心将继续积极为双方政府、教育机构和学生们提供服务,推动双方开展更多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中国—东盟各领域务实合作做出新的贡献。

陈岗副校长表示,“中国—东盟青年人文论坛”是中国—东盟中心首次在中国东北地区举办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也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和吉林大学70周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该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39个国家和地区的245所高校、科研机构或国际学术组织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目前该校与新加坡、泰国等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菲律宾、越南等高校和智库开展了学院层面的交流。他表示,青年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希望与会青年学生通过深入交流,更多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寻找和构筑中国与东盟共存共融的文化根基,为中国—东盟关系的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教育参赞穆罕德·罗智博士高度评价此次论坛对促进中国—东盟青年交流的重要意义,感谢中国—东盟中心和吉林大学为举办此次论坛做出的努力。他以《东盟青年—走向21世纪教育的愿景与使命》为题,阐述了对东盟和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看法和建议。他表示,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青年学生必须加强人文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语言特别是外语知识、沟通交流技巧、跨文化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提升面对未来的自信。中国和东盟青年应该了解自己承担的历史重任,在加强学习和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尊重和友谊。

老挝驻华使馆代表本恒·西哈拉、吉林大学中国和东盟学生代表分别发言,表示举办此类活动有益于青年学生相互了解和共同提高。

杨秀萍秘书长出席中国—东盟青年人文论坛。

猜你喜欢

杨秀萍驻华使馆吉林大学
月亮的眼神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浅谈驻华使馆工程开缝式幕墙防水体系
无法快递的相思
吉林大学等二医院王金成教授简介
爱在这里
四季如飞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科学研究中心
林怡副会长会见新任印度驻华使馆副馆长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