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杰地灵的奉贤

2016-08-23

新民周刊 2016年33期
关键词:奉贤

何映宇

上海,不只浦东和浦西,还有,浦南。

从闵行渡过黄浦江,就到了奉贤区。敬奉贤人,见贤思齐,从奉贤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这里绝非蛮荒之地,而是礼仪之邦。

奉贤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文荟萃。距今三四千年前,奉贤县境内西部地区已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息。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发掘柘林、江海两处古文化遗址属良渚文化、马桥文化遗存,古文明的一点星星之火,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

千年青村,百年奉城

相传春秋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冬,言子至奉贤广收弟子传授儒学,教化百姓,奉贤民风日趋文明。百姓对言子感激不尽,称言子为“贤人”,后人奉祀,累世不绝。

言子(公元前506年—公元前443年),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吴国琴川(今江苏常熟)人,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擅长文学。早年在中原培育儒学人才,提倡以礼乐为教。晚年返回江南,践行孔子“吾道其南”的愿望,道启东南,文开吴会,传授儒学,诲人不倦。江南一带从此文风蔚然,后人也称言子为“南方夫子”。

青村是奉贤古文化的发端之地。言子青溪讲经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青村地处奉贤中部,元明时称青溪,清雍正后改为青村港,民国始才以青村为名。青村大部分地区成陆于隋代,南临大海,盐业曾经极为发达。宋乾祐年间,青村盐场必由青溪经运盐河至黄浦江抵嘉兴盐司,大量运输船只往来,盐民集结,两岸民居临水而建,便捷的水陆交通遂成商贾云集的繁华街市,商铺鳞次栉比,独具江南水乡特色。

千年奉贤看青村,百年奉贤看奉城。奉城,曾经是历史上奉贤的县署所在地。

据元代徐硕《至元嘉禾志》等记载,奉城原名青墩,又名墩明,因海寇来犯时,墩上举火为号,因此得名。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地设青墩盐场,后绿树成荫,改称青林。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筑里护塘后,盐民、渔民群居,渐成村落,青林遂改名青村。有明一代,这里曾是抗击倭寇的前沿阵地。到了清雍正二年(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松大县难治奏请分县,析华亭县东南境白沙乡和云间乡置奉贤县,两年后建县时,县署初居南桥,雍正九年又迁青村所城,也就是现在的奉城。

现在的青村和奉城,是上海两个安静的小镇,因为远离市区,这里并没有被高楼大厦灯红酒绿所淹没,也正因此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2004年,“青村老街”被列为上海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狭长的老街上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桥两座、区级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古桥四座、区级登记不可移动文物天主堂一座,另外还保留了老宅、石板路、吊脚楼等建筑。看上去有些古旧,正是上海独具的水乡老街特色。

而在奉城,还有一座著名的古建筑——万佛阁,和山西五台山的“万佛阁”同名。这是沪上一座历史悠久、清静庄严的比丘尼道场,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最初,这里只是乡间小庵。传说元朝末年,有一富家女子抗婚外避,削发为尼。父母闻讯,后悔莫及,出资在此建立了个小小的尼众庵堂,取名万佛阁。民众为该女子的刚烈秉性所感动,纷纷到此礼拜烧香。明朝洪武年间,为防海上倭寇入侵,朱元璋令信国公汤和督建奉城城墙。万佛阁正位于奉城北城门处,随将其就地重建于北门月城湾内。至今当地老人都知道,“先有万佛阁,后建古奉城”。

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万佛阁几经兴衰。现存殿宇多为清代所建,清乾隆年间,万佛阁住持比丘尼永修、德静、邃山师徒孙三代,前后持续20年,募缘集资,修建大殿、法堂、楼阁、万年台、禅房、斋堂等,并为佛像装金,面貌焕然一新。改革开放之后,万佛阁在奉贤区有关领导的支持下,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如今,万佛楼的底层为三圣殿,二楼为藏经楼,三楼是万佛堂。正中供奉着毗卢遮那佛像,象征光明遍照一切,佛像高3.5米,底座为1.5米的十朵金莲花,代表十重法界,每一叶瓣上雕塑佛像一尊,共365尊金佛。

历史上的牛人

敬奉贤人,见贤思齐,这是言子的精神,也是奉贤人文历史的传承。

实际上,奉贤可谓牛人辈出。

南宋状元卫泾,字清叔,是朱熹的好友。卫泾原籍奉贤肖塘,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高中状元,历任镇东军佥判、秘书省正字、中书舍人、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曾奏请诛奸臣韩侂胄,罢右丞相陈自强。后任潭州知州时,与朱熹交好。韩侂胄死后,卫泾奏请召还朱熹,但朱已死,又移檄刊刻朱熹诸经及四书注。卫泾著有《后乐集》50卷。清代学者沈德潜誉之“其人之挺然独立,百折不回,泾有如金石之坚贞者,而《宋史》不为立传,可怪也”。

明代进士李待问也是奉贤人。清顺治二年,清兵南下江南时,李待问在松江东门,与义士、义军起兵抗清,坚守民族大义。松江城失守后,有一守城老兵问:“听说您读烂四书,今天作何打算?”李待问说:“为臣殉国,这是常事。”老兵听后先行自缢,李待问说:“死,是我分内之事。如果不死,怎么对得起已死的兵呢?”于是,也引绳自缢,因气息未绝被清兵俘虏。清兵见李待问坚不降清,便行刑。临死前,李待问还告诫清兵不可残杀松江民众。清乾隆四十年,朝廷赐谥“忠节”,赠太常寺少卿。

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杜十娘故事,你知道其实是奉贤作家创作出来的吗?

冯梦龙的短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名篇,因为改编成各种戏曲作品而家喻户晓,但其实,这篇小说并非冯梦龙自己的原创,他是根据宋懋澄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

宋懋澄也是奉贤人,生于公元1570年。其先祖是赵宋王朝的宗室,后随宋南迁至杭州,南宋灭亡以后,遂改姓为宋,一为避嫌,二则以纪念故朝。宋懋澄青少年时期就颇负文名,但他并不喜欢修习儒家经典,却好读兵书,为人行事有侠义之气,广交天下文杰豪士,可以说朋友遍天下。著名诗人陈子龙就是他的挚友,在他的《安雅堂稿》卷十中有《宋幼清先生传》。

宋懋澄的诗文尤如其人品格:高洁而富奇趣,颇为当时文人所看重。可惜,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三次参加进士科举,都未中第,无法在政坛一展拳脚。失望的他回到故乡,终郁郁而卒。只留下了收录44篇文言小说的《九龠别集》,其中,就有《负情侬传》,还有一篇小说《珠衫》,冯梦龙的名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成。

只是时代久远,人们只记住了《三言》,忘记了宋懋澄。不论是游国恩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还是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都没有提到宋懋澄,这无疑是一个遗漏。

宋懋澄还有个兄长叫宋懋晋,能诗善画,尤以画为佳,是明代松江派著名画家。他对功名看得比弟弟还淡,根本就没有参加过科举。从小喜爱画画,潜心临摹至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后来他拜嘉兴画家宋旭为师,所画之画“笔墨秀润,丘壑茜深,得元人之遗韵”。他的绘画作品《寄畅园五十景》《金陵二十四景图》《西湖烟柳图》《杜甫诗意图》等,分别藏于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

革命的热土

奉贤不仅人文荟萃,同时也是一片革命的热土。

奉城是早期共产党地下活动的中心。土地革命期问,中共党员刘晓、李主一等在潘公祠内创办曙光中学,建有中共曙光中学中心支部、中共浦东县委和共青团组织,1928年被当局查封。

1929年1月21日,也就是秋收起义的一年半之后,由中共奉贤县委组织,在杭果人、陈云、刘晓、唐一新等人率领下,庄行镇农民武装暴动了。是夜7时半,百余人的队伍中除备有17支驳壳枪、2支六寸手枪和一些土手榴弹外,多数人持大刀、铁叉、棍棒、长矛和土枪。暴动队伍高举红旗,每人颈佩红布条标记,分三路向奉贤庄行镇进发。8时半左右,他们打响了进攻国民党公安支局的战斗,支局长张同昆逃跑,击毙一人,余者全部缴械。公安支局战斗结束后,另外两路队伍才赶到庄行。暴动队员把鞭炮点燃后放入煤油箱内,冒充机枪震慑敌人。全镇的国民党武装,不到1小时全部被解决,暴动队伍占领了庄行镇。

22日凌晨2时左右,暴动队伍整队集合,宣布已达目的,即令队伍撤出庄行镇。杭果人、陈云、刘晓等立即撤回上海,唐一新、冯阿五、吴大龙、吴三龙等留在当地坚持斗争。茅学勤和高大生等5名红军战士,不幸在上海被捕,2月6日就义。在县境内坚持斗争的中共党员和暴动骨干先后遭到当局迫害,唐一新等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青村老街

如今,庄行镇东市南端有一块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记录着这些革命者的英勇事迹。

这里的一个关键人物当然是刘晓。刘晓原名刘运权,1908年生于湖南辰溪县,1927年来到奉贤从事革命活动。先在南桥的一个暑期训练班上任教。训练班结束后,刘晓来到曙光中学任教,讲授国文、英文和历史,并以教师的名义开展党的活动,与其他师生一起来到当地的农民和盐民中间,宣传党的主张。1927年8月,在曙光中学建立了奉贤县第一个中共秘密支部——中共曙光中学特别支部,刘晓任书记。在此基础上,1928年秋又建立了中共奉贤县委,年仅20岁的刘晓任书记,他也是奉贤县委第一任书记。

刘晓在奉贤地区的出名,还在于两次影响大的革命斗争。一次是在四团镇镇压了恶霸地主张沛霖;一次是发动并领导了震惊国民党当局的庄行农民暴动。这两次革命斗争,都是在刘晓等共产党人策划下进行的。

国家级非遗:奉贤滚灯

伏羊节、菜花节、古华闹春、舞龙灯……奉贤的民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

2015年2月6日,由上海市文广局组派的奉贤区民俗表演团来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街头,《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举着“贤”字旗走在大街上,吸睛无数,为奉贤“贤文化”做了一次国际广告。

表演亮点包含国家级非遗项目——奉贤滚灯。

奉贤滚灯是一种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艺术,起源于奉贤古镇胡桥。据历史记载,滚灯原为纸灯。明朝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偏安佚豫》中写道:“以纸灯内置关捩,放地下,以足沿街蹴转之,谓之滚灯。”奉贤滚灯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滚灯艺人的努力与创新,从吴友根、吴小兵到陈伯民、吴伯明,他们都曾创造过昔日的辉煌。1999年,奉贤胡桥镇被评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舞滚灯,也被奉贤人叫作“跳滚灯”,当年太平军到奉贤时,百姓欢欣鼓舞,用跳“滚灯”来表达对太平军的欢迎之情。《沪城岁时衢歌》记:“艳说年半五谷登,龙蟋九节彩云燕。瞥如声涌惊涛沸,火树千条拖滚灯。”当年盛况,可见一斑。

奉贤土布手艺还未失传

滚灯分大、中、小三类,最大的直径有1.5米,重约30公斤,中滚灯分直径0.8米和0.9米两种,而小滚灯直径则有0.33米和0.45米两种。制作一个大滚灯,要用12根毛竹片条,每根宽4厘米,长5.5米。用红、黄、兰、白、绿将竹片涂成五色,再用白麻紧扎(现改用铅丝),穿成六角形洞孔作为网眼。大球中心内有一小球,称为球胆,直径60厘米,制作工艺与大球相同。内胆制成后,还要用红绸或黑布将其包裹,红球称“文灯”,黑球称“武灯”。根据物理原理,球胆内装有活动支架,将内胆用麻绳或铅丝固定,再在大球顶上装铁质转销一只,便于舞灯。

胡桥滚灯的各种动作套路,经过好几代人的创造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传说大滚灯有缠腰、白鹤生蛋、金猴嬉球、鲤鱼卷水草、蜘蛛放丝等15个高难度动作,集中了跳、爬、窜、转、旋、腾、跃、甩等多种人体肢体语言。中滚灯也有彩云拱月、嫦娥盘头、刺猬滚钉板、踏浪抱明珠、大雁伸腰等表演动作,配合圆场、马步、滑步、跳跃等步伐。小滚灯则有小花、小甩手、大甩手、打花、双叉抛球、大刀花等动作,加入各种舞步,使表演更加多彩。大、中、小滚灯各种套路组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滚灯舞,观赏性极佳。

奉贤滚灯的舞者多为男子,以单人和双人表演为主。舞灯时,将灯用线系于腰间,一只重30公斤的大滚灯,在人的身体四周连续不断地舞动——灯附人左右滚动,人随灯上下翻滚,舞到兴致时,配以鞭炮锣鼓,舞者用牙咬着线结,以颈项之力,使灯四处滚动,而小球内蜡烛始终不灭。

舞灯男子通常穿着古装戏服,绿色或黑色对面襟上衣,湖兰色裤子,头扎白毛巾,脚穿老布鞋。由于舞大灯时体力消耗极大,每盏滚灯需几人轮番舞动,男子也会赤裸上身,体现一种粗犷的力量美。后来,为使滚灯表演更具观赏性,才不断发展到多人群体舞灯,同时也有女子参加。滚灯表演在时代发展中日臻完美,也融入了许多现代体育和舞蹈动作,豪放中有细腻,潇洒中含着凝重,刚健中又透出柔美。

猜你喜欢

奉贤
奉贤第一水厂生产废水处理特性研究
为全球城市建设奉献奉贤新高度
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我的家乡叫奉贤
奉贤黄桃节
奉贤2015年能耗总量同比标煤减少3万多t
秋冬季地被植物在上海奉贤海湾的应用研究
快速公交奉贤段贤浦路新建工程道路总体设计
王曲的诗