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洋军战术落后

2016-08-23天下无臣

特别文摘 2016年13期
关键词:炮兵骑兵步兵

天下无臣

骑兵战术

这骑兵本来在中国不是新玩意,所以,在民国时,军官们还是习惯用骑兵组成密集队形,一拥而上地去冲击敌方的步兵。他们忘了,古时候的骑兵可没有现代武器等候着。结果,在战争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骑兵很有气势地全队冲锋,对方步兵几挺机关枪“突突突”地不断喷火。如果再配有炮弹声,那结局可想而知。

如此说来,骑兵在民国还有没有必要存在呢?很有必要。首先因为内战很难出现连续不断的牢固战线,骑兵的机动性能使他们出现在对方毫无防备的地区;其次因为内战的军队战斗素质较差,容易为骑兵的冲锋所击溃。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骑兵除了具备优秀步兵的优点外,还必须掌握马上和马下都能作战的本领。所以训练骑兵要比步兵复杂得多,时间也长得多。最好的训练方法是,把受过训练的优秀步兵选进骑兵。而当时民国军队里骑兵队伍的问题在于,不会骑马。搞笑不?不是说骑兵不会骑着马走或跑,而是说大部分骑兵不会骑马跳跃一米宽的壕沟。冯玉祥军队里的骑兵就曾在外国顾问前展现自己的骑马技术,结果四个骑兵跳跃壕沟,三人落马,其中一人落马后直接送进了医院。

炮兵战术

由于缺少制造火炮的工业,火炮大都从国外买来,于是军队里的炮五花八门。76毫米的克虏伯炮是主要型号,此外有75毫米的有坂炮,76毫米的俄国炮,75毫米的日本山炮。还有一些是国产1871年造的75毫米火炮,这种火炮没有瞄准镜,炮身被钢索固定在没有缓冲装置的小车上。

在火炮难得的情况下,实弹训练就更难得了。所以大多数炮兵队伍的军官只会直接瞄准射击,基本不懂得在掩蔽阵地上的射击理论,对火炮的各种部件就更不了解了。军官如此,士兵更甚,所以火炮只要出点小问题,就必须拉到修理厂去。炮兵基本没有文化,连阿拉伯数字都很陌生,而基本的数学知识,是熟练使用火炮的重要条件。因此,炮兵战术在当时是不存在的。当两军对战时,火炮要发挥作用的话,是不能躲在掩蔽阵地里的,因为炮兵根本不知道炮弹会射到哪去。也就是说,火炮必须跟步兵一起,拉出来无畏地直面敌军。炮兵在试发一批炮弹后,就凭心中的一丁点经验去估算炮口需要调整的高度。要是两军冲到一起,炮兵能做的,只能是无差别火炮覆盖。

机枪战术

机枪在战场上作用当然很重要,但机枪队伍的军官却对机枪的认识极为无知。首先,军官大都认为了解机枪的机械装置是机枪士兵的事情,他们似乎没觉得自己的士兵都是文盲。其次,军官认为机枪膛射出的子弹是笔直、平稳地飞行,等到子弹没劲就会落在地上,他们应该没听说过弹道和标尺这些词儿。所以,当机枪机件出现故障时,军官唯一会下的指令,就是给机件加油。于是,当平时拆开机枪的时候,就会发现机枪上总抹着一层黄油,油上落满了灰层,非常肮脏。

不懂得机枪结构的军官,自然也不懂得正确发挥机枪的作用。当向敌军进攻时,各连队之间的士兵队形只保持横向联系,间距很小,对地形的利用率为零。机枪队伍呢?不是由一个阵地向另一个阵地前进,而是和步兵一起向前推进。也就是说,机枪手跑步的时间比射击的时间要多得多。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敌军很开心地抬起头来向进攻的士兵们瞄准射击。

写到这里,似乎当时的中国军队就像小孩玩打战游戏。其实,他们是真正的军人。因为,士兵们虽然是文盲,但很有忍耐性,很少发牢骚。部队日行七十公里,也没感到有什么困难。下级的军官文化也不高,但很勇敢,遇事惊慌失措的情况不多。在战场上不时会遇到的场面是,拿着旗帜后退的指挥官后面一堆士兵跟随着乱跑。可是当指挥官转过身来前进时,士兵又跟随着进攻了。正是这样的底子,让后来的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了强大的日本侵略军。

(摘自“时拾史事”新浪博客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炮兵骑兵步兵
骑兵政委 邓永耀
骑兵之败
蒙古骑兵,所向无敌
新品“炮炮兵”系列
试论抗美援朝战争中炮兵的运用
长征中的红军炮兵
秦代的骑兵
军兵种史掠影——光荣的人民炮兵
九二式步兵炮传奇
“步兵”一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